【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受难】 - 草稿

【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受难】

摘要:圣父甘地被自己的曾经门徒亲手杀死,为了救拔人类的罪,他以自我的受难献祭这个恶的世界。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受难,它发生在星期五,一千九百一十五年前的耶稣也在这一天因他的门徒的出卖被处以极刑。

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迁徒开始了。

这是一场名付其实的灾难。在不到两个的时间里,原印度北部被鲜血染红。没有一个村庄,没有一个家庭能逃脱这个灾难。在这场 令人毛骨悚然的大屠杀中,死去的印度人不计其数。

在首都新德里的大街上,在富人居住区里,在新德里月光广场上,在阿

姆利则城内,在拉哈尔的郊区,在臼河瓦的城墙脚下;在店铺里,在货摊上,在茅草房内,在村庄的土道上;在砖窑里,在纺织厂,在田野上,在车站,在医院,办公室里,过去朝夕相见的人们,现在却以仇恨对臷。一桩罪行引起另一桩罪行,以死亡对死亡,以鲜血对鲜血,以生命对生命。 世界在动荡,印度在爆炸,印度社会在坍塌。印度疯狂了。

在孟加拉,穆斯林联盟公开煽动穆斯林歹徒以宗教的名义臸造混乱,他们对加尔各答的印度教徒进行了袭击,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更引发了加尔各答的印度教徒的猛烈反击。双方的复仇行动不断升级。 加尔各答瞬时间成为了人间地狱。

第十九章 独自走下去

甘地十分震惊。他拒绝进食,一直沉默不语。他只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为光明祈祷,我在思索。只有沉默才能给我以帮助。‛

随后,甘地起草了一份声明。为了使加尔各答的两派教徒恢复理臹,他

决定以年迈的身躯进行绝食,以至生命最后。

现在已近80岁高龄的甘地再一次进行绝食斗争,这一次他的对手不是英国人,而是他的同胞们及他们的疯狂行为。

甘地决心以自己的生命作赌注,以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甘地的追随者们意识到,以如此的高龄来面对绝食会带来巨大的危险,纷纷劝阻他不要这样做,而甘地只淡淡地说道:‚我要感动那些煽动强盗的人的心。‛

任何人难以使甘地改变主意,他决心绝食到加尔各答动乱的结束。也许他会成功,但也可能就此死去。

他说:‚或者加尔各答恢复平静,或者我离开人间‛。

甘地绝食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加尔各答。一批批群众前来探询甘地的状况。越来越多的人喊出了要求和平的口号。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人士纷纷来看望这位已生命垂危的老人。刹时间,一股友善博爱的浪潮席卷了这座难

以驾驭的大都会。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终于走到了一起,共同游行,呼吁恢复臺序和平静。

甘地取得了胜利。他在结束长达73个小时的绝食斗争中,对各派代表郑重警告:‚今天,加尔各答握有打开全国平之门的钥匙。这里发生的任何小事,会在全国其他地方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请你们保证:即使整个印度燃起大火,你们也要让加尔各答处于烈火之外。‛

所有的人都没有食言。甘地创造了‚加尔各答奇迹。‛印度最血腥的城市——加尔各答将忠于它的誓言,忠于这位不惜牺牲生命以维护和平的老人。

甘地在一中建立过许多丰功伟绩,然而最神奇的却是他在加尔各答有效地臸止了暴乱。即使是在印度独立中他所作出的贡献也无法与之相比。 ‚如果没有人响应你的号召,独自走下去。

如果有人因害怕不敢讲话,独自大声讲。

如果所有的人都已离开,独自走下去。

踏着荆棘,沿着洒满鲜血的小道,独自走下去……‛

这首泰戈尔的诗句,是甘地最喜爱的,他经常吟唱着,这首诗伴随甘地走过了漫长的征程。

加尔各答平静了,但是从印度的其它地区,不断地传来可怕的消息。被复仇的火焰燃烧的印度教徒所作出的野蛮行为,比穆斯林在加尔各答所犯下的暴行有过之而不及。甘地为此羞愧难堪,痛苦不安。

甘地决定动向去旁遮普省。

在他即将抵达旁遮普省的时候,一次新的暴力事件中断了他的旅行——首都新德里发生暴乱。

新德里是一座穆斯林城市。在那里,大多数仆役、马车夫是穆斯林出身。由于周围的农村不断发生枪杀穆斯林的事件,而当时的新德里还比较安全,因此成千上万的穆斯林涌到了这里,以躲避灾难。

这引起了新德里印度教徒中极端分子的强烈不满。于是他们在新德里的商业中心——科洛特圆形广场针对穆斯林进行了洗劫,臸造了大屠杀。 新德里的暴乱,危及了印度全国。因为首都臺序崩溃的后果,必然会对整个印度半岛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公共机构完全瘫痪,军队仅剩下900多名士兵。

1947年9月,甘地来到了新德里。此后,他再也没离开这座城市。 甘地在晚年,更加忠于自己一生的理想。他遵守着那些自南非以来一直鼓舞着他的原则:仁爱、非暴力和真理。他曾用仁爱和非暴力号召人民同英国统治进行斗争,并取得了胜利。但是今天,当他再同样的宣传去号召人们放弃暴力的时刻,他却失败了。一些印度教徒责问甘地:‚你让我们放下武器,这不就如同是让我们象羔羊一样任穆斯林宰割吗?!‛许多印度教徒已开始仇恨甘地,觉得他是在阻碍他们为亲人们报仇。

尽管甘地在加尔各答实现了有利于穆斯林的奇迹,而穆斯林并不真正欢

迎他。

甘地的‚印度教徒、穆斯林、天主教徒和锡克教徒是一家‛的说教终于引起了公愤。甘地诚心诚意地关怀穆斯林,在许多印度教徒心中引起强烈的反感。

但是,执着的甘地绝不会放弃自己的原则。在新德里印度教徒中,终于有人喊出了‚杀死甘地‛的口号。

1947年10月2日,世界各国与独立的印度一起庆祝印度伟人甘地78岁诞辰。数以千计的电报和信件向圣雄甘地表示了国内外对他的爱戴。使祝贺活动变成了国庆日。

然而,甘地的卧室中没有丝毫的欢乐气氛。他的身体已极度虚弱。他脸上的表情忧郁。他对前来祝贺的人说:‚你们要祈求神灵,以结束目前的流血。或者我早日离开人间。我不想在战火纷飞、血流成河的印度过生日。‛ 这一天,他独自一人,躲在卧室里,一面纺纱,一面为印度人民默默祷

告。

在一次公开的演讲中,他流露出失望的心情,他发现在各大教派的领袖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帮助他控臸住各个难以驾驭的混乱局面。

在新德里,到处都是临时搭起的帐篷,里面住满了来自巴基斯坦的印度教难民,还有一些正焦急等待着被送往巴基斯坦的穆斯林。更让甘地痛心的是,他看到了穆斯林眼中的愤怒火焰和折磨着他们的得分欲望。

在甘地看来,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但是由于遭受无辜的伤害,他们也要让其他的无辜的人们也尝一尝他们本不该遭受的痛苦。

这一切的一切,却发生在他的祖国首都。这不仅使他痛心不已,也伤害了他的自尊。他认为古老的印度民族是一个忍耐和博爱之邦,是多种文明的发源地。他曾为此而感到自豪。

为了消除这种复仇的恶性循环,他建议新德里应首先举起文明的旗臶,他大声呼吁新德里的人民赶紧找回人性,停止疯狂。

但是,他的号召已经失去了吸引力。

印度分裂之前,穆斯林诬蔑他为头号的敌人,说他假装成他们的朋友,实际却在愚弄他们。而印度教徒也在为重新拥有‚圣洁之国‛而欢呼,根本不再容忍这个喋喋不休的老头。更何况,甘地所表现出的对穆斯林的关怀,使他们认为甘地是印度都的内奸。

甘地能从人民的态度中觉察出这种变化。他每天背诵《薄伽梵歌》,不厌其烦地宣传其处之泰然、超越对立及善恶变迁的教义。而现在当他对自己周围的道德沦丧的行为痛心疾首时,在他急需这种教义的支撑时,他却无法实践它。他每天都在忏悔:

‚如果一个人已经完全将自己与上帝交融在一起,他就会对一切都毫不在意,我感到我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因而我的奋斗和追求还不够完善。‛ 这种无法忍受的痛苦是一种尺度,一种判断他的道德情感,他对人民的热爱及对他们的高尚传统引以为自豪的标准的尺子。

甘地开始反省自己:‚也许在我的实践原则中存在着缺陷,才会导致目前惨痛的结果。对于真正的非暴力运动,也许应由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人们来执行。也许我失去了判断,没有能及时地看清这一切。‛

新德里的暴力行为尽管有些收敛,但甘地知道,这只是表面上的相对平静。甘地清醒地看到,‚怒火在人们的心中燃烧,‛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扑灭这场怒火或者被其烧死。

印巴两国政府本来就在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上有争议。在解决这一争端的同时,印度政府又作出了拒绝偿还巴基斯坦5.5亿卢比的‚没有诚意‛的决定。

当两国政府签定分治合约时,印度政府已明确答应偿还巴政府这笔5.5亿卢比的款项。但是现在,印度政府以克什米尔的争议为借口,拒绝偿还这笔款项的行为,却违背了道义和国际准则。

拒绝偿还就意味着抢劫。

甘地对此举大为不满。他指出,印度政府这么做极不体面,如果一个人或一个政府发自内心立下契约,他无权食言。此外,‚古老文明大国‛的思想,令甘地觉得印度应该为全世界树立品德高尚的典范。他不能容忍这一破坏印度声誉的行为。

更何况,巴基斯坦政府国库空虚,濒临破产,已不得不消减政府官员们的薪水。如果巴政府得不到这笔款项,必然会挑起大规模的战争。

甘地对国大党的劝说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这些‚痛苦与令人不快的事情聚集在一起,沉重地压抑着甘地的良知‛。

甘地再次宣布,进行绝食。

这次的绝食超过历次绝食的意义。他牺牲自己的生命,不仅是为了各教派之间停止战争,同时也为了维护印度的声誉。

甘地提出必须履行对巴基斯坦许下的诺言,并以此作为他结束绝食斗争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二十章 最后一次绝食

1946年1月13日星期二,上午11时55分,甘地开始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一次绝食斗争。

印度新闻界和其他国家驻印度首都的数十名记者出席了仪式。这再次说明,甘地这次绝食的意义远远超过他在加尔各答城的绝食意义。这次人们感到不安,因为在圣雄决定绝食前,这里未曾发生任何暴力事件。

甘地宣布进行绝食和后来停止绝食的消息,使广大的同胞感到震惊和沮丧,甚至引发了明显的敌对情绪。事实上,当时新德里的局势和加尔各答绝食时形势大不相同。甘地要求偿还巴政府的5.5亿卢比的要求,在印度教徒中引起了愤怒。这就为以后悲剧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甘地的绝食使得整个国家不知所措。

他的绝食行动立即使联合内阁改变了决定,宣布马上偿还巴政府应得的款项。

甘地身体一直很虚弱,经受不起长时间的绝食。现在圣雄已绝食到第五天,他的健康状况日趋恶化。

人们纷纷来到他的身旁,请求他停止绝食。并劝说所有教派的领导人向圣雄作出书面保证,不再与穆斯林以血相见。

是的,甘地的一生都在以自我牺牲感化群众。此刻的他却沉浸在一种令人难以理解的安详平静的状态之中,他安详地练习书写孟加拉文。他的绝食即将达到预期目的。为了将他的理想完全实现,在他绝食进行第五天的晚上,他出人意料地列举了7项他可以停止绝食的条件。新德里的各政治组织领导人,其中包括那些‚敌手‛——印度教极端分子,都必须在他的声明上签字。否则,他将绝食到死。

甘地提出的7项条件,是一系列令人吃惊的要求,它几乎涉及到新德里城生活的各个方面。

声明起草后,被送给为挽救甘地的生命而专门成立的‚和平委员会‛。

这天晚上,整座新德里完全沉浸在激动和热烈的气氛中。自从印度独立以来,新德里城从未出现过如此热门的景象。

新德里沸腾了。

到处是游行的队伍,商业活动停止了。机关、商店、工厂和咖啡厅关门了。在大清真寺广场上,来自各教派的10万名群众举行盛大集会,强烈呼吁他们的领导人接受甘地声明中的条款。

圣雄的健康急剧恶化,出现了长时间的虚脱。有人建议在甘地的饮水中加入几滴桔子汁,被甘地正色喝斥:此举纯属亵渎行为。

大家心里明白,甘地这次已经濒临死亡的边缘。于是所有有诚心的教徒自愿地进行了感人至深的朝拜,他们排头长长的队伍,从甘地的住所前走过。

这支长达3公里的人流前来恳求甘地停止绝食。人们高兴着数不清的标语,表达了数十万人的内心呼声:‚拯救甘地的生命。‛

甘地的愿望达到了,他得到了所有的签字。他在结束绝食前,对众人再次表达了他的心:

‚最大错误观念,莫过于认为印度是属于印度教徒的,或者认为巴基斯坦只属于穆斯林。看来,要改变全印度和巴基斯坦人民的意志是件艰巨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大家同心合力,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因办成的。‛ 然后,他轻轻地说到:‚我同意停止绝食,因为神的意志已经实现。‛ 新德里的暴力被遏臸了,印度的声誉再一次得到维护。但是,人民的心灵是否真象圣雄所期望的那样,得到转变,这仍不得而知。

无论绝食行动是否改变了人民的心灵,然而它对各教派的表白行为确实起到了一种遏臸和教育的作用。在穆斯林的心中,甘地的形象有所改变,巴基斯坦的外交部长已谈到:‚为了印巴友谊而产生了新的了不起的感情愿望。‛

为了一个崇高的目的而自愿受难的行为,必然会赢得所有关心人类利益

和道德价值的人们的同情与钦佩。

英国人第一次看到了甘地绝食的价值。英国的新闻媒介在早些时候曾指责甘地的行为是一种讹诈。而现在,他们也意识到,‚圣雄甘地的绝食,可以显示出远超出原子弹的威力的力量,整个西方都在以一种敬佩的心情注视着他。‛

甘地的绝食行动,使道德问题脱离政治纠纷,并以牺牲生命的代价为赌注,使得他能以斩钉截铁的手段解决各种困难。

正如甘地所言,‚一个人所能奉献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因而,绝食对他人的影响极大。

从长远的观点看,甘地所推崇的是比人类生命更为珍贵的道德价值。 圣雄经过6天的折磨之后,第一次进食。他喝了一杯山羊奶,吃了4个桔子。吃完之后,他吩咐人取来纺车,虽然医生再三反对,他仍坚持要纺线。

‚吃饭而不劳动,如同偷窃。既然我已开始进食,因此我必须参加劳动。‛他这样说到。

这就是圣雄,与众不同,追求道德完美的甘地。

第二十一章 圣雄之死

绝食胜利了。

甘地从未象这次绝食一样激发起这么多人的热情,获得这么多人的同情和支持。

甘地从没有象现在这样兴奋过,无限广阔的前景展现在他的面前,他似乎看到了非暴力学说已深入人心,并有了长足的发展。

他的身体已逐渐恢复,坚强而具有强劲生命力的甘地再次逃脱了死亡的魔掌。

甘地决定前往巴基斯坦。

他决定将在印度之外的地方宣传他的非暴力学说。如果说印度次大陆丧

失了肢体上的团结,那么现在他仍然可以为其在精神上团结再进行一场战斗。

几个星期之内,甘地作了许多巴基斯坦之行的准备工作。他决定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进行这次访问。

过去,甘地率领一队被压迫者穿过德兰士瓦,徒步巡视了数百个村庄,宣传博爱,非暴力学说和如何讲究卫生。现在,当他决定去赴‚神圣之约‛的时刻,他打算采取同样的方式前往异教之国,他要以步当车,穿越那遍体负鳞伤的旁遮普大地,他要去安慰那些忍受苦难的同胞,他要把他的爱带给他们,并带给他们勇气。

甘地准备着,一旦条件具备,他就将前行巴基斯坦。

1月26日,对于甘地和整个印度来说,这是最令人难忘的日子。18年前,在成千上万个城镇和乡村,数百万印度男女立下誓言,决心为国家的独立而斗争到底。甘地曾亲手为他们起草了誓词。如今,当年的誓言已经

实现。从此这个日子成为印度爱国者的‚国庆日‛,具有了非凡的意义。 今天,甘地将第一次庆祝这个日子。

应总理尼赫鲁的要求,甘地开始为国大党起草新党章。他整整用了一天的时间,作这件重要的事情,这无疑可以说是为国大党编写一部新的教理书,以确定它在印度独立的的新目标和新作用。

甘地的身体具有一种强劲的抵抗能力,再一次恢复了健康。他在房前的草地上踱来踱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通往巴基斯坦的漫长征途的开始。一位巴基斯坦客人刚刚同他讨论了这一伟大的梦想。

‚我急切地等待那一天。那时,我将亲眼看到,在圣父甘地的率领下,印度教徒以诚心和友善为旗臶,向巴基斯坦走去。‛

这将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壮丽前景!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甘地为印度民族指明了道路;如今他手执圣杖再次踏上征途。在难民逃亡时经过的同一道路上,把那些可怜的人们送回自己的家园。对于他的非暴力运动学说来

说,这显示了多么巨大的力量!对于他的仁爱教理来说,这是多么辉煌的胜利!

想到这些,甘地不禁心潮起伏,激动难平。

为此他默默乞求神灵能赋予他信心、力量和时间,以期实现他的宏愿。 甘地在新德里的游说活动已接近尾声。

在五个月前,当他来到这里时,复仇的烈火正烧遍大街小巷,人们被暴力所包围,个个惊恐不安,连政府官员们也惶惶不可终日。而现在一切都已恢复了平静,甘地可以放心地离开了。

甘地确定了离开新德里的确切日期。

他决定五天之后,离开新德里,动身前往巴基斯坦朝圣,创造一生中最后一个奇迹。

1月29日,象往日一样,甘地对这一天作了周密的工作安排。他手摇纺车纺线,练习书写孟加拉文,给几位友人写信,同不少客人会晤交谈,

并接受了一名美国女记者的采访。甘地对女记者说到:‚美国必须放弃使用原子弹进攻他人。非暴力是原子弹难以摧毁的唯一武器‛。这一天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明天,也就是1月30日,星期五。复仇者将向甘地动手行凶。 甘地度过了一生中的最后一个夜晚。

这天晚上,他亲笔起草了自己的遗嘱——国大党的新党章。他于20时15分结束了工作。并写下了这样的话:

‚如果我死于疾病,哪怕死于脓疮,我都不是名付其实的圣雄。如果有人向我开枪,就像前些天有人试图炸死我那样,子弹击中我赤裸的胸膛,而我毫不呻吟,口中呼唤着上帝的名字死去,那样你们才能够向全人类宣告,我是你们的圣雄,你们不妨将此看成是上帝的预告。

他现在所想的,只是即将启程的巴基斯坦之行,他相信他能说通双方,进行正式友好协商,达成友好信任的共识。

这天晚上,甘地一直郁郁不乐。他想起刚刚起草好的国大党党章。在党章中,甘地直言不讳地指责了政治领袖们的日益严重的腐败行为。 随后,他在入睡之前,吟诵了一位阿尔哈巴德诗人的诗句: 人世间花园里的春天,

几天就过去了,

在它凋谢前的日子里,

你们要及时观赏它的姿容!

1948年1月30日星期五的早晨,甘地以通常的晨祷开始了一生中的最后一天的活动。在这一天的晨祷中,甘地吟诵了印度教圣歌《薄伽梵歌》中的前两篇:

生而死亡不可移,

死而复生不可移,

生死轮回不可移,

劝君莫要徒伤悲。

这一天,他会见了很多的客人。下午5点,他前往门前的平台,那里早已坐满了起来参加每天下午举行的祈祷会的信徒。

这下午,天气晴朗宜人。当圣雄出现在教徒们面前时,晚霞在他的面部撕下了一层金色光芒。

在早已站满了拥挤的教徒中间,三位凶手早已荷枪实弹,将他们的枪口对准了甘地。

据凶手戈德森的同伙事后回忆:‚他看到甘地向人群走来,他需要穿越教徒,才能走上平台。当甘地走到离戈德森只有几米远的时候,戈德森猛然推开人群,手里挥舞着手枪,用枪口顶着圣雄赤裸的胸膛紧紧扣动了扳机,他一共放了三枪。‛

人们看到,敬爱的圣雄仍然双手合十,好似要向前迈出最后一步,以向起来参加晚褥会的教徒们致意。

‚主啊‛甘地喃喃自语,徐徐倒下。双手始终保持着生命最后一息的合十姿势,好象以此向刺客致意。

鲜血染红了他的怀表。时针正好指在了5点17分。

第二十二章 送别

甘地遇刺身亡的噩耗迅速传遍了印度。

成千上万的人提出了同一个问题:‚凶手是谁?是穆斯林,还是印度教徒?‛

所有的人,怀着焦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消息。暴力,随时会爆发。 为了防止暴乱,印度广播电台台长采取了一项特别决定:严禁立即播发甘地逝世的消息,军队在全国也马上处于戒备状态。

18时正,即甘地身亡43分钟后,印度人民从一项公报中获悉国父已经与世长辞。公报的每一个字都经过了审慎推敲:

‚圣雄甘地于今天下午17时17分在新德里遇刺身亡。刺客是位印度教徒。

印度逃脱了一场大屠杀,现在它只有在内心深处痛苦地哭泣。

甘地被抬进了房间。数分钟前,他曾在这里会客。人们开始收拾甘地的财产:木纺车,一双拖鞋,三只小猴雕像,一本《薄伽梵歌》,一只怀表,一个痰盂和一个金属洗脸盆。

房间内已经挤满了人。圣雄周围妇女已经强忍眼泪,开始吟涌《薄伽梵歌》经文。房间内已点燃了油灯,在摇曳的灯光照耀下,裹尸布变成了金黄色的光环。香烛静悄悄地燃烧着,散发出阵阵檀香木和麝香的芳香。 圣雄的脸色安详自若。他的面部表情从未象现在这样平静迷人过。 甘地生前曾明确表示,他谢世后24小时之后,遗体将按照印度教的习俗进行火化。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军队才能控臸举行葬礼时的局面。因为明天,新德里街头的人群将会多得难以想象。

印度全国以象征性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悲痛。生前,甘地宣布在全国举行

哀悼日时,带领人民走上争取独立的道路。而现在,印度人民沉浸在另一个哀悼日的痛苦之中,隆重悼念他离开人世间。

在一望无垠的平原上,看不到家家户户煮饭时炊烟。那天晚上没有人家烧水煮饭,以示悼念圣雄甘地。

孟买沉默了。从南到北的大街上,没有人再街上穿行。只有收音机不断地播送甘地生前爱听的赞美诗。

在加尔各答,在阿姆利则,在全国各地,商店、咖啡馆、餐厅和各种作坊纷纷关门停业。

在巴基斯坦,数百万妇女打碎了戴在手上的玻璃手镯,以传统的方式表达他们痛不欲生心情。

圣雄的遗体安放的平台上,撒满了玫瑰和茉莉花瓣。五盏油灯环头而立,象征自然界的四大组成部分——火、水、空气和土地以及与它们连为一体的阳光。灵床倾斜向下,以便人们能最后一次瞻仰圣雄的遗容。

在几个小时之内,成千上万的人拥进甘地遇难的地方,争相采摘每一朵鲜花和绿草,以作珍贵的纪念。

昔日,他们响应圣雄的号召,冒着英国警察的棍棒前进。而今天为了一睹他那最后的面容,他们挤作一团,争先恐后地要求与他们的救命恩人永别。

甘地,属于印度,更属于全人类。

在甘地遇刺后的几小时里,来自世界各地的唁电,雪片似地飞往新德里。 在英国,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还没有任何事件能激起如此巨大的反响。在伦敦街头,人们争相传递甘地逝世的消息。乔治六世国王、艾德礼首相、甘地的宿敌丘吉尔、大主教以及成千上万的两国人纷纷表示慰问,法国总理在发来的唁电中这样说:‚所有相信人类博爱的人,将永远为甘地的逝世而伤心地哭泣。‛

中国人、印度尼西亚人和其他殖民主义统治下的广大人民,对亚洲独立

运动的先锋的去世感到震惊。

印度发行的《印度斯坦旗报》用通栏标题表达了这样的心情,并表明了这一事件引起的巨大反响:

圣父甘地被自己的曾经门徒亲手杀死,为了救拔人类的罪,他以自我的受难献祭这个恶的世界。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受难,它发生在星期五,一千九百一十五年前的耶稣也在这一天因他的门徒的出卖被处以极刑。

【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受难】 - 草稿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受难】 - 草稿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圣父,宽恕我们罪吧。‛

整整一夜,印度人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向他们的国父表示哀悼。号啕声、呜咽声惊天动地,响彻街区上空。

黎明时刻,灵床再次被抬到平台上。圣父甘地面色安详,受伤的胸部被鲜花覆盖。

甘地来向他亲爱的人民作最后告别。

上午11时许,灵床放臵在军车上。军车将穿过沉浸在悲怆气氛中的首

都,前往距亚穆纳河不远的拉杰加特火葬场。

灵车启动了。人群海潮的涌上来,踉随在后面,他们当中有政府部长,有苦力,有王公贵族,有各省省督,还有穆斯林妇女。他们代表了印度不同种姓、不同教别、不同种族和不同阶层的群众。

所有的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在通往亚穆纳河的长达8公里的路上,到处撒满了玫瑰花瓣,到处是人山人海。人行道上、河堤上、树枝上、窗户口上、房顶上和电线杆上,数十万印度人等候瞻仰圣雄的遗容。

整整五个小时,长得望不见首尾的送葬队伍来到了亚穆纳河河滨广场。火化所需用的木材已在砖石灵台上准备妥当。

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数十万名信徒,好象波涛汹涌的海水一样,向前拥挤。 面对如此壮观的情景,一名美国女记者发出了慨叹:‚勿庸臵疑,地球上从未聚集过如此众多的人群。‛

下午4点钟,甘地的两位儿子把甘地的遗体入夏檀香木柴堆上,按照印度教葬仪规定,头部朝向北方。他们在父亲的遗体上洒下牛奶、椰子油、樟脑精和焚尸使用的传统粉末。

圣雄之子接进从万灵庙内的长明灯上点燃的圣火,伸向柴堆,一股火柱疯狂地冲向天空,火浪吞噬着小山似的柴堆。圣雄安详的面孔渐渐消失在红色的火焰之后。

人群中爆发出排山倒海的呼声。所有的人猛烈地扑向前去。

当红闪闪的火焰与金色的彩霞交相辉映时,在100万教徒的心中发出了震天动地的告别声。

遗体火化后的第12天,圣雄甘地的骨灰撒在了一条‚注入大海的河流里‛。

这是印度教最神圣的地方——亚穆纳河与对圣河——恒河在这里汇合。 亘古以来,汹涌澎湃的河流带走了数百万默默无闻的印度人的骨灰,甘

地生前曾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现在,他犹如沧海一粟,即将和他的人民的灵魂融为一体。

盛装圣雄骨灰的铜罐,放臵在由三等车厢组成的专用列车上,经过615公里的行程后,最后由新德里运到阿拉哈巴德。

沿途,数百万群众从四面八方起来,在铁路沿线组成一道壮观的人墙,向印度伟大的灵魂静默致哀。

灵车终于来到了圣河之滨。

庄严的时刻到来了。人们吟唱起赞歌,此呼彼应。同时,有数十万名信徒跳入圣河,举行规模壮观的仪式。

甘地的骨灰,在鲜花的伴随下,向水天相连的远方飘去。

一个声音悲切地唱起:

你带领我,从梦想到现实,

从黑暗入光明,

从死亡到永生……。

甘地的去世完成了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在印度全国,各教派之间的杀戮从此结束。

从1919年到1948年他去世时为止。甘地一直站在印度斗争舞台的中心,是一部以他的国家独立而告终的伟大历史戏剧中的主角。

甘地彻底改变了印度政治舞台的整个性臼。他自己并未改变,只是在形象上有增无减。在战斗的硝烟与喧闹声中,他始终保持了自己应有的基本特征——一位圣徒。

甘地一直希望毫无呻吟地死去,同时口中不断呼唤着上帝的名字。他发誓自己要死而后已,他终于如愿以偿。

第二十三章 尾声

印度为怀念圣雄而建造了一座纪念碑。

这座纪念碑用黑色的石头修建成。在它的上面,用英文和印地文镌刻着

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的教诲:

‚我希望印度能自由强盛,敢于牺牲自己,并勇于去创建一个美好的世界。我们每个人应该为自己的家庭牺牲,每个家庭应当为自己县牺牲,每个县应当为自己的省牺牲,每个省应当为自己的国家牺牲,每个国家应当为全人类牺牲。

我期望‘天国’降临尘世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受难】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