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 :发光体传媒CEO陈鸣,根据自身在短视频领域的丰富经验写成此文,希望给短视频浪潮下的企业们提供一些思路。
作者:原峰瑞资本投后合伙人,前南方周末记者。品牌塑造和传播领域专家。目前在经营的发光体传媒是一家品牌咨询和短视频制作公司,根据企业品牌战略需求和业务阶段,基于短视频平台打造生活意见“电视台”。
责任编辑 | 白歌
第4658 篇深度好文:8361字 | 12 分钟阅读
品牌传播
本文优质度:★★★★★+ 口感:酸辣土豆丝
笔记君说:
短视频的浪潮刚刚起来的时候,并不被投资人、文化人、甚至很多企业家看好,但事实证明这一工具进化带来的浪潮将是长期的。能够融入浪潮的企业,会在短视频时代风生水起,如果不能,将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但事实上,多数企业在进军短视频领域遇到诸多困难,那么,造成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企业该如何实现短视频+一切商品+一切服务呢?
这一切的答案,都在接下来的文章之中~
我从做短视频以来,大江南北到处跑,在跟各种公司的管理层、把聊天时,我发现大部分企业短视频做不起来,根本原因不是实操层面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做短视频的意识没有到位,很多事情没想明白。
举个例子,以下两个视频,都是关于车的,但是内容呈现的方式不同,决定了他们最终效果不同。
个是宝马做的,时长是1分39秒,但凡有操作过TVC(特指以电视摄像机为工具拍摄的电视广告影片)经验的人来看,都会觉得这条视频拍得非常好,从灯光到运镜,从脚本到对话都极为专业,请来的明星跟产品契合度也极高。以行业经验看,它的制作成本应该差不多在百万。
个是特斯拉的作品,时长59秒,成本几乎为零。这个账号叫“程序员聊特斯拉”,内容就是路开从北京开回家。
从数据上看,特斯拉这条的评论是宝马的2倍多,转发是3倍多。而且注意,宝马是160万粉丝的官号,“程度员聊特斯拉”这个是25.5万粉丝的个账号。后者的用户粘性和互动强度明显胜过前者。
短视频时代,大制作的精品视频不一定适合短视频平台。我真心建议大家,做短视频,先不要急着实操,要先理解短视频的要领到底在哪,如果方向错了再怎么努也是无果的。
企业做短视频之前,一些要点定要想明白,包括做短视频的原则、容易出现的误区、账号的人设原型,以及你要拿短视频去讲什么故事、用什么方式增加短视频的魔性、线上用户场景能不能成立等等,这些都是短视频成败与否的关键。
这些年来,媒介环境的变化趋势是:图文→长视频→短视频。这是一个老虎变猫的过程,在表达效率上有巨大跃升。短视频相比于其他的形式,能够迅速代入生活场景,解决问题,带来交易转化。
这里面有三个原则:
第点,叫迅速代入生活场景。
回到媒介本身,个人刷抖音的时候,不会瞪大眼睛欣赏艺术大片,肯定是身处个很随意的状态。所以短视频定要带入生活场景,在毫秒之内触动他,让他觉得这事跟自己有关系。
太多的企业拿着做TVC的思路做短视频,这是死路条,你定要深度理解所在媒介的特性。
第点,定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一个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视频,不容易与观者脱钩。好内容是长脚的,它会跑到受众那里。能解决问题的内容会促进用户转发、推荐,在代入生活场景之后,解决问题本身会帮你解决传播的难题。
第三点,不为成交而做的内容都是可耻的。
很多人说要做短视频,艺术创作的心就被点燃了,心想着要好好做个导演,要好好创作。但千万别忘了,我们所有做这些事情都是为了成交,切的内容都要指向成交环节。
制作者的故事特别励志、视频节奏的起承转合、画面呈现都做得特别好,很多看完也很感动,但这样的视频或者脚本到最后是带不动货的。
我见过很多公司的账号有几百万粉丝,但是却带不动货。虽然账号与粉丝互动很积极,但是你旦开始带货,就会挨骂,因为以往账号的内容跟带货无关。
如果你做短视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那第天就应该光明正地朝着商业化的方向做。
二、供应链第一次获得了讲故事的能力
了解了短视频媒介的特性之后,你要有效率地开宗明义,告诉用户你们之间的关系——我能帮你解决问题或者我能给你推荐好产品。
围绕这个主题,怎么做内容呢?记住这点——围绕着你的供应链讲故事!
短视频使供应链第次有了自己讲述故事的能力,生产、服务、销售,全部都可以拿出来讲故事。
举个例子,90年代,运动鞋生产方做品牌的方式就是去央视砸钱,在银行贷笔款去央视买个标王。361、贵人鸟、安踏等都这么起来的。
为什么生产者能把鞋做好,却没有能力建立品牌,还需要砸钱去别的地方做宣传?
因为你只是个一肚子才华的哑巴。但是短视频浪潮让众哑巴有了讲故事的能力,能深入供应链的每一环讲故事。
过去,你没有这个条件直接向消费者展示完善的供应链、质量上乘的产品。但现在你可以用十几秒的时间,带消费者逛完你的工厂。
这是个巨大的区别。我们要从认知上扭转过来,一个生产大国, 一定要好自己的优势,带消费者深入到供应链里。
同样的道理,去年农产品卖得那么火,这帮兄弟怎么做呢?他们直觉非常好,就是去田间地头摘个大西瓜,当着镜头的直接一刀劈开,汁液淋漓的样子就非常性感,你当时就想吃。这个场景里,田地是它的“供应链”,定要带消费者深入供应链里,让别人了解你,信任你。
除了还原生产环节,短视频也第次让客户服务拥有了通路,有了和消费者的对话能力。
过去消费者没有直接互动的渠道,虽然可以打电话问客服,但是客服可能说不清楚。现在通过短视频,用户有什么问题,你直接用条短视频就讲清楚了。
比如很多人买特斯拉的ModelX都会有个顾虑,海鸥式的门看着很酷,但会不会漏水?特斯拉就有专门的短视频来告诉消费者为什么不会。
这种对话能力很重要,企业可以找到消费者有顾虑的场景,解答这个问题,给出个很好的交代。
第三点,短视频能帮企业建KOL(key-opinion-leader,关键意见领袖)的可信度。
当你把自己的短视频经营好,做好人设,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给消费者讲行业里面的各种门门道道的时候,消费者对你的信任就会建立起来。
三、拍短视频容易,拍好的短视频难
1.走出娱乐化误区
首先,企业主必须摆脱个误区,我称之为娱乐化误区。
很多人认为刷抖是为了娱乐,所以做的短视频要有趣,要具备娱乐性,要把抖最火的那些梗演出来才会新引人关注,其实不然。短视频发展到今天,时间也不长,但是它已经经历了四次物种的进化:流量型→媒体型→媒体产业型→产业型。
最开始做短视频的都是流量嗅觉特别好的玩家,内容风格上怎么猎奇怎么来,同时因为早期大量的用户红利,所以很多公司就开始签各种达人,起步很快。
接下来的内容门槛提升,就出现了媒体型短视频,这时有点像我们以前看的大众媒体。
但是媒体型的账号很快遇到个瓶颈——无法变现。因为观众是为了看剧情和搞怪的,有一天账号开始推销产品,粉丝会产生很强的抵触心理,就不会再关注这个账号了。
所以就出现了第三次的物种进化,叫媒体产业型。有剧情,但最后会导流到某个产业实现变现。
比如《老丈人说车》就是很典型的,从第种进化到了第三种,它最早期的视频特别偏向媒体型,有很长的剧情,最后结合知识点植入软广。但进化到了第三代,它就更直接了,三句台词交代完剧情就迅速切入商品。到这步才真正离变现更近了,把变现打通了。
但是媒体型的账号整体商业效率还不够高,所以出现了第四种短视频类型,就叫产业型短视频。产业型短视频在第天就会告诉用户它的目的,比如我是推荐商品的。但是,它会深入地讲这里面的门门道道,直接拿着商品跟用户聊天。
在这系列的进化中,短视频在剧情上极大弱化。现在,企业做短视频定是做产业型,因为企业要的是商品成交。勾起了用户的兴趣,却不给购买链接,这是十分不道德的行为。
2.一个好的人设,事半功倍
走出了娱乐化的误区,我们需要好好思考如何建立短视频的人格原型,以下三个问题和人格原型有着直接的关系:
为什么100万粉丝的大号带不动货?
为什么涨粉这么慢?抄别人都抄不像?
为什么发广告就狂掉粉?
心理学家荣格总结过个模型,这个世界上的人有12种性格(↓)。
其实,不止人,品牌也具有“人格”。
可以看出,打造一个合适的形象,能给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今天疫情一来,大家都要谈怎么样线上成交。所以大家比较关心,作为个商业导购,最佳的人格原型是什么?
我们来分析下李佳琦。
李佳琦其实就特别像“照顾者”这个角色。照顾者这个人设天生就是照顾好一群人,让大家吃好喝好。于是就是要有大量的付出,比如年380多场直播,于是就必须要“宠粉”,商家来谈合作必须给全网最低价,因为我要为我的粉丝争取最大福利。李佳琦的这个照顾者的形象就做的很好。
前面我们说要避免踏入娱乐化误区,也可以用人格原型来理解。很多企业账号做之前没想明白,直跟着抖音流行玩梗、跳舞、搞怪,什么有趣拍什么,把自己的账号打造成了一个诙谐者,可能也会火。
但是诙谐者原型是让大家开心,承担不起信任。如果你要形成导购带货,需要能让用户信任,其中照顾者是一个特别好的原型。
3.如何打造短视频的人设
假设你的品牌主线已经有自己的原型,你在抖音这个阵地上,它这个原型怎么去投射?因为抖音相对还是年轻点的群体,你怎么去呼应这帮年轻人对这个人格原型的期待。
咱们在这里大费周章地讲人格原型,是因为只有从品牌战略的高度建立认知,才有可能在短视频实操中建立势能。否则即使用了再好的团队,也是天天抠细节改脚本,舍本逐末,到最后终将颗粒无收。
4.给短视频设计人格的三个要点
全世界的商业模式里面,有款商业模式,经历了几百年、上千年的惨烈竞争,最后留存了下来,留存了三大跨国巨头。这种商业模式是宗教,三大巨头就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它们都有类似的“五位体”结构。
神,对应商业上的品牌。可口可乐的总裁说过句话,他说可口可乐的所有厂房夜之间烧掉,我依然可以在三个内把它重建起来,因为我品牌在,神灵就没散,无非重新把身体长出来。
教义,《圣经》、佛经等等指的是你的产品。比如iPhone是苹果的教义。
传教士,指那些跟你在理念上、利益上一致的同盟军。比如在车的领域就是你的经销商、车友会。
教堂,指的是我们线下的门店。
神学院,就是各类用来统一思考、统一品牌行为、统一战法的培训中心。
部分的商业机构,都可以在宗教模型里面找到对应的结构,这个时候你就知道怎么去运用你的所有组件。
回到短视频上,做短视频,少有三点可以向宗教学习:
第点,构建你的咒语。
你的每个短视频的设计,都要去形成核心的那句话,比如说李佳琦的“买它”,比咒语还洗脑。比如,《中国有嘻哈》火出圈是从吴亦凡句话开始的:“你有freestyle吗?”这就是个咒语。抖音上的“古也美术”,在每个视频的最后都要很魔性地来一句“我这该死的艺术才华”。
第点,构建奇观。
奇观指那些日常生活中不经常发生的现象。比如抖音上有个炒菜的厨师,他不管锅有多烫,哪怕200多度的油,他都可以把指头伸到里面,抓出个菜给你掐出来看下,熟还是没熟,这也是建立个奇观。
第三点,构建仪式。
喝葡萄酒前有一个仪式,要先倒在杯里要摇摇,这个行为叫“醒酒”。我是不喝酒的,我会觉得这个仪式很奇怪,但它对喝酒的人来说很重要。
比如特斯拉的车主有个习惯,每次车友聚会的时候,这些ModelX的翅膀都要像海鸥样的很魔性地一张一合,这是他们构建的仪式。
我们今天来做短视频,不管是官账号,还是个人导购账号,它在你经营的户场景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部分公司做短视频,有两大挑战迈不过去,第个是,从线下到线上的群代际断层。
拿白酒举例,传统白酒品牌在任何社交媒体上都很少火起来。大部分白酒是国企的,不出错更重要,加上商品利润率奇,原有使用场景固定,于是也懒得去呼应年轻人。但是有些企业做了不错的尝试,比如江小白,很早就去响应年轻人喝酒的场景需求。
春节本来是白酒的热销旺季,今年因为疫情,原先的消费场景都没有了,货滞销,渠道也崩了。
酒在疫情期间真的找不到用户场景吗?其实也有解决方法,因为疫情家都憋在家,已经出现了个叫云喝酒、在线酒局。
因此,这个场景是有的,但是大部分白酒占都占不动,因为他们的用户人群已经断代。
天晴的时候就应该修屋顶。这里有三个问题,每个人、每个行业的从业者都应该问自己:
请问你有线上的销售场景吗?(为什么想起你?)
你线上信息强度足够吗?(凭什么想起来的是你?)
你做好线上的销售布局没有?(去哪儿买你便?)
我想大部分传统企业,在这三个问题上是极度心慌的。
第二个迈不过去的挑战:从线下到线上的利益机制迁移。
随着个品牌线上渠道建立起来,原先线下的经销商还有多大的用处?这是个特别残酷的话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线下的渠道方的价值是不断衰减的,最后逐渐归零。
而且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大家去翻一下尚品宅配的年报,他们旗下扶持的达人账号已经做到了什么地步呢?有的账号粉丝过千户,反过来可以给门店派单了。
过去你在一个中型以上城市,线下有4-5个渠道门店,不论是营收水平还是作为渠道的价值,基本上在当地就能呼风唤雨了。未来的5年里,这个价值甚至可能会被归零。
疫情只是一次预演而已。
反过来,品牌方如果想带着渠道一起转型,可以怎么做?
我们去年有一个客户是做水果供应的,全国有将近1000家合作的农场,其中,上规模的农场大概有近百个。去年短视频进了爆发期,所以他们也琢磨做短视频。但这家农业集团最大的挑战在于,他们是中间商,用户消费场景不在他上,所有最能打动用户的场景——把西瓜摘下来切开的时刻,橙子沾着露水采摘下来的时刻,全都不在他们手上,而在合作的成百上千个农场果园里。
总结下,现在,短视频看着特别火,但是大部分企业不能在线上重构户场景,不管花了多少钱,由于过于快速地进入上实操的环节,而忽视了细节,在短视频上注定颗粒无收。
只有少部分能经营好信息、灌注到场景中的企业,能形成新的在线场景,不断地激发需求,只要场景在,需求的倾盆大雨就会把你灌满。
四、企业建立短视频品牌的打法
我们从“用户场景”再往深里想半步,往逻辑上游再推演一下,这时候就到了品牌战略层面。
这个层面其实就是企业家专属的“思想平流层”。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品牌战略层面属于别人“不要想,想了也白想”,而企业家必须想,想清楚了效率极大提升,没想过早晚要交学费。
任何现阶段的中国企业,要想从供应过量的尸山血海里杀出来,一定要有三个大的前提——有效的信息环绕、准确的信息提炼、品牌人格化和人格品牌化。
第一点,有效的信息环绕。
怎么做到有效信息环绕?从三方面去做——锚定区域、锚定使命、锚定场景。
什么叫“锚定区域”?
江小白曾经投资过一个动画片叫《我是江小白》。这个动画片里面有很多时髦的重庆元素,黄桷坪川美涂鸦街、李子坝轻轨站大楼、洪崖洞、磁器口等。
这种品牌效果需要用对品牌策略才能达到。
你可能会问了,我生意没那么大。作为一个KOL(关键意见领袖)的身份,也许锚定一个城市对你来说太大,那么你可以去锚定社区,也是同样的道理。
什么叫锚定使命呢?
比如说,宜家的使命叫“民主设计,为人人而设计”,特斯拉的使命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变”。
什么叫锚定场景?
比如,无印良品的SKU(库存保有单位)多到让任何人头大,高压锅也卖、袜子也卖、笔记本也卖,铅笔也卖,但无印良品的场景锚定得极为高明,我是“输出生活的秩序感”。
第二点,准确的信息提炼。
这其实是任何品牌的基本功,但国内的公司非常让人头大。
我接触过一个经营南北山货的公司,是一个做了100多年的老企业,他们最新一代传人带我参观了他们的企业,然后我们坐下来聊天,我问他,你们企业到底卖的是啥?他用了十来分钟,给我重新讲了一遍:我们卖得最好的是枸杞,枸杞的功效是的补气,卖得第二好的是桂圆,桂圆可以补血补气……
所以中国企业在品牌基本功上面,缺的功课太多:第一,功能点不等于卖点;第二,心智购买大于冲动购买。
在这种局面下冲进短视频战场,烧掉几百万经费也没有任何意义,几乎必死无疑。
第三点,人格化很重要。
人格化落实到打法上有三点:
一,央视加地方卫视。
二,构建奇观加展示奇观。
三,品牌人格化加人格品牌化。
品牌做线上场景,会触发利益机制怎么上移的问题——原来的经销商,各种上下游合作伙伴,大家怎么一起来发力,在短视频行业里面一起来收割这波红利。
为什么特斯拉会做得那么猛?因为它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就是它最好的人格化,他把自己的人格品牌化了,变成了品牌的人格,这是最理想,就像苹果跟乔布斯的呼应关系是一样。
只做到品牌人格化还不够,在短视频时代,人格品牌化也特别重要。人格品牌化是说,你要给你所有的一线的员工赋能,让他们成为社区、社群的KOL,这样整个销售效率才会起来。
人格品牌化具体怎么做呢?就是要向宗教学习,去构建你的咒语、你的奇观、你的仪式,上面已经讲到。
以上这些方法,企业要会用、善用、有意识地合理使用,才能在发挥出短视频的最大价值。
短视频的浪潮刚刚起来的时候,并不被投资人、文化人、甚至很多企业家看好,但事实验证这一工具进化,带来的浪潮将是很长期的。
从公司层面看,因为最后一公里被打通,中国大量“有品类无品牌”的领域将借由短视频这个发声渠道被重新翻一次牌,世界工厂在未来5-10年将成就一批世界品牌,“国潮”目前只是这一进程的一个小阶段。
从个人层面来看,“从此天下无寒士”。为什么?因为哪怕一个常年在柜台卖口红的人,他只要足够努力、足够投入、足够懂行,就有成为全民明星、名利双收的可能。以前人们抱怨怀才不遇,今天,如果你还“不遇”,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你的才华不够。“从此天下无寒士”,这也是我们公司“发光体”的使命。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笔记侠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