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作家》:你离写作变现的距离,只差这3个写作观

这两天翻完了一本书,《成为作家》,非常喜欢。

私以为,每个想在写作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辽阔的写作人,都非常值得一看。

书很薄,140页而已,两个下午就能看完,还能顺手做份儿幕布读书笔记。

作者多萝西娅·布兰德曾在纽约做过资深文学编辑,后来陆续在芝加哥大学、芝加哥刘易斯学院和密歇根大学教写作。

这本《成为写作》自1934年出版以来,在美国畅销80多年,妥妥是长盛不衰的经典。

它和普通的写作类书籍很不一样。平日看的很多写作书都是传授写作技巧,教你如何写作,而这本《成为作家》则是另辟蹊径,它是教你如何成为作家。

注意哦,如何写作和如何成为作家是有很大区别的。

如何写作是教你做一件事,而如何成为作家则是引领你走一条路,“任重而道远”的那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那种。

我个人的理解就是:普通的写作书是教你实际可操作、落地可执行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而这本《成为作家》是传递给你一种写作思维,是帮你建立足以影响你一生的写作观。

作者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和对身边多位作家的亲眼观察,来逐一解释大众对作家的种种误解和对文学创作的误解。

书里面分享的3个点非常触动我。

《成为作家》:你离写作变现的距离,只差这3个写作观_第1张图片

1

写作这件事,只要你想,你就能

做写作培训这大半年以来,遇到太多学生都咨询我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没有任何写作经历,完全零基础,我能学写作吗?

每次我都会告诉对方两点:

1、写作是门槛很低的一个行业,不管你是什么教育背景,不管你从事的是什么行业,不关你是小学生还是博士生,只要你有一支笔(键盘)和一张纸(屏幕),你就可以坐下来写;

2、写作要想出(能)成(变)绩(现),甚至写出影响力,就需要有匠心精神,能长期深耕。而从0到1的时间长短,完全因人而异,有些人稍加指点就能有明显的提升,有些人需要三五个月,有些人需要一年半载,有些人甚至需要更久,这中间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会影响从0到1的进程。

总结起来也就两句话:你想不想写?你能写多久?

想清楚了这个问题,那么写作条路能走多远也就有了答案。

在这里非常想和大家分享作者的一句话:如果一个人急于求成、想要立竿见影地学习做好某个工作,那他可能会面对失败,因为没有任何一个领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一蹴而就。

在《成为作家》这本书里,作者多萝西娅明确提出:一个人能否进行文学创作,首先不是技巧上的问题,而是认识上的问题。

我遇到过很多想写作的人,也教过很多学写作的学生。有些问问就放弃了,有些浅尝辄止也退缩了,有些一边挣扎着一边努力着,还有些一路突飞猛进签约我工作室和公司内容组的。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正如这本书的作者所说的:

为什么只有少数人成为了作家,而我们大多数人只把这个梦想藏在心底,渐渐淡忘,以至于彻底遗忘了呢?

除了生活本身的际遇,除了对自己的怀疑和对作家的神秘感,很大的原因可能是,我们在根本没有理解写作的本质之前就已经放弃了文学的梦想。我们根本不相信创作的才能可以学习而来。

或者,一个更为实际的原因是,我们根本没有机会和途径学习文学创作的理念、方法与技巧。

get到重要没有?

首先,对写作这件事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它不是什么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艺术,而是每个人都可以习得的一种能力。只要你有话可以跟人分享,你就能写出内容来。这就是“言之有物、对面有人”!

其次,我承认有些人的确在写作上是有天赋的,但是,领域里更多的还是后天通过可以练习习得这种能力的人。而你我这样没有天赋的普通人,只要加以合适的训练,就可以成为一个还不错的写作人。哪怕拿不了诺奖,但吃口饱饭总是没问题的。

成为作家,需要天赋,更需要训练!这是一条艰辛、切实而又鼓舞人心的文学之路。

2

作家的气质和性格,需要刻意培养

自从2017年初进入新媒体行业以来,写作的高山低谷我走过了好几遭,有时候压力是从自己而来,有时候是从外界而来。

但是,直到现在,我都经常在心底提醒自己一句话:写作是长久之功,这条路我是要走一辈子的,所以,不争朝夕,也不死盯这一城一池,眼光放长远,朝着星辰与大海挺近!

这样的信念一次次带我走出低谷,也一次次帮我胜过诱惑。因为我清楚,我要的是什么,我更清楚,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种对自己清晰的定位,是能在很多个岔路口里挽救我不走弯路。

一个人的身份,不是贴个标签你就是那么回事儿了,而是要靠着你一步步走过的足迹,最后向别人证明,你究竟是什么。

潮水褪去,才知道谁是在裸泳。

作者在书里提到了作家的气质和性格这两个概念,非常帮助我去看清我要走什么样的路。

什么是作家的气质?在作者多萝西娅·布兰德看来,就是: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尚能保持孩童的天性和敏感,还保有“天真的眼神”;

具有对事物好奇敏捷的反应能力,对旧事物记忆犹新的能力,好像每一个生命的印迹和特征都是刚刚脱胎于造物之手一样新奇;

对环境变化的感受如此迅速敏锐,对于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说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他总是在悉心观察。

这种新奇的反应能力对天才的作家而言至关重要。

作家的性格,需要达到一种地步:既成熟、没有偏见、温和而公正,又敏感并像孩子一样天真。

所以,作家的灵魂里住着两个他:一个是天真敏感的小孩子,一个是理性成熟的成年人。两者互相成就平衡,使作家笔下能流出创造性的文字。

如何培养这种气质和性格呢?很简单!每天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段(比如半小时),让自己返回五岁孩子时的状态,用孩童般“纯真的眼睛”观察世界,充满兴趣去打量这个世界。

这个过程中,你会逐渐发现平时被忽略的细节和美,你会“看见”很多的创作素材(写作选题)。

其实,作家所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为人类普遍的经验之池注人我们从各自角度看世界所得到的点滴体会”,就是用自己的文字向大众诠释自己眼中的世界,这也就是原创。

作者书里这句话可以作为写作箴言:当你赋予你的写作以最终价值的是你的洞察力和真知灼见;只要你写作时头脑清晰、思想诚实,就不会落人俗套。

为什么有些人总写的是烂大街的选题和观点,那是因为他习惯了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沉溺在别人的写作中,这也就是洗稿的另一番解读了。

好的作家,是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优质的作品,是没有偏离自我,直率而充满力量的!

《成为作家》:你离写作变现的距离,只差这3个写作观_第2张图片

3

培养坚定持续的写作习惯和模式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一个概念:无字的休闲。

什么是无字的休闲呢?比如长时间独自漫步、独自呆着、不说话不看书,做编织,看天空等等。

甚至可以“休闲”得剧烈一点,比如村上春树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跑步,还有严歌苓的游泳等等。

其实我发现,身边好多爱好写作的小伙伴,都有跑(健)步(身)的习惯,这种自律的习惯,对于长期创作,是有很大益处的。

除了休闲以外,建议你每天定一个写作的时间段,最好是清晨刚起床,没有接触任何消息,没有阅读任何书籍,就直接坐下来开始写。

这很重要。

你必须训练自己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写作,到点就开始写,不管写的如何,必须先写出来。逐渐地,你就能开始优雅而流畅的写作。

这个过程中,你的文笔慢慢流畅起来,而且还能学会控制时间,一举两得。

最后强调一个关键点:写作不是短时间内进行冲刺式的大量工作,而是细水长流、日积月累,这样才能朝着一个伟大的目标稳步地、不间断地提升水平,而很少会下降到正常水平以下,也就是俗称的“保持手感”。

纵观全书,也是为我打了一个写作观的根基,根基立定了,其他技巧的习得才会事半功倍。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为作家》:你离写作变现的距离,只差这3个写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