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走近王阳明就走近了自己的心

国内的知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为数不少,王阳明作为非常著名的一位,知道他的学说不足十年,了解关注他的心学也是近几年的事。不注重他的一个主要原因,当时没读明白他所说的“格物致知”等学说,自然就对他提不起兴趣,索性就把有关他的书籍束之高阁,不闻不问。

近几日赋闲在家,无意翻到几年前买的《王阳明全集》,重新阅读,脑洞好似突然大开,对他的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理解明白许多。

王阳明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这是他心学的基本观点。人的一切行为、外在的行动都受思想支配统领于心。

正因如此,每个人都要去修心养性,让心明洁透彻,做任何事都保持本心,不忘初心。

下面走近他的生平,大致跟随一次他的心路历程。

王阳明,浙江余姚人。小名云,后改名守仁,因在余姚阳明洞居住讲学自号阳明子,人称阳明先生。阳明先生少年有志且是鸿鹄大志。他十一二岁读书时,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老师说是读书做官,他说那不算第一等是,读书学做圣贤才是。他说,一个人若是想做出一番事业,首先要立志,否则就只会一事无成(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阳明考取功名后,因得罪宦官刘瑾被贬谪追杀,凭着机智化险为夷后,在今贵州修文县龙场镇工作生活。他日思夜想,终于悟出了人的内心自然包含世界运行的规则(心即理),认识到圣人的光明品质人人都具备,这个光明品质就是良知,想从外面的事物寻找良知是错误的。在条件异常艰苦的龙场,他终于悟出了人的本心真心,为以后的思想学说开启了智慧之门,“知行合一”、“致良知”成为他思想的精髓,为后人的行为、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指引向导作用,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纵观他的一生,虽然历程坎坷,但他文治武功,成为中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方面均有建树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他的人生智慧被国内外的有志之士奉为经典,近年来更是方兴未艾,影响超前。郭沫若先生说他是伟大的精神生活者,儒家精神的复活者。历史上的重臣名士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精英才子徐文长、汤显祖、徐光启等无不从他的身上受益良多,就连日本近代的著名军事家东乡平八郎,被其折服,特刻章一枚随身携带,有字为证:“一生俯首拜阳明”,可见阳明先生的影响力。

王阳明一生通过不断的思考探索,不拘泥于前人,大胆尝试,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精,心如止水,完成了自幼追求寻找的圣贤之事。晚年他对自己的哲学思想进行了一次全面概括,即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529年1月9日,王先生病逝于江西南安的一条小船上。临终之际,他的学生问他有何遗言,他淡然的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是的,人的一生能做到心地光明,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而好多人活在当下的人,不要说此心光明,甚至连自己的心在哪里都不知道了!

今天重读王阳明,就是要保持本心,不忘初心,给疲惫消沉的心灵注入强大的内在力量。

------2019-5-30孤禅写于古酂

散文随笔——走近王阳明就走近了自己的心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散文随笔——走近王阳明就走近了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