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着意话平凉(散文)

   

青山着意话平凉(散文)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青山着意话平凉(散文)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青山着意话平凉(散文)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青山着意话平凉(散文)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青山着意话平凉(散文)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平凉是个好地方,一是平顺,二是凉爽”。凡是到平凉人的都会如此说。

        著名作家乔叶女士在《平凉看树》一文中写到:“有些地名着实好,哪怕不曾去过,单读名字就是一种享受,这次,我所到的平凉,当然也好。平,凉,听听,这两个字一出口,就是安详清爽。也确闻平凉即使在盛夏,温度最高也不过二十五六摄氏度,实是避暑佳地”。

      历史学家对平凉之名是这样解释的:“公元258年,即前秦二年,符坚在进攻前凉之时,设置了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很显然,平凉之名来此历史事件。那么,为何现代人,包括著各作家,都说“平凉平凉,平平凉凉”,平凉本地人也在网上称,我“大凉城”如何如何……

      《中华大字典》对平的解释含有如下意思,一是指形,二是指事,三是语气,四是做动词,五是做形容词用。有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均等;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安定、安静;治理,镇压 ;抑止;和好;一般普通;往常等等。 对凉的的解释一是做形容词,如水的温度,气温很低等;二是做名词,如凉州,东晋十六国时的前凉,后凉,西凉等。可以看出,不论历史学家或现代人对平凉的解读都没错。做为地道的平凉人,听到对家乡如此赞美,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与自豪!

      一

        平凉平吗?不平。

      横跨南北的陇山(六盘山)将甘肃分为陇东陇西。位于陇东的平凉大地,大部分地区让泾河分割的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平原不大,川道更小,山、川、塬、沟、壑、峁、洼、梁齐全,真不平。

        平凉在清朝时期属陕西省管辖,后来划到了甘肃,成为甘肃的东大门,以平凉为圆点划个圈,全国的中心点还真在这里。曾经的天下陇东粮仓,陇上旱码头,甘肃的白菜心,到了新世记己雄风不在,没有机场,没有高铁,6个县,一个区,人口约200万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也不富裕。

        平凉老城很老,少说也有一千八百多年,就是浮梁古城一样,建在泾河南岸的土梁上,进城出城都要上坡下坡。平凉新城区也在泾河南岸,与兰州城几乎一样,两山夹一川,一条河流穿城而过,从兰州银川往东行,翻过六盘山隧道,行走于崆峒山后峡,两岸峰峦叠嶂,绝壁万仞,怪石突兀,林海浩瀚,流云奇观,山势秀丽,胭脂河水清彻见底,仿佛到了南国。出峡口越往东,山后缩,川变宽,与陇山之西不同是,山是绿的,天是蓝的,空气是湿润的。沿崆峒山下的崆峒大道进入平凉城远远看到,山城隐在绿色之中。

      这就是平凉,一个山青水秀,绿树成荫的北方小城。

        记得一位朋友在游览了平凉后,曾说过  “绿树成荫的地方,一定是人气最旺的地方,槐树浓荫蔽日的城市,也一定是美丽的城市”。是的,不论从何处进入平凉城区后,你就会看到宽阔的街道两侧,高大的国槐就如举着浓郁的绿伞列队欢迎你,如果你坐在车了,感觉那阵势就像是一位将军在检阅他的队伍,给人以心情舒畅的感觉。

        盛夏时,站在平凉南北两山,俯瞰市区,街道上的国槐,象一条条绿色的巨龙,从崆峒大道的大盆河一直延伸到崆峒山下,四纵八横的泾河北路,泾河南路,柳湖路,东西大街,南河路与双拥路、宝塔路、解放路、新民路、广成路,定北路、果园路、来远路这条绿荫之龙纵横相连,形成了“田土丁”字布局的绿化带。而辅在国槐之旁的紫荆树,樱花树,银银树犹如彩龙四季色彩各异,让平凉的街道的风景绚丽多彩。

        当您从平凉的和阳、来远、万安、定北之门,进入古城的十里长街后,平坦笔直的城市道路两旁,坚硬的树干撑起巨大的树冠,每棵树的树冠茂盛的枝叶密密地牵在一起,长长的树枝向四周伸展着,与道路另一侧的树枝搭在一起,从上边看是密不透风的天然屏障,从下边看是一眼望不到头的、令人心旷神怡的绿色长廊,是遮阳避雨的满街绿伞。

        行走在这绿的走廊,就像徜徉在绿色的天空下······城北的韩王府,柳湖公园,城东的紫金城,东湖公园,绿地广场都与老城相通,真像一条浮在泾河上的龙。

        平凉老城区建筑风貌为传统风格又融入现代元素,延续城市历史,点缀有别代小高层建筑主色为淡黄绿、浅青灰、浅驼、红褐色,辅色为青灰、驼色、展现老城区传统文化内涵。

        柳湖公园、宝塔公园、隍庙、歇马殿为明清风格,屋顶、山墙、檐口、窗棂、基座、色彩、体现了明清建筑元素,留住了城市了历史记忆。

        泾河风情大道,使人悠然自得,领略人与山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的平凉的文化底蕴,提升的是平凉的城市品位、商业和旅游价值。

        以城中园林柳湖公园为中心,东北拓扩的新区、与原有的老城区、连成一片,融为一体,给身处林立高楼,想要寻觅一片绿荫、一湖碧波、一方清凉,放松疲惫身心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去处。柳湖公园,这个古老的陇上名苑,让外地来平凉的客人,也感受到了平凉更加迷人的风姿。

        城东的东湖公园,处处绿草萋萋,波光粼粼,市区街道两旁垂柳依依、松柏挺拔,北山、南山森林公园更让我们这些外地人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活力,享受到了绿化带来的惬意。

        夜晚,大街小巷到处霓虹闪烁,漫步在平凉的街头,从十里长街到泾河风情大道,那流彩的灯河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城市夜景、勾勒得平凉分外迷人,更增添了城市的魅力。

        绿色让平凉更美!

        二 平凉平吗?平!

        平凉的地形真不平,但平凉的平,平在文化底蕴上;平在平顺,平在平安,平在公平,平在宽容。有一位朋友,在《平凉日报》做记者,最近在泾河泾川段的苏家河村采访,见到了几个外地人,他们一个是务果园的,女的,陕西咸阳人,在一个山头上承包了300亩地,苹果树只栽上两年多,就开始挂果了,看着充满生机的果园,陪同采访的有关人员说这个园子的管理水平不要说县上,就是在市上,也是一流的,这是来园子的专家的评价,虽然是矮化果园,虽然栽的是大苗子,但是专家认为,如果管不好,务作不精心,投入不到位,不可能这么快就挂果。

  而这个果园的投资人那天站在她面前,接受他采访的时候我没有想到她今年已经67岁了,3年前经朋友介绍来到这里务果园,务果园之前经营着一家企业。让他的吃惊有两点:一是年龄这么大,为什么还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的农业项目?二是据她说她从来没有务过果园,为什么把果树务的这么好?

  她的回答是热爱土地,想给后半生找个归宿,办了多半辈子企业,跑市场要账、应酬,她累了,山野乡间清静,虽然辛苦,但也是享受。至于没有务过果园,可以学嘛,何况有聘请的技术人员把关。她自己这么说,在她园子里打工的一个当地村民做了补充:我们老板太能吃苦了,园子里面的什么活都能干,和我们同吃同劳动,那么大年龄,在我们村里都是要娃娃们经管的老人了。这位当地村民说中了要害,那就是特别能吃苦。

  而在算李村,他见到的来自浙江台州的瓜农夫妇,更是吃苦能干的典型。两口子在泾河川区承包修建了60座大棚种西瓜,村上的人介绍说这些大棚都是他们夫妇去年冬天自己建的,西瓜也是自己务的,这两口子太能吃苦了。村民们说如果大棚里不是太忙,这两口子很少找人帮忙,瓜地里的活大多是他们自己干,早晨天麻麻亮就起床,除了吃饭就是干活,晚上睡觉都到深夜了,每天如此,他们两口子是村子里最勤快的人。

  村支书口红贵告诉他,他们去年种西瓜赚了大钱,好几十万元。当地村民羡慕人家赚了大钱,但是又有几个村民能像他们一样吃苦呢?

  是的,我们总认为我们的脚下是一片贫瘠的土地,我们的年轻人都喜欢在外地闯荡,可是又有多少年轻人闯荡成功了呢?在外地,他们大多是打工的,成为老板的很少。可就是同一片土地,不同的人踩在脚下,踩出了不同的风景。无论是务果园的咸阳女老板,还是台州务瓜的瓜农,除了拥有足够的资金,他们的胆量和吃苦精神正是我们当地人所缺乏的,台州的瓜农自己投资建大棚,我们的一些地方是当地政府建好大棚让村民承包经营,也经营不好。差距在哪里?我认为在人的精神,人的干劲,这是最大的区别。

        记者朋友的话,让我深思!

   在平凉城里,到处可见到不同口声的外地人,也有好多的外地人因看病成了我的好友。好多的江浙人,湖北人,四川人湖南人,他们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来到平凉,从定鞋子,打家具,搞装修开始,遂渐地建起工厂,开起了超市,建起了企业,汽配城,家俱城,靠勤劳的双手致了富。

        70年代国家三线建设,来了好多江浙及东南沿海的人,退休了并没有回当地。改革开放,平凉又来了全国各地的客商,宝中线,西平线,银武高速,青兰高速开通后,他们之中的大多人在平凉成家业,生儿育女,并没有北上兰州,银川,南下成都,东去西安。我一直想,改革开放以后,长三角,珠三角,黄河三角,中原大地西南之角,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这些外地人为何不回去,是看重平凉的经济?平凉的名胜古迹,显然都不是!平凉这块土地上千百年来,多少个民族聚积,回汉相济,和睦相处,通婚接亲,亲如一家。  是啊,外地人只所以能留在平凉来,看重的还是这里的环境,看重的是憨厚老实的老平凉人。

    三,平凉凉吗,凉,凉在夏天,

        每年夏至后,平凉的天气才渐渐地热了起来,即是在三伏天,也无酷暑,气温高于32度的时间不多,在平凉不论是单位,公司与住宅内,还是在农村乡下,你会发现,平凉人用空调的非常少。我有一亇朋友,是南昌人,在商城做小商品批发己二十多年,闲聊时曾告许我说,“不想再回老家了,老家的夏天让人受不了,冬天没暖气,刺骨的冰冷”。“不用空调不行,用的多了头痛身疼,也受不了”。看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一个地方住的时间长了,就会适应,这也可能是外地人不愿再回去的原因之一。

      平凉凉爽,但不干躁,走出平凉后你感到平凉的气候是湿润的,这不是平凉所处的地理位置,而是与不论城市,乡村植树种花种草有关。

        在城市,甚至县城,乡镇,你会看到这里的绿化是有层次的,是精心设计。平凉城四纵八横的街道两旁有三层缘化带,第一层是高大的国槐,第二层是紫荆树,第三层是是银杏树与樱花树,而每一层的树下面栽种是多个品种相间的不落叶绿化带,旖旎春光里,烂漫樱花盛开!平凉街道两旁樱花与紫荆竞相绽放,各色樱花将街道,公园,河岸装扮的非常美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步入东西八公里长的崆峒樱花大道,仿佛进入仙境,无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在这里流连忘返,空气中弥漫着樱花的气息,微风吹拂,任花瓣轻轻飘落,想想都浪漫… …

        而农村,荒山沟屲沒有不长树的地方,上千万亩的苹果树,几百万亩的桃、梨、杏、李子树,让农民发了家,致了富。记得一位伟人曾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千百年来,平凉市爱树,也爱栽树,一棵树生长得久了,便有些哲学意味。信或不信,人是树的命运,树也是人的命运。仅就生命力来说,这个世界上,走得最远的不是两条腿的人类,也不是四条腿的动物,更不是长着成百上千条的腿和索性一条腿也没有的爬行类长虫,甚至都不是长着轻盈翅膀满天翱翔的飞鸟,而是狂风暴雨、山呼海啸也卷不走的树。

      平凉人植树爱树有多少年了,真不知道,城内除有十几棵千年古槐树,在平凉的城外更有五大奇树而名杨海内外。这些古老的奇树是平凉人的骄傲。

        生长在汭水关河村内古槐,树高26米,主杆高2米,胸围13米,树冠东西宽34.2米,南北长37.7米,占地面积2.1亩,测定已生长3200多年,气势雄伟,挺拨高大,根深叶茂,虬枝如龙,冠盖似云,蔚为壮观。相传唐朝大将尉迟敬德曾拴马于树下。更为奇特的是树上寄生着杨、花椒、五倍子树和小麦、玉米等9种植物。该树资料载入《甘肃古树奇观》一书,被誉为“华夏古槐王”。主杆分八大主枝,又称“八卦槐”。周围地形似灵龟,古槐居背,惟妙惟肖。

        三异柏,又名三义柏。树龄700年左右。此树高12米,胸径1.1米,树身庞大,树姿秀丽,树冠呈扁圆形,枝柯繁茂,伸展弯曲,如游龙腾蛟,蔚为壮观。每个树杈上都生长着三种不同形状的叶片,分棉柏、侧柏和刺柏。这种奇异的现象在自然界实属罕见,至今植物学家找不出生成的原因。当地人说,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志同道合,化成柏树融为一体,永不分离。一枝三叶,代表了刘、关、张三人不同的个性和品德。棉柏代表刘备的善良慈祥,侧柏象征关羽的忠心赤诚,刺柏显示张飞的耿直刚勇。每年三异柏奇特罕见,吸引不少游客留恋忘返。

        娑罗树,娑罗树,传说与无忧树、菩提树同为“佛国三宝树”。生长在甘肃省崇信县黄花乡黄花塬村。这原本适宜生存与热带雨林的树种,却在西北偏远之地的崇信县黄花乡黄花塬村生根落叶。是渭河以北最大的一棵,树龄与佛教传入我国的年代一样久远,有1400多年的历史。该树高16米,胸径3米,覆盖面积100平方米。奇异之处,叶柄脱落部位形似猴头,活灵活显,栩栩如生。民间传说称,这是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孙悟空真身所显。当地群众把这颗树看成是“一方之奇迹和祥瑞之兆”,从不攀折和斧砍。

        古柏龙蟠:在崇信县龙泉寺景区贯珠泉上有千年古柏突兀在绝壁悬崖之上,犹如蟠龙,龙须翠绿,鳞爪森然,神形兼备,大有破壁腾飞之势,故称古柏龙蟠。据说,这古柏是泾河龙王的化身。当年,泾河老龙因克扣雨量,玉帝得知后,下令叫李世民驾前大将魏征问斩,老龙的阴魂便向遁入龙泉寺山内。后来崇信境内大旱,老龙为偿还罪债,拯救百姓,便在农历四月初二降雨,并在山上石缝内涌出淙淙流水,老龙也化身为一株古柏,盘在悬崖绝壁上。

        崆峒山凌空塔上一直生长有两棵百年松树,构成了“古塔托松”的美景。凌空塔是研究古丝绸之路佛教寺院建筑和佛教文化,崆峒文化向西传播的珍贵的物证。每隔一阵,就会有人提起那棵树,其间有见过那棵树的,更多是没有见过的。无论见没见过,只要提起那树,从没有一连说出三句整话的人。 

        大凡到过平凉的人都会看到,平凉的城市绿化真好,可谁知道,平凉栽树护的付出。在平凉城区每损坏一棵树,必须补栽一百棵,这是市民公约。今年4月24日上午,我亲眼见到崆峒区园林管理局副局长张晓雯在指导工人们栽植一种新树种——大叶女贞。在现场我看到,一辆大吊车从卡车上将待植的绿树高高吊起,在工人们的帮助下,一株株叶片翠绿、带着土球和树冠的大叶女贞被准确地放入早早挖好的树坑里,填埋、修剪……每个环节都进行地有条不紊。

        大叶女贞属于常绿小乔木,树叶革质光泽,凌冬青翠,是温带地区不可多得的常绿阔叶树,也是我市近年来引进的新树种之一。为改变平凉城市绿化树种较单一、冬天城区色彩单调的状况,园林部门相关人员在外地考察后,三年前首次引入适宜平凉土壤、气候、环境条件的外来树种大叶女贞在部分小区和人民广场试种,经过试验,成长情况较好,这是今年在城区定北路南段种植42棵。

        相对于落叶树而言,常绿树一年四季均有叶片,时刻都需要供给水分和养料,同时常绿树种栽植时对温度、天气、光照等因素要求稍高。另外,由于常绿树种抗性弱、耐寒性差,所以在养护过程也相对难度较大,冬季来临之际,行走在平凉大街上,被修剪好枝桠的树剪口处正涂抹蜡封。

        为了合理配置城区绿化树种、美化环境,同时达到环境生态的平衡,平凉各级园林部门加大了对园林绿化植物的引种驯化发育力度,不断从各地引进不同树种,采取边驯化、边研究、边繁殖推广的技术路线,突破地理限制,打破城市绿化千篇一律的格局。

        也是,一棵树再古老,又有多少可说的呢?纵然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道完全相同的年轮,总不能将看得见的每一片叶,看不见的每一道年轮全都唠唠叨叨地说上一遍吧?几百年,在树的世界里,也就是花开花落,叶红叶碧那样的小小时光。几千年,可以让泾河清,渭水浊,辗转腾挪逆袭成泾河浊,渭水清。

     

      四,平凉名片让外地人心动

        平凉坐落在中国西北内陆,历史上就作为古丝绸之路的战略通道和商埠重地闻名于世,千百年来曾孕育和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平凉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始祖文化、丝路文化、农耕文化等交相辉映,还有敦煌这个古中国、古希腊、古印度、古伊斯兰“四大文明”的唯一交汇地。

        大西北这块黄土高原上,平凉旅游文化底蕴是深厚的。

        天下道教第一山———崆峒山,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被评为“中国顾客最满意的十大风景名胜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和全国首批30个“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基地”之一。

        天下王母第一宫———泾川回山王母宫,是西王母文化发祥地、国家重点民俗文化景区。

        人类开元第一城———静宁成纪文化城,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重要景点。

        神州祭灵第一台———古灵台,蕴涵着西周文化的神秘魅力。

        秦皇祭天第一坛———华亭莲花台,以“人修的龙门洞,天生的莲花台”而久负盛名。

        第一个全国梯田化模范县———庄浪县,百万亩梯田成为黄土高原上一道独特的生态风景线。

        崇信县境内的4A级景区龙泉寺、千年菩提树、“华夏古槐王”自成风景,引人入胜。

        这些名片很吸引外地人前来观光旅游的,而对能久住平凉这座古城人并置业安家者来真正原因还是平凉的环境,山水与人文地在文化上。

        平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中国最早的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诞生之地。

        是全国第一个梯田化模范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中国无公害蔬菜十强市,中国最佳苹果适生区,全国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全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中国绿色食品中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GAP示范基地——“平凉金果”。

        是2007中国魅力城市200强,全国双拥模范城,2005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2018年4月,又获“2018畅游中国100城”称号。2018年11月17日,平凉市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国家旅游》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2018年12月,平凉入选2018《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魅力榜年度魅力。

        应该说,这些都是吸引人的名片,而更重要的是世世代代生存在这片热土上的人。         

      鸟语花香,山清水秀,一年四季分明——这是我眼中的家乡平凉。     

        爱憎分明,质朴、憨厚、包容。南腔北调,既有西部人的豪迈、刚猛,更兼江南水乡的柔美、细腻,别有韵味这就是现代的平凉人。

      诱人的静宁红富士苹果,泾川面筋、火烧子、罐罐蒸馍,灵台一口香手工面,华亭洋芋搅团,庄浪火锅外,还有惠子烧鸡、黑女子擀面皮、南门小吴炒面、丁世杰熟牛肉、春华楼羊肉泡等等,锅盔、油糕、柿饼子更是平凉一绝。饸饹面了,面筋道、汤鲜美,色香味俱全,引人馋涎。

        清爽的天气,格外蓝的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平凉。

      盛夏,一阵清风吹过来,一股清凉的爽透劲,全身都舒坦、都透彻适宜的气候冬暖夏凉,宜于人居;环境优美,山青水秀,适合舒适安逸;人文质朴,品性敦厚,与人为善适合交友;历史源远流长,底蕴厚重,文化遗产值得骄傲。

        来吧,朋友,平凉真得很赞劲!

青山着意话平凉(散文)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青山着意话平凉(散文)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青山着意话平凉(散文)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青山着意话平凉(散文)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青山着意话平凉(散文)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山着意话平凉(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