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装饰者模式(总结)

  • 在之前的文章 浅谈装饰者模式+JAVA I/O中的装饰者模式 中,浅谈了一下装饰者模式,这篇文章来总结一下装饰者模式。

  • 装饰者模式遵循开放-关闭原则,即,类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 运行时扩展来取代编译时继承

  • 解决了继承滥用的问题;

  • 对象组合的方式,做到在运行时装饰类,能够在不修改任何底层代码的情况下,给对象赋予新的职责。

  • 尽管继承威力强大,继承并不总是实现最有弹性和最好维护的设计。

  • 组合委托可以在运行时具有继承行为的效果。

  • 继承设计子类的行为,是在编译时静态决定的,用组合的做法扩展对象的行为,可以在运行时动态的进行扩展。可以利用此技巧把多个新职责,甚至是设计超类时还没有想到的职责加在对象上,而且不需要修改原来的类代码。

  • 通过动态的组合对象,可以写新的代码添加新功能,而无需修改现有代码。既然无需修改现有代码,那么引进bug或产生意外副作用的机会将大幅度减少。即,满足开放 - 关闭原则

  • 装饰者被装饰者对象具有相同的超类型。所以在任何需要原始对象(被包装者)的场合,可以用装饰过的对象代替它。

  • 可以用一个或多个装饰者包装一个对象。

  • 装饰者可以在被装饰者行为之前与 / 或之后,加上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 对象可以在任何时候被装饰,所以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地、不限量的用你喜欢的装饰者来装饰对象。

  • 装饰者模式:动态地将责任附加到对象上,若要扩展功能,装饰者提供了比继承更有弹性的替代方案。

  • 装饰者模式也用到了继承,但是是利用继承达到类型匹配,而不是利用继承获得行为

  • 因为装饰者必须能取代被装饰者,所以装饰者需要和被装饰者有相同的接口

  • 对象组合获得新的行为行为从哪里来的呢?当我们将装饰者组件组合时,就是在加入新的行为,所得到的新的行为,并不是由继承得自超类,而是由组合对象得来的。

  • Java I/O也引出了装饰者模式的一个“缺点”:利用装饰者模式,常常造成设计中有很多小类,数量实在太多,可能会造成使用此API程序员的困扰。

  • 装饰者可以在被装饰者的行为前面与/或后面加上自己的行为,甚至将被装饰者的行为整个取代掉,而达到特定的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谈装饰者模式(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