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有关"美国空袭叙利亚"的新闻震撼到了我。
制裁也好,正义也罢,这儿有他的理由,那儿有他的借口。
这都不是我所关心的。
我所看到的,是七年多旷日持久战火之下的断壁残垣;是被摧毁殆尽的古迹和满目疮痍的城市;是流离失所的百姓以及无辜惨死的人民。
尤其是看到一个应该处在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年纪的小男孩哽咽的问出那句"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的时候。
老史的内心百感交集,总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战争,也许才真正称得上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且不说美国轰炸叙利亚,就是几百年前乃至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时候。
战争就从来没有中断过。
相对的,人们对于战争的探讨也从没中断过。
两千年前孔老夫子袖子一撸大笔一挥,修订春秋,讥讽当时所谓的"义战"。
而现如今,视听效果兼备的影视作品则变成了战争主题的主要输出。
战争元素的片子有很多,并且已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风格。
直接大肆描绘战争场面,渲染战争残酷的「血战钢锯岭」;简略残酷战争场面,更加贴近战争对普通小人物影响的「小男孩」。
前者的残酷震撼人心,而后者美满的结局温暖心灵。
可事实上发生的战乱,并不会像「小男孩」的结局那样美好。
而是会像下面片中的小女孩一样悲惨。
偷书贼
片中小姑娘的父母因为政治原因,被纳粹逮捕杀害。
而他的母亲在最后把小女孩姐弟二人卖给了没有生育的老夫妇。
一路颠簸,女孩的弟弟在路上患病死去。
只剩下了小女孩自己被送到了养父母家里。
接纳她的养母是一个典型的悍妇。
每天板着脸好像所有人都欠她钱一样。
不过养父脾气不错,好言好语,当晚还给小女孩拉手风琴来听。
小女孩,名叫丽赛尔·梅明杰。
第二天一大早去上学,老师让她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因为没受过教育,不会写字,她无奈只能在黑板上写下了XXX。
课后,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来嘲笑这个新来的文盲。
不断地用蠢猪、蠢猪的来羞辱她。
为首的小混蛋还当众拿出一本书来羞辱她,说她连一个字都读不出来,骂她是蠢猪。
离开亲生母亲,给陌生人当女儿的丽赛尔本来就一肚子闷气。
还赶上这小混蛋叫嚣,二话不说就把这家伙安在地上一顿摩擦。
这里的人们与众不同。
这么说是因为这里的人们笃信希特勒。
教室里是正中位置悬挂的就是希特勒的画像。
每个家庭的房子外面悬挂着德意志纳粹旗。
学生们合唱比赛场地后面悬挂的也是纳粹旗。
就连学生们穿的校服都是带有纳粹袖章的套装。
每当到了固定的时间,这里的人们还要盛装出行。
在广场集会,听纳粹军官演讲。
人们要响应号召,宣誓效忠希特勒,宣誓清除思想的糟粕。
所谓去除思想的糟粕,不过是烧毁那些异党思想的书籍,逮捕举报那些异党成员。
在这些人的口中,战争的胜利,便是犹太人的末日,便是共产主义者的末日。
这所谓的战争,所谓的复兴国家,只不过是一党一派的私心自用愚民政策罢了。
丽赛尔的日子就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浑浑噩噩的度过。
不过很快就出现了转机。
一个和丽赛尔养父母有故的年轻犹太小伙逃难到这,养父母收留了他。
犹太小伙聪明睿智,懂很多书籍。
正在学习单词努力阅读书籍的丽赛尔很快就和犹太小伙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养母对于丽赛尔的态度也慢慢变得和蔼可亲。
而且养父对待她还是一如既往的耐心和关爱。
因为一直不能被人发现,犹太小伙见不到冬天的雪。
丽赛尔和养父用桶把雪给犹太小伙拎到了地下室。
当养母发现的时候,竟然也一反常态的加入了他们,还和他们一起堆起了一个雪人。
一个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大家庭就这样慢慢地组建起来。
战争存在的意义,就是摧毁那些美好的东西。
因为纳粹党的严查,犹太小伙为了丽赛尔一家人的安全只能选择离开。
与此同时,因为战争的白热化,丽赛尔的养父也不得不应征入伍。
既然是战争元素的片子,纵然如何极力营造温情,也无法回避残酷的现实。
就如同叙利亚儿童含泪的追问。
在战争中,那些无辜的百姓,无辜的家庭,无辜的孩子,他们又做错了什么呢?
饱受战乱的摧残,还要忍受食不果腹的困扰。
每天都要提心吊胆的生活,无论什么时候,听到防空警报就要死命的奔向防空洞。
战争中最痛苦的还是与亲人的离别。
有战争就会牺牲,就会有无数人的至亲前往战争的前线。
一句"一定要回家"不知道包含了多少无奈和不舍。
健康安全的归来当然是最好的结果。
可事实上,更多的时候,会像丽赛尔同学的父亲一样有去无回。
一再见也就成为了最后的诀别。
在丽赛尔以及同学的父亲离开之后,两个人来到空旷无人的河边。
嘶声力竭的呼喊"我恨希特勒"。
其实他们恨的不是希特勒,而是战争。
战争只会让那些未曾经历者感到快乐。
那些还没有长大,也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孩子们。
一边奔跑一边兴奋的呼喊,一遍一遍的重复,仿佛又用不完的力气:"我们要打仗了!我们要打仗了!"。
这些无非都是战争时代下可怜的产物——
愚民。
在故事的最后,飞机轰炸了这个地方。
曾经的繁华变成了一片废墟,除了丽赛尔在地下室看书幸免于难之外,其余全部被炸死。
试想,如果当初那些欢呼发生战争的孩子都还活着。
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的亲人因为战争全部离去,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他们还会不会因为发生战争而欢呼雀跃?
我相信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战争的惨状自古便有记载。
中国的史书上"易子而食析骨而炊"之类的语句时常出现。
从古时的"人民相食"到如今国外的儿童无端惨死,一桩桩一件件,战争的可怕不言而喻。
其实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所以请各自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同时,非常庆幸我们都生在了一个没有战乱的国家时代。
希望这份安宁能够长久的维持下去。
愿世界再无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