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有人》

《背后有人》

2015年10月南宁受学,其中一个现象困扰我近一年时间,今天想明白一点儿,觉得有价值写出来,将这意思讲一讲。

大体过程和现象是这样的。

为期三天的课程极为紧密,从早上七点半,午休一小时,到晚上八点半,连续三天。我们上海几位师门弟子,晚上还要到师父处请安,继续听师父授课解疑,直到十一点半左右。我还有一项自己的日课,所以,第二天清晨五点半起床完成当天日课。如此过了五天四夜,最后一天赶四点飞机返沪。

南宁受学之旅是我生命中的一个大事件。毫不夸张地说,我的人生是可以以此划一个分水岭的。

除了我受到这样强烈的感受以外,大师兄的感受似乎也有不可思议的强烈。

同期受训的还有贵阳来的几位老师。(未征询意见,这里不提全名了。)如张医师,本身就是中医世家,优秀的中医师;叶老师,琴棋书画精湛,我第一次听现场古琴就是叶老师弾奏的,本身就是贵阳知名的国学老师;还有与我同组的唐老师,不赞同现行教育体制,干脆自己教儿子,一来二去办了一所学校⋯后期都与书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建立了彼此深厚的感情。

困扰我的现象是:为我们授课的老师有初次见的,如赵曦老师,杜猛老师;也有熟知多年的,如陆笛老师,罗百川老师。而大部分知识点,都是基础性的,知识性的,甚至对我们上海的师门弟子而言,都听师兄讲过,为什么还会有这样不同凡响的感受呢?仿佛沉默冰冷的汽油嘭的一声燃烧起来一样。

返沪后我们开了几次会议,决定学习南宁模式,搞一个上海版的精英训,为此,我还特地向陆师兄讨来了《心性儒学》的教案研究。愈发觉得可疑了:为什么这些随处可见的知识,经由几位老师讲解,竟然产生这样不可思议的效应呢?

大师姐打电话向师父报告这个思路,师父只说一句:你们搞不来的。为此,我们又开会研讨。说是研讨会,实际上是打气会。后来,虽然拟了沪版计划,最终还是应了师父的预言,至今尚未没有搞起来。

这些疑问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地压在心上,将近一年时间了,不能消散。

近半年时间里,我完成了60小时课时的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37小时课时的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33小时课时的《逻辑学》,42小时课时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共计172小时的课程,除了康德是完整的,黑格尔和海德格尔的课程属于导引性质,帮助理清思路和辨析概念,引导阅读课本,同时指导引申阅读的,如《启蒙时代》、《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科学革命的结构》、《最美的哲学史》。全部都在路上,快要交通堵塞了。

听说有人一周能读上千页的书,我算了一下等于一天142页,是我阅读速度的3.5倍。我也在努力提高阅读效率这一关,但老实说,学习任务还是异常繁重的。

虽然进展有限,这个过程仍然有其显著作用,就是把无知无畏雄心万丈的骄傲彻底打下去了,老老实实从头开始学。我知道,如果不服气,也要先把这些功课做完再叫板,否则,连叫板的资格也没有,更不要说有没有叫板的诚意和底蕴的问题了,为了叫板而叫板不是叫板,是胡闹。

师父不仅要求我们必须学习西学,还要学习佛学,再加上道家和史学,为此,常常帮助我们串联诸学脉络,一则增强信心,二则接引方向。当时有个误区,暗忖:自家的四书还没搞好呢,贪多嚼不烂吧?这半年的学习让我明白了,第一,现代语境已经巨变,不通西学的中学必然四处撞墙。第二,学习目的是打开思想世界的大门,门户之见只能造就井底之蛙。第三,没有问题意识的学习是盲目愚蠢的,不带着问题读再多只是书虫,成不了当代读书人。师父一直要我们问问题,今天方才领会要旨所在。

兜了这么一大圈,半年走下来,昨天忽然明白,南宁受学之效为何如此不同凡响呢?那是因为这些课程背后站着一位思想的巨人。透过诸位老师的授课,师父的身形音容浮现出来的时候,困挠我近一年之久的谜团瞬间解开了。

培根先生说:"知识就是力量。"这是压缩了又压缩的截语。知识不即是力量,蕴含着意义和精神旨趣的知识,才能融入生命,滋养生命,成为点燃生命这桶沉默冰冷汽油的火炬,嘭的燃起生命的能量,焕发生命的力量。

丙申年丙申月乙酉日 七月廿九 2016年8月31日星期三 上海中观人文书院 金文诚

你可能感兴趣的:(《背后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