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马克思

《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马克思_第1张图片
伟大也要有人懂

01

这本书之所以买来读,是因为它承载着诸多荣誉: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好书奖、“五个一工程”奖等等。。。

看完后之所以来推荐,是因为写好通俗读物难,写好给青少年的通俗读物更难,而这本书做到了。

书中分为17个板块,以问答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认识马克思,到认识马克思的作品、马克思的世界观,最后落脚到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辨析。

乍看这些话题或许有些枯燥,但读起来却令人意外地感到顺畅。

作者在读完《资本论》曾写到:它让我认识到,用艺术的形式、形象思维的方式去处理坚硬的理论问题,是完全有可能的。

02

本书的开篇即认为,少年也许比成人更容易读懂马克思。这是为什么呢?

成年人看世界容易从数字出发,比如询问你多大了?体重多少?似乎数字才能确保了解别人。

孩子们了解世界则不受数字的束缚,反而更容易认识和理解真实的世界,这是他们的优势。

翻完最后一章你会发现,马克思也是这样,他认为把世界数字化、进而货币化,是一种形而上学,揭示不了世界的本质。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追求知识和认识世界?

本书认为,客观的知识是由无数双眼睛里的世界共同构成的,当你专注于自己眼睛的世界时,也要知道世界在别人眼睛中是不同的。

这种包纳他人视野的态度,就是马克思所谓的“批判”,这是他对待知识的基本态度。

他从来不是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在尽可能占有已有研究成果和吸收他人观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观点融入到对这些成果和观点的分析和批判之中。

03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解其实是不同的。

国家计划的社会主义模式是由恩格斯创造并提出的,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弊病是无政府的市场经济,所以需要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

马克思则认为资本主义的弊病是少数人通过资本垄断了对生产力的支配,使人人都成为了金钱的奴隶。

所以恩格斯认为根源在于国家与市场的矛盾,马克思则认为是奴役与自由的矛盾。

另一方面,俩人的写作态度也大相径庭。

恩格斯经常向马克思“催稿”,希望这些天才理论能尽早问世。

可是马克思的兴趣却是在研究的过程中,所以他去世后,大量作品都停留在了手稿阶段。

那些珍贵的手稿上有的字迹很难辨认,有的还被染上了咖啡渍,令恩格斯心痛不已。

04

“伟大也要有人懂”,这是鲁迅评《儒林外史》的一句话。中国作协副主席在后记中写到,这句话既包含着召唤,也包含着责任。

在这本书背后,他看到了作者付出的沉重努力,因为每一段都是对马克思浩瀚思想的提炼和把握。

那些伟大而精深的道理应该被人懂,也应该有人艰辛劳作,把通往真理的路修得相对平坦。

最后,真心呼唤能有更多这样伟大的“修路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