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就一无是处吗?

剧情一直在反转的世界杯总算落下了帷幕:梅西、C罗,内马尔相继慌得一比、几支强队相继out、最终法国队梦回1998……是不还有点意犹未尽?那跟我一起来回忆下世界杯……的广告吧。

蒙牛被群嘲、华帝撞完大运又被大量投诉缠身,Boss直聘、知乎和马蜂窝的广告被吐槽是世界杯广告最low前三甲。其中知乎和马蜂窝都出自国内营销大师叶茂中之手,恰好今年看过他的新书《冲突》,就把这2个广告当案例学习下,说说个人感受,不吹不黑。

我个人算是知乎重度老用户,low广告不对胃口,但没啥影响,不知道对拉新用处有多大?属于马蜂窝潜在用户,确实还没下载app,但下次准备旅游时,我会首先想到马蜂窝。先摆结论,这2个广告好懂、好记但不好玩。

1.好懂:定位明确

马蜂窝和知乎都属于垂直细分类社区,拥有高质量UGC内容,但窄众,想通过这次广告大量拉新,让大众都知晓。首先要告诉大众:“我是谁?”,“我有什么价值”。通过定位,在用户心智中占个位置。

这次广告帮马蜂窝和知乎明确喊出了定位,可以看下slogan的前后对比。

以前的:“马蜂窝,带你重新发现世界”和 “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听起来高大上、挺有逼格的,但发现没有,如果把马蜂窝和知乎对调下位置,也毫无违和感,“发现世界”这个句型甚至我觉得都可以称之为万能句型,用在N多品牌上也都说得过去。

对品牌已有认知的老用户而言,这2句话虽啥都没说,但还挺有情怀,没毛病。对之前不知道马蜂窝和知乎的新用户而言,听完这两句话还是不知道它们是干嘛的,一脸懵逼。请大牌明星,花费1亿多在央视打广告,没留下一点水花。

反观现在的slogan:“旅游之前,先上马蜂窝”和“有问题,上知乎”,说的都是大白话,一点都不高大上,但明明白白,“噢,准备旅游之前,先上马蜂窝看看”,“噢,有问题了,上知乎看看”,品牌是谁,在什么场景下发挥价值,听得懂人话的都明白。

定位理论有个品牌的“二元法则”,在用户有限的心智中,每个品类最多能容纳七个品牌,随着竞争的加剧,最终只能融下2个品牌,此轮马蜂窝和知乎通过定位,在旅游和问答垂类社区中各占了一席,而且是抢先占领了用户心智。

看《冲突》这本书最大收获是以后在洞察用户需求时,多了思考角度,“需求隐藏在消费者冲突里,洞察了冲突,营销就可以一招致命。”

2.好记:广告语简单

马蜂窝和知乎广告最被人诟病的地方在于“神烦”,前者太啰嗦,后者太抬杠,让人觉得被挑衅、很不爽。

但不得不承认广告很魔性,让你记住了忘都忘不掉。

马蜂窝:“旅游之前,为什么要先上马蜂窝?”重要的事,说了3遍!

Low,就一无是处吗?_第1张图片

知乎:“你知道吗?你真的知道吗?你确定你知道吗?你真的确定你知道吗?有问题上知乎。”

有人将叶茂中的营销“套路”总结为三板斧:明星+叶式口号+央视,找明星代言和在央视做投放容易复制,“叶氏口号”却不易复制,这就是人家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叶茂中认为广告语不是文案,是战略,广告语的目的是解决冲突,更要便于重复传播。所以呢,简单的话、不断重复是精髓,这是更节约传播成本的做法。这2个广告就是典型的叶氏风格,简单直白,重复重复再重复。

我印象最深的叶氏口号是“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海澜之家,男人的衣柜,”,换了不少代言人,口号没变过,解决的是男人讨厌逛街和需要置装之间的冲突。

简单和重复也不仅是叶氏独有,能被消费者广泛记住的广告语多是大白话比如“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但简单的广告语并非随便想一句就行。史玉柱在《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中写到,当年推出脑白金时,他亲自牵头,发动全公司上下员工想了2000多条广告语,最后定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一句,之后从未改变,延续至今。

当然,这句口号也不是坐在办公室闭门造车想出来的,也不是供应商想的,是他们找无数的老头老太太(目标用户)聊天聊出来的,背后有独特的消费者洞察支撑。

《冲突》中反复在讲洞察从冲突中来,一流营销制造冲突,二流营销发现冲突,三流营销寻找冲突,马蜂窝重复3遍和知乎的4连问,这是人家有意制造和放大冲突给咱看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记住。

3.不好玩:广告没创意

这一part说问题,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哈,说得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不知道叶大师这2个项目是不是接的太捉急了?定位和口号不错,广告内容没劲,靠强奸用户来让人记住。

用《冲突》来分析,叶大师团队在创作这2个广告时,只用了左脑的逻辑思维,基本没用右脑的形象思维,所以广告没啥创意难引起共鸣。

用户觉得广告Low,也不是真有多高的要求,没非得要求像李宗盛为NB代言的《致匠心》那么有情怀,也没说得像冰岛门将哈尔多松给可口可乐拍的那么有感染力,毕竟NB和可口可乐已经是知名品牌,广告时长也不一样,但好歹你的广告有个应用场景?

之前叶大师给赶集网策划的15秒广告,微博女王姚晨骑着一只小毛驴去赶集,也开启了话痨模式,“找工作、找装修.………….....买卖二手货”巨长的一段口号,最后喊出“赶集网,啥都有”。

如果让姚晨跟黄轩、刘昊然一样,啥都不做,只是站着过坐着对用户喊出这些话试试?一样讨厌一样low。

Low,就一无是处吗?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但赶集网的广告里有故事有场景,姚晨滑稽地拉驴赶集,再配合着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儿歌“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它去赶集”,话痨也并不讨厌。

两low相比,知乎的广告更弱一些,没什么明确的联想和记忆点,知乎图标一直停留在画面上,结尾还用了刘看山,算两个符号,却都不是超级符号。

不负责任在马蜂窝现广告基础上改造了一版,假如马蜂窝的广告变成这样会不会好一点?黄轩演的唐僧,给猪八戒和孙悟空念叨“旅游之前,先上马蜂窝”,然后画面切到左右2帧对比:孙悟空没上马蜂窝路上一直沮丧脸,猪八戒上了马蜂窝,一脸得意,最后师徒3人一起拖着箱子出发,一起举着手机说,旅游之前,先上马蜂窝!

说说理由,《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提出用超级符合来加持品牌,可以极大降低传播成本,提高传播效率,现在马蜂窝里广告里其实就用到唐僧这个超级符号,唐僧是历史上最知名的“旅游达人”,走遍万水千山才终于取得真经,我是觉得这个符号没太用好,现在演唐僧的那个演员大家不认识,记不住,为什么不让黄轩演唐僧呢?

如果再加上孙悟空和猪八戒2人,唐僧这个超级符号就升级到《西游记》这个更大的超级符号,时下适逢暑假,勾起几代人的儿时回忆,就算广告语重复三遍也没那么讨厌了。

话说回来,我能想到不见得叶大师和团队没想到,也许让人吐槽和讨厌,原本就是人家刻意走的一险招?从而不只是在央视上播了,在更多平台上通过吐槽引起话题呢?毕竟想在当下注意力碎片化甚至粉末化的环境下,被人记住实在太难了。

跟谈恋爱一样,消费者和品牌的关系分为3阶段:认识、认知和认同,就像追女孩,得先让女孩知道自己姓甚名谁,是做什么职业的。

无疑,马蜂窝和知乎的世界杯广告达到了认识和认知两层目的,,所以不能说就一无是处。。

最后再简单说几句《冲突》一书,据说一年卖了30万册,在经管书里创造了个奇迹。可能是期望值太高,读到反而没那么惊艳,前几章的干货多一些。

内容上用“冲突”这个大帽子把一些经典的营销理论串起来了,所以不时会有“似曾相似”之感,不过创立一套横空出世的理论哪那么容易?旧元素新组合也是一种创新,书中举了不少国内外营销案例还不错,可以一读。

这本书封面是大红布料,开本大,全彩印,装帧精美,精美了所以价格偏贵,电商网站折后还得70元左右,读时拿着不太顺手,只能在家读,带出去不方便,不知道为何一直没出电子书,我是等了一阵子电子书没等到买了纸质的,建议出版社出电子版方便阅读。

Low,就一无是处吗?_第3张图片
叶茂中《冲突》

ps:自从立了"每周写一篇"的flag,这是第6篇了,掏个心窝子:有时也会枯竭没什么可写的,有时也很担心自说自话没人看,但自己立的flag,哭着也要写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Low,就一无是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