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嫁衣

图片发自App

1532年年末,英格兰的土地正值寒风料峭的冬季,王后凯瑟琳正在英王亨利八世赐给她的寝宫——利兹城堡里休息。一旁的侍女垂手静立,其中一位姿色非比寻常,美若惊鸿,名叫安妮·博林。

王后嫁给亨利八世已有二十三年,却只育有一女。女性如何统领国家?亨利八世实在是太需要一个儿子,那么无法生出儿子的王后就成了无用的工具,亨利多次向教皇克雷芒七世申请离婚,教皇却迟迟不批准。

那位姿色非比寻常的侍女看准了这个机会,利用自己的美貌,成功地怀上了亨利八世的孩子。她告诉亨利八世,自己非常确定这是一个儿子,于她自己而言,这个孩子也必须是个男孩儿。让亨利八世盼得望眼欲穿的儿子终于来了,1533年1月,亨利秘密与这位名叫安妮·博林的侍女结了婚,为了使这段婚姻合法,随后,英国国会便立即立法脱离了罗马教廷,大主教接着宣布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承认了与安妮·博林婚姻的合法性,一个小小的侍女最终竟登上了王后的宝座。

为了这个儿子而如此果断地脱离罗马教廷,亨利八世心里应该清楚,此后英国便加入了新教行列,他也许预料到但并不在乎的是,此后在英国延续数十年的宗教战争,源头就在这里。

在狂乱的喜悦中度过了9个多月,亨利八世设想中的儿子终于呱呱坠地了,婴儿非常健康,哭声嘹亮,只可惜,是个女儿。这个女儿的名字,被起做伊丽莎白·都铎。

对于母凭子贵、连王座还没坐暖和的王后来说,这个女儿无疑是个晴天霹雳。在通往权力的道路上,美貌在这一刻变得不再有价值。所幸的是,不久后王后再次怀孕,1536年1月29日,这位平民王后怀着身孕,前去为那位因她而郁郁去世的前王后举行葬礼,大概是前王后死不瞑目,安妮仿佛受了“诅咒”一般,意外流产,这一次失去的,的的确确是个男孩儿。

一个能让她一辈子坐稳王座的儿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年发生在前王后身上的事,也风水轮流转地发生在了安妮·博林身上,亨利八世和安妮的侍女勾搭上了。

因为生不出儿子,不久之后,这位以侍女起家的绝代艳后便被亨利八世以非常荒诞的罪名除掉了——与包括亲哥哥在内的五个男人通奸。

尚且年幼的伊丽莎白虽未曾亲眼见到母亲惨死,却还是知晓了此事。悲伤之外是无比的惊愕,母亲平日里确实不太遵守王室礼仪,行为举止不合教养,但何至于堕落下贱到这种地步?!所谓的通奸罪名,不过是为了除掉她,好给下一位王后挪位置吧?

安妮·博林死后,她唯一的女儿——伊丽莎白·都铎,也就此失去合法身份,从高贵的公主沦为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的侍女。

王宫里的女人来来去去,这个死掉了或没有利用价值了,很快便会有下一个来顶替。伊丽莎白从小就熟悉了王室的残忍和冷酷,宫廷斗争仿佛汹涌的暗流,表面一派优雅平和,一不小心,连死了都不会有人在意,更何况她还是个女性,命比草芥贱。

亨利八世死后,伊丽莎白同父异母的弟弟,爱德华登基继位,也就是爱德华六世。然而这位年轻的天子未满16岁便一命呜呼,继承了他爹亨利八世直男癌思想的爱德华六世,也从骨子里认为女性不可统领国家,死前还极为心思险恶地留下了一封遗书:剥夺他的两位姐姐——伊丽莎白·都铎和玛丽·都铎的王位继承权。

伊丽莎白身为次女,无论如何斗争,王位都落不到她的头上,凭着冷静的判断,她很自觉地退出了这场王位之争。

而她的那位姐姐,玛丽·都铎经过了一番激烈斗争,终于如愿登上了英国王位。这位天主教女王在位期间,大肆屠杀新教教徒,在后人们的记载中,她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血腥玛丽。

在玛丽加冕之时,一向谨慎的伊丽莎白随口向法国大使抱怨了一句,说自己戴的冠实在有些重,法国大使露出了一个很有深意的笑容,对她说道:忍一下吧,你很快就会拥有一顶更好的王冠。

隔墙有耳,这话很快便传到了姐姐玛丽的耳中,面对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威胁,玛丽女王表现出了高度警惕。1554年,由于国内积蓄已久的宗教矛盾,再加上圈地运动的激化,英国发生了大规模叛乱,这群叛乱者打着拥护伊丽莎白的旗号,虽未成功,却给玛丽·都铎制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借口。

伊丽莎白到底是否参与了这次叛乱,已经不得而知了。玛丽·都铎借着这次机会,终于将伊丽莎白关进了伦敦塔,伦敦塔环境险恶,即便身为王室,在这里也得不到一丝优待,伊丽莎白几乎在此丧生。

不知在被囚禁的许多日子里,伊丽莎白可曾想起过自己那位极具传奇色彩和悲剧性的母亲?从一位地位卑微的侍女成为显赫的王后,幸运女神对母亲可谓照拂颇深,但在母亲后半段人生中,却屡屡与好运擦肩而过。说到底,靠谁都是靠不住的,只有将权利加诸己身,才可以真正地保护自己。权利,才是最好的嫁衣。

为了求得一丝生存的机会,她假意示好,身为新教教徒的她,也不得不在宗教上迎合自己的天主教姐姐。戏演的非常棒,效果卓越,姐姐终于放出了伊丽莎白。后者也趁此机会,恨不得以光速逃离英国,并且,即便到了这种时刻,伊丽莎白也没有停止表演,她在逃离的路上还故意派人到宫廷中找玛丽女王要轿舆,顺便向她的这位姐姐要一身斗篷式长袍和神父举行弥撒时穿的无袖长袍。这些举动,都是为了向姐姐玛丽表明自己对天主教的信仰。由此可见,伊丽莎白的政治智慧已非常成熟。

1558年,被后人称为“血腥玛丽”的玛丽·都铎在执政5年后病逝。

伊丽莎白·都铎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她顺利继位成为了英国及爱尔兰女王,并在继位之后,推翻了罗马天主教,再次让英国加入了新教行列。

然而外界对于伊丽莎白继承王位的合法性的质疑也就此开始,他们说安妮·博林当年与亨利八世的婚姻是大主教承认的,天主教教徒们不认可这桩婚姻的合法性,他们说伊丽莎白是私生女。

国内的质疑声倒还不算烦心,因为即便自己的王位继承权有待商榷,只要她一日做好女王,在没有继承人的情况下,民众也没有理由赶这位女王下台。

真正的威胁正在法国逍遥自在。她的名字叫做玛丽·斯图亚特,也就是玛丽一世,生于1542年,出生六天后便即位苏格兰女王。(也就是茨威格的小说断头女王里那位主角)

这位年轻的苏格兰女王自幼和法国王子一同长大,很早就与王太子弗朗西斯订下了婚约,1559年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病故后,弗朗西斯登基,成为了弗朗西斯二世,已经是苏格兰女王的玛丽,也就此成为法兰西王后。

最好的嫁衣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伊丽莎白一世则是这位年轻王后的表姑,按照血缘关系,后者才是最合法的英格兰王位继承人。

据历史记载,这位活生生的威胁美貌无双,极具美丽和性感,并且和伊丽莎白一世不同,她是一位天主教教徒。因为玛丽的多重身份,天主教势力早已将她视为领袖者,英国国内的天主教也极力拥护玛丽一世,他们希望可以由她来统治英国,复辟天主教。

可惜的是,玛丽·斯图亚特看似一帆风顺的人生却在某个地方转了个大弯,1560年,法国国王去世,玛丽成为寡妇,没了丈夫的支持,自己又没有子嗣,她只好回苏格兰执掌王位,由于政治才能不足,在很多个关键点,这位女王徒有美艳的外表,却缺乏冷静理智的判断,走错了许多步路后,被民众驱逐出苏格兰。

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年轻并且缺乏智慧的女王转而向自己最大的敌人——伊丽莎白一世求助。伊丽莎白就此抓住机会,将她囚禁了十八年。出于各种原因,迟迟没有杀了她。大概是一种惺惺相惜?同为女王,玛丽的坎坷也许让伊丽莎白想起了自己成为女王前走过的那些艰难的路。自己当年被姐姐囚禁在伦敦塔的日日夜夜,仍然历历在目,也许伊丽莎白认为不杀她,也不放她走,那么玛丽就不会对自己有威胁。

然而玛丽只要活着一天,天主教的呼声就一日也不会停止。并且,玛丽还给自己儿子詹姆士写信,允诺他苏格兰王位。作为一个被苏格兰人民废黜的女王,这种说法未免太过可笑。伊丽莎白一世得此情报后,火速拉拢詹姆士,每年都给他五千英镑的津贴和若干匹骏马。儿子是没用了,这位依然身处狱中的美艳女王,到处拉拢天主教公爵和骑士,亲自策划了几次对伊丽莎白的谋杀。第四次的密谋刺杀险些让伊丽莎白丢掉性命,是时候除掉这个隐患了。

1587年,福瑟林格的斧头落下的那一刻,带走的不只是一代悲剧女王的性命,更是让逐渐成为新教国家的英国,就此拉开了与天主教国家的战争。

而玛丽·斯图亚特的死,也成为了日后西班牙与英国开战的借口。

为了安抚天主教势力,尽可能地保持国内和平,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自小就养成的、足以拿n个奥斯卡小金人的演技也在这段时间派上了用场,她先是表示自己不知道之前签署的那份文件是对玛丽的行刑获准,把责任推给自己的文件官,说是后者拿错了文件,并且将这位文件官关进了伦敦塔。

在每一个与公众见面的机会里,伊丽莎白都尽量表现地悲痛欲绝,食不知味,一副被悲伤折磨地无比憔悴的样子。民众也许信了,也许没信,总之伊丽莎白一世的王位并没有动摇,经此一战,民众们对她的爱戴更深厚了。因为彼时的英国,天主教势力已然微弱,大部分民众还是希望伊丽莎白可以稳坐王位。而另一个原因则是,伊丽莎白一世实在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王。

她为了英国局势的稳当,继位以来,至今都选择未婚。并且,和前任女王比起来,伊丽莎白一世温和亲切,肯放下架子与民众亲近,即便是在被玛丽密谋刺杀的那段时间里,女王也坚持朴素出行,她不管人群里是否可能有潜在的杀手,也要和民众握一下手。

在这位女王的统治下,英国国力逐渐强盛,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战败更是鼓舞了民众对这位女王的信心。关于这场鼓舞人心的胜利,女王也实在功不可没。不仅是在对战争的筹备部署上,女王显示出了令人赞叹的谋略和智慧;在战争期间,女王为了鼓舞士气,甚至会走到民众中间去,向他们做演讲。

“…………我知道我仅仅有一个女人柔弱的身体,但我有一颗国王的心,英格兰国王的心。想想帕尔马或西班牙那邪恶的嘲笑,若任何欧洲王子敢入侵我的王国,我的心中便怒火万丈,我本人也要拿起武器;我本人即是你们的将军,法官和你们战场忠勇的犒劳者。……………………”。

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王。只有这样的女王,才配得上那句:long may she reign。

而回顾历史,女王也做到了。

她统治英国期间,英国国力日渐强盛,为后来成为海上霸主之一和成为日不落帝国都打下了基础。她终身未婚,力求英国早日结束宗教战争。“童贞女王”当是一个荣誉的称号。她的统治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伊丽莎白时期”,也称为“黄金时代”。

英国国歌《天佑女王》就是按照伊丽莎白一世的功绩来确定的。

跌宕起伏的前半生让女王拥有难得的智慧和冷静,她曾看到那么多人在权利斗争中死去,她自己的母亲安妮·博林,亨利八世的前王后凯瑟琳,美艳的悲剧女王玛丽一世。在所有这些斗争里,女性的命运总是处于被动的那一端,没有子嗣,就做不成王后,没有子嗣,丈夫死后就再无依靠,在民众眼里,你也不再是高贵的王室。

想起许多年前被囚禁在伦敦塔里的某个夜晚,窗外是英格兰的天空,却与她这个英国王室毫不相关。她濒临死亡的边缘,才猛然醒悟,只有将权利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权利才可称为权利。

在激烈的宫廷斗争面前,男人靠不住,美貌靠不住,子宫靠不住,武器也并不一定靠得住。最靠得住的,是自己的脑子和民心。民心所向,权力所栖。

几十年前法国大使那句颇具深意的话似乎言犹在耳,“忍一下吧,你会有一顶更好的王冠”。

她步步为营,谨慎行事,付出了极大的耐心和隐忍,最后才终于将权利这件最好的嫁衣穿在了自己的身上。

1603年3月24日,这位伟大的女王结束了自己44年的统治,溘然长逝。因为没有留下子嗣,英国都铎王朝也就此结束。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好的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