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是好?辣么多养生专家!

除了经管和励志,养生类书籍是畅销书不可忽视的又一大品类。大众对养生的关注已经趋于年轻化,就像老年病趋于年轻化一样令人匪夷所思。面对着观点互相矛盾的养生书籍,我们不禁要问,想要健康,如何是好?

越是和中国营养学会颁发的《中国人民膳食指南》向背,就越是畅销。

商人和专家一定是看到了这样的商机,才会让各类养生书籍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在大众视野。近年来,人们对人云亦云的养生观点起了免疫,书商们又想出了新点子,频频有新“发现”。越是和中国营养学会颁发的《中国人民膳食指南》向背,就越是畅销。

一.断食到底是会减缓人们的新陈代谢,还是会延年益寿?

比如,去年的《轻断食》,一度火爆到办公室人人都谈论的地步,现在还没有褪去热度的趋势。这本书的火爆是源于英国BBC播放的,一段关于断食研究的纪录片。结论就是:一周选择两天将热量控制在500-600K,其余五天正常饮食,就会成功减重,而且减去的还大都是脂肪。就这样一句就可以总结的结论,一个多小时的视频还不够,还要再出一本书。

一般断食类的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让人们把用餐的时间间隔变长。说只要忍过那个难熬的时候,就不饿了,然后什么神奇的物质就会分泌出来,从而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体质。皮肤好了,眼睛亮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脑子不好使了。说好的少食多餐呢?

我所好奇的是,既然《轻断食》销售量那么大,还不包括看盗版的,看网络版的,和被间接影响的。既然人人都说看了这书就成功减重了,为什么这个世界上肥胖的人数依然没有减少呢?

二. 不吃谷物,到底会月经不调,还是会聪明绝顶?

这个好奇还没有解决,另一本跌破人眼球的《谷物大脑》又随着樊登读书会的推荐,而在中国变得洛阳纸贵了。本身书籍里关于,吃甜食有害身体健康,容易引发各种炎症和心血管疾病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仅仅是这个大家都知道的结论怎么可能畅销呢。于是作者在否定甜食的基础上,进一步否定了几乎所有的谷物。不仅如此,还说人们要以脂肪和胆固醇为主食,杜绝谷物摄取。作者当然知道颠覆人们传统观念的难度,于是用一系列读者无法判断真假的试验和不明则厉的医学名词来给自己的结论增加权威性。真的是把《影响力》里关于权威的观点,用到极致呢。别的我不知道,我知道不吃主食容易月经不调和掉发。如果他说的都是对的,那么请把中国营养学会拉出去杖打五十大板,居然用谷物来毒害自己的同胞!顺便还应该把杂交水稻之父的名誉撤掉,他不是解决了上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他是在给我们种毒品呢。

低脂高纤减肥法,水果减肥法,高蛋白减肥法,低碳减肥法,“三大谷物之争”和“减肥”历来就是养生类畅销书的必备法宝。连《自控力》这样一本讲心理学和生物学的书,也要放个冰淇淋,打着“能帮助你戒掉甜食”的旗号,跟养生书抢饭碗。

三. 到底要不要吃早餐?

我们的传统观念是,一定要吃早餐。吃早餐的好处,可以再写一篇文章,比如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可以减轻体重等等。但是前几年有一本非常流行的《甲田式断食法》讲得是:不要吃早饭,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是晚饭。不要少吃多餐,要两餐间隔12-18小时。

四. 成年人到底要不要睡足7-8小时?

一想到事情做不完,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加班,再者是熬夜。知乎上有很多关于,怎么可以睡四个小时还保持一天精力充沛的提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篇文章,大概是短睡眠者可能是天才。文章拿世界上一顶一的几个天才举例,于是得出结论,睡眠时间少和奇怪的人,很可能是天才。这个国外翻译过来的科普文章,本来无可厚非,世界上确实存在1%-3%的短睡眠者,他们是由于hDEC2基因变异导致的。最可笑的是,大家总是把这种好事往自己头上扣,就像总是觉得自己可能中的头彩一样的逻辑。

归根结底,规律作息,细嚼慢咽,不要过度饥饿和饱腹,心态平衡等等这些养生知识,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预期了。他们希望可以有一种不为人知的新发现,让自己一下子改善体质。就连养生都如此的急功近利,就不要怪江湖骗子摇身一变养生专家横行于世了。

这样看来,一本不以惊世骇俗观点夺人眼球的《我要内脏变年轻》就显得极为难得了。如果你是一个新入门的养生爱好者,那么这个犹如邻家大哥哥(或者大叔)的日本医生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诉你如何养成好习惯。书中没有什么新观点,仅仅是把维持健康需要养成的好习惯,帮你整理成一本书,方便查阅。比如:

要细嚼慢咽

不要吃夜宵

生活要有规律

不要过于要强

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常常记录美好的事

拥有梦想

如何是好?辣么多养生专家!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乍一看都是老生常谈,就像我们讨厌长辈唠叨一样,我们也许也会对这样的书感到厌烦。但是,要是真的检视一下自己,就会觉得,大道至简,自己没有践行过,就急于否定和急于找新方法是永远都不会如愿以偿的。全书没有什么大道理,都是小习惯。就如同书中所说的那样,习以为常才是健康的关键点。

那么多专家,观点互相矛盾。想要健康,如何是好?相信每个人问问自己,都能找到答案。只要放弃“在寻求新方法上努力,在践行上拖延”的习惯就好。最后,放平心态,希望我们都能健康到天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是好?辣么多养生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