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甲午血泪史,祭扫旅顺万忠墓

        提起侵华战争和抗日战争,大家都能慷慨激愤的讲很多故事。但是对于中日甲午战争,大多数人只是认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船坚利炮不敌日军,清军将士畏战懦弱。我们不能把甲午战争的失败全部归结到晚清政府和清军将领身上,只有正视历史,才能以史为鉴,才不会重蹈甲午血泪史。

第一阶段:牙山战役和丰岛海战

1894年6月,朝鲜半岛爆发了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李氏王朝向中国发出乞援书;

1894年6月6日,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2000余淮军渡海前往朝鲜牙山,8日在牙山登陆;

1894年6月12日,日军以保护侨民和使馆为借口组织7000余人的混成旅团陆续在仁川港登陆,日军先遣队和8艘军舰也已进抵朝鲜,开始登陆仁川。

1894年7月21日,清军雇用“高升”号等3艘英国轮船,秘密向朝鲜牙山运送2500名淮军将士。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在朝鲜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袭击清军增援牙山孤军的“济远”和“广乙”两护卫舰,爆发了丰岛海战;

日本联合舰队击沉了英籍“高升”号运输船,俘获操江号炮舰;

1894年7月29日,日军分两路进犯成欢,驻守成欢的清军太原镇总兵聂士成奋勇抵抗,败退公州,与直隶提督叶志超部合军北走平壤,牙山失守;

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政府宣战,甲午战争开始;

第二阶段: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

1894年8月4日,卫汝贵率领盛军和马玉昆率领的毅军入驻平壤;

9日,左宝贵率领的奉军和丰升阿率领的奉天吉林练军进驻平壤;21日和28日,叶志超和聂士成率领成欢战败归来的残兵进入平壤;

1894年9月1日,日军将入朝的第五、第三两师团编成第一军,任命陆军大将山县有朋为军司令官;

1894年9月15日,日军进攻朝鲜平壤,大同江南岸战场击溃日军,获得胜利,西南战场胜负未分,平壤北边的战略要地玄武门和牡丹台失守;晚上8时,清军主帅叶志超命令清军撤退于义州大道遭到日军伏击,尸横遍野,史称平壤战役;

1894年9月16日,北洋水师运送兵员抵达鸭绿江口的大东沟登陆;

17日,运兵船卸载完毕回大连湾时,在黄海北部大鹿岛海域被事先埋伏好的日本联合舰队发现,双方开始交战,爆发了中日黄海海战,结果北洋舰队战败;

1894年9月24日,清军全部退过鸭绿江,日军完全控制了朝鲜半岛;

第三阶段:攻占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及威海卫战役

1894年10月23日傍晚,侵华日军第一师团分乘30余艘运输船,进抵庄河花园口登陆。24日至11月1日,日本陆军大将大山岩指挥第二军经海洋岛、大长山岛海域,分别在庄河花园口和普兰店貔子窝登陆;

1894年10月24日,日军混成第十二旅团攻击旅顺二龙山、案子山、松树山、鸡冠山等炮台; ll月6日,日军占领大连金州;7日,日军兵分三路攻占大连湾,大连海军基地失陷;21日,日军攻陷旅顺,对城内进行4天3夜屠杀,史称旅顺大屠杀;而此时,慈禧太后正在办她的六十大寿寿辰;

1895年1月20日,日本陆军在联合舰队的掩护下在荣成湾龙须岛成山头登陆。日本海军则从海上封锁威海卫。30日,日军占领了威海卫南岸炮台,随后,又占领北岸。日舰和占据炮台的日军以大炮水陆合击刘公岛及港内的北洋海军。

1895年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提督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7日,日舰进攻刘公岛时,北洋海军10艘鱼雷艇在管带王平、蔡廷干率领下结伙逃遁;

1895年2月 12日,威海卫完全陷落,17日,日军占领刘公岛,在日本海、陆军夹击下,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即《马关条约》。

       了解了甲午战争的全过程,结合着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我们不禁会产生一些疑问,比如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了洋务运动,而且甲午战争前清朝国力、军力、经济都要强于日本,为什么清军却在战争中节节败退呢?日军是如何清楚知道清朝增援朝鲜牙山孤军的“济远”、“广乙”及运输船“高升”号出发的时间和登陆地点呢?再比如,日本蓄意击沉挂着英国国旗的商船“高升”号和制造惨无人道的“旅顺大屠杀”,虽违反了西方列强制订的国际法,却没有受到驻北京的西方列强的强烈干涉,恣意放肆日军的残酷行径?

       有很多很多的事件交织在战争的前前后后,影响着战争的发展和结果。《甲午殇思》一书从军队建设、国际法、间谍战等角度给我们阐述了一个个不为大家熟知的甲午战争。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首甲午血泪史,祭扫旅顺万忠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