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这篇Journal,实际上是我交给梁先生——我们的澳门之行向导、澳门文物大使协会梁文杰先生的一篇交流感想。
写这篇感想的原因如下:
其一,梁先生答应我们,只要我们发给他的「交流感想」达到一定的数量,他就会来兰州看我们。
其二,我原本有两次机会写梁先生和阿wing给的便签,可是都因为拉肚子拉到虚脱连笔也拿不了。最后还是要在离开澳门以后,借着写感想的机会的便签写回来。
那天阿wing在群里说,看了我们的感想她非常非常感动,这才醒悟过来,大概是别人都写了很多关于友谊、关于团队感情的事情,然而你在这一篇Journal里,看不到这方面的东西。
我可能就是这么个奇怪的人。
文化
在我去西北念书以前,在我的认知里,几乎是没有「民族」这个概念的。我们那个山沟沟是汉族聚居地,信息略微闭塞,并且对国家和社会没有什么热情,对于「民族」,大概也仅仅是知道「56个民族,56支花」这样。我觉得,澳门也是一个这样的社会。
对于民族没有什么概念,也不太了解所谓的「民族文化」,可能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样的认知非常不可思议。可是在某些地区,这才是正常的认知框架。
所以澳门也是这样的一个城市,人们有一样的文化,这个文化以澳门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澳门的命运为核心向四周扩散。人们穿一样的现代服装,用着一样的高科技,说着一口流利的粤语,文字以汉语和葡语为标准。
作家冯唐曾经冷嘲热讽香港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我没去过香港,不做评价。澳门与香港是有相似指出的,它们都曾是列强的殖民地,它们都是另外的一个社会体系的产物,而我觉得,恰恰是有了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他们的文化,才显得特殊和浓厚。
语言、文字
这个城市说的是粤语,写的是繁体汉字,普及的是葡语。
这里基本上能看到的所有标识都是中葡双语,大到路标、商标,小到旅游景点门票上的说明、厕所里的告示。
在一个旅游景点的一则说明里,我甚至看到了这样的文字:本文若有异议,应以汉语与葡萄牙语为准,英语只作参考。
我问了阿wing,她告诉我澳门这边倒也没有强制推行葡语的学习,她现在也就只会说一两句。倒是英文,这边的人大多数多会说英文,每个人也都有一个非常正式的英文名字。
葡语、繁体汉语、英语,在这三种文字里,我居然倾向于我CET4都还没有过的英语。在博物馆的讲解告示里,我第一反应居然是去阅读英语——直接略过了繁体解说!
我想我这个大脑,还真的是怕麻烦,怕繁体字的复杂给脑子增加负担。
所幸不管是葡萄酒的制作,还是港务局的历史,我都能用我的poor English勉勉强强地看懂。在郑家大院的留言簿里,我还用英语写下了一句话(并且还写错了一个单词);在葡萄酒博物馆,我试着用英语和一位菲律宾小哥交流,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Macau Tower,管理电梯的一位菲律宾小哥和我们开玩笑,我和他的对话如下:
「Can u speak Chinese?」
「Just alittle,一点点!」
「u r sooooo humorous .I can speak English ,a little! 」然后我们就哈哈哈哈笑。
口语上,澳门人以粤语为母语,一口又顺又流的粤语……还真是听不懂。但当他们知道你是内陆人的时候,他们会非常贴心的,主动用他们的poor国语跟你交谈,这是让觉得非常友好的一点。就像阿wing和梁先生,在导游的全程他们都是在用国语,并且还懂很多「梗」,和我们开玩笑。
我不想拿语言这方面说事儿,丝毫不觉得澳门这个情况有什么不对。内陆很多地区都同行自己的方言,也有很多人普通话是根本说不好的。这一点澳门无可厚非。
表达方式
我为什么把「表达方式」也单独列出了一个项?
因为在澳门的很多时候,经意不经意地,我都会被这个城市的表达方式所打动。
比如想让你了解历史,澳门会在博物馆里放一个电话机,只要你拿起电话按下按钮,就可以听到不同语言的解说,可以听见几百年前的沿街叫卖声;
比如想让你更方便地观看影片,澳门会在座位上设置一个键盘,提供一副耳机,告诉你只要按下按钮,就能选择不同语言的翻译和解说;
比如想贯彻「活到老,学到老」的箴言,他们便创办了一个「长者书院」;
比如为了让你更加了解这个城市的文化,他们在所有的旅游景点,都放置有大量的、各种语言的说明册,随意取随意拿;
比如为了真正服务到大学的学生和社团,他们在大学生中心设置了自由信箱和文件柜,替他们整理文件、保管信件。
比如公交车司机会为了交通规则一本正经地告诉你这里不能停车,但也会很亲切地和你说晚安;
总之,会被这样贴心的、人文主义的,润物细无声的表达方式所感动。
相比之下,大陆的「表达方式」便显得生硬、不通人性,但我觉得,两者的差异并不是因为他们本身,而是因为他们的管理模式不同。就好像大陆的管理者是一位严父,澳门的则是一位慈母。
大概就写到这里了。关于这次旅行(jiao liu)还有以下几个主题是我有所保留的。
「消费」「教育」「城市卫生」以及「团队」「友谊」……
这一次出行,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我的认知,打破了我固有的生活模式。要知道,在这七天之外,我可是活在「to do list 」里的人呢,23333。
依旧非常感恩,对于这一次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以及澳门的梁先生和阿wing还有El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