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轮回(六)

“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民以食为天,国人重吃,这一点从中国人过各种节是可以看出来。没留过洋出过国,不知道外国人是怎么过他们的节日的。但凡国人过节,印象最深,亦是最最向往的是逢节必吃,且一节一吃食,还木有重复。

端午吃粽子;立夏有立夏饼;腊八有腊八粥;而元宵吃的汤圆干脆就称之为元宵;重阳要登高,所以弄个重阳糕来谐音高;中秋团圆吃圆圆的月饼;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待到一年之最大的节日:除夕和春节,亦是一年之大吃之时。

然有一吃食却是国人最怕,任谁也不愿去吃,那就是名老女人孟老太婆的绝世名汤——孟婆汤。奈何桥上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纵然今生一世苦不堪言,回忆里尽苦无甜,也是宁喝华仔的忘情水,也决不喝这孟老太婆的绝世名汤。然不喝下这孟婆汤,过不得这奈何桥。奈何?奈何!!

佛祖老师的逻辑水平是一如既往地差。“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人、众生三个概念:我,个体的人;人,作为种群的人类;众生,科学理解为所有动物(有情),按佛祖老师的说法也可理解为深处轮回中的六道众生。一层进一层,同属一个范畴,归纳得好好的,后面跟着一个寿者。这是一回事吗?能罗列在一起吗?

好死不如烂活着,这是对寿者相的最通俗的诠释。人死不能复生,纵有六道轮回,但亦因为有了那绝世名汤的存在,变得虚无缥缈。如果人生无死,如果轮回能带回前世今生的记忆,如果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悲欢离合无始无终没有尽头,人生又会如何?

没能带着后来成为自家黄脸婆的那个邻家小姑娘去看一次海的遗憾,中个二百块小奖时的那份淡定的欢快,世界杯那个谁谁谁进球时的狂热,多年失却了联系的老友突然间在大街上碰到并还记得还你三百元欠账时的激动,子欲养而父不在的痛,单位同事间刀光剑影的无耐。秋日里满地黄叶的哀伤,春日里桃花流水的浪漫,种种的苦乐酸甜,提得起也好,放得下也罢,所有的一切,神马都是浮云。因为生而有死,因为六道轮回中有那碗绝世的名汤孟婆汤。

说道六道轮回,或是想到生生死死的苦难,或是念起前世今生的因缘。然总感觉佛祖老师应该是个严谨的学者,一个忠实的科学的辩证的唯物论的学者。前面说了佛祖老师高超的心理学造诣,为什么就不能从心理学的角度试着来解读这六道轮回呢?而不是迷信的视角。

六道:天道、修罗道、人间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从底到高,学着马斯洛马大师需求层次理论的手法来试着理解这六道。不过得按着饿鬼、畜生、人、天、修罗和地狱的顺序来。

饿鬼道:人类最最基本的个体生存的需要。如果一个人吃不得饱,穿不得暧,住行不得安全,基本的生存需求得不到保障,随时受着饥饿、冷热、惊恐的折磨。唉!你坠入饿鬼道了。国人重吃,谁也不想落入这饿鬼之道。

畜生道:人类个体生活中的各种欲望的需要。吃饱了想吃好的,穿暧了想穿漂亮的名牌了,不干活、不生病、不会老那是最好,温饱之余咱不还得思一思淫欲,没有时想得到,得到了又想更好。恭喜你,你坠入了畜生道。

人道:佛说人道是最能参佛得涅槃的一道。因人类种群延生而衍生出的附加给个体的一种需求。这话有点拗口。应该和马大师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社交需求如:对友谊、爱情、家庭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尊重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等差不多吧。同样的没有时想得到,有了还想更多更好。同样地恭喜你,你身处人道之中了。

天道:佛祖老师说这是最最快乐的一道。当一个人跳出了饿鬼道并基本满足了畜生道和人道的各种需要,同时又侥幸没坠入修罗道和地狱道。那么真的要恭喜你了,你升入了天道之中。现实生活的那些生活无忧、心理健康、又有所事业追求、又会享受生活的小资和小知们,基本上就是佛说的天道众了。

修罗道:人类,也可以扩大到动物中一种特别的心理本能——攻击本能。动物都是有攻击性的,人类亦不能除外(有发扬光大之嫌)。为占有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和资源,为夺得异性的青睐,为捕食,为争一个群体中的领头地位。所有问题武力解决。如果你陷入于攻击的本能中不能自拔,那么也得恭喜你,你陷入到了修罗道中了。关于更多的攻击性的知识,你可以去找康罗·洛伦兹的《攻击与人性》来参看,写得很有趣的一本书。

地狱道:人类心理中最负面的——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有精神分裂、痴呆症,有抑郁症、焦虑症,有强迫症、神经官能症等等。愿天下人都永不坠地狱道,已身处其中的得早日解脱出来。

我们的心怎么了,我们的心着相了。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沉溺于各种正负加持的心理需求中,在六道的各种心理需求中碾转轮回而不能自拔。还有那个寿者相,六道之外的,不时地会偷偷出来在你脆弱的小心肝上这么戳上一下的寿者相。任谁也绕不过去的寿者相。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啊??

佛祖老师说菩萨应该是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的,因为一旦菩萨也着相了,哈哈,他也不是菩萨啦!嘿嘿,这个佛祖老师这回逻辑学又玩得的溜了,全才啊!其实佛祖老师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要不着于相。

菩萨是什么呀?菩萨是修佛有成的,是降伏了其心的人,是我们一心向佛之人的偶像,我们的目标。菩萨都不着于相,那么我们就更要不着于相了。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不着于相呢?这事找蓝翔可没用,你要无住布施。

你可能感兴趣的:(六道轮回(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