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成功

从普遍的价值观看,我是一个很不成功的人。没有做官是不成功的表现;没有财富是不成功的表现;在自己从事的教师行业没有成为领军人物是不成功的表现;在自己的专业中没有成为专家是不成功的表现;在自己爱好的摄影领域同样没有任何影响力,也是不成功的表现。

庸碌半生,为什么没能取得任何一个方向上的成功呢?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中找到解释。

首先是对仕途完全没有兴趣。我的父母都是教师,他们的经历是先做一个好教师,然后被提拔担任教导主任,之后当副校长。母亲在担任过校长、书记之后退休。父亲被调动到教育局担任督导直到退休。父母是教师中的成功者,他们的经历基本代表了普通教师的奋斗方向。应该是不愿意重复父母已经走过的道路,再加上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我和弟弟,也让我对这条道路缺乏好感。

其次是舒适的外在环境消磨了提升和改变的主观动力。大学毕业前先是拿到了一家国企的通知书,基本可以确保留在省城了,但随后又被目前工作的省重点高中录用,于是就在这里度过了二十余年。现在回头看,如果当时去了国企,估计有很大概率是下岗或主动辞职,然后现在可能会穷困潦倒,也有可能创一番事业,总之会不停地折腾,不敢停止脚步。而在一所重点高中做一名音乐教师可能是消磨意志的最佳选择,单位的声誉好,以前的各种待遇也不错,学校对音乐教师又没有什么量化考核的要求。自己的英语不好,无法通过考研改换环境,环境本身又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让人难以割舍。最终的结果就是错过了成长的最佳时间,等人到中年,兀自感慨岁月蹉跎却已为时晚矣。

第三个是不参加任何的协会组织。十几年前曾拿到过奥尔夫协会和手风琴协会的会员证,但从未参加过任何协会活动,估计我的名字早已不在名册上了。之后就没有加入任何行业协会组织,包括音乐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我都持一种疏离的态度。加入协会当然可以获得很多来自行业组织的帮助,扶持和推荐,但加入协会也就也意味着你要按照协会的价值观行事,你的创作、言论、包括很多时间都要接受来自协会的约束。不加入协会就不是“圈儿里人”,当大多数同行都是“圈儿里人”时,“圈儿外人”就被逐渐边缘化了。

第四个表面看是个人兴趣爱好过于广泛,以至于精力分散,无法专注于一件事,将它做到极致。但实际并不尽然,虽然有过兴趣的项目很多,但真正投入过时间精力,从心底里喜爱过的并不算多。玩儿摄影的时间最长,从初中接触到现在,断断续续有三十年了;曾经参与过幼儿音乐培训,前后也做过十五年;在学校办乐队,先是组织手风琴乐队,有过五六年的过程,后来又组织交响乐团,至今已有八年。这几件事情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少。其他的比如玩电脑、玩手机、自驾游等等,实际投入都不多。看来不成功的主要原因还不是兴趣过于广泛,而是没能将一个项目做到极致。幼儿培训方面我已经不再参与了,摄影和乐团这两种项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像体育竞赛一样,人们只能记住第一名,第二名即使非常接近第一名,在普遍的评价体系中还是不成功的。

第五是运气的确不好。我在学校乐团建设方面投入过巨大的精力,也取得过不错的成绩,展示出乐团令人激动的实际演出效果,获得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和赞扬。可是最大的问题是发展学生乐团不是一所重点高中的当务之急,没有官方的强力支持,个人努力很快就碰到天花板,无法继续突破了。

原因总结完了,那下一步怎样破局呢?从政的选项肯定是马上被排除的,不光是不感兴趣,更重要的是早已错过了在那个方向上发力的时机。走出舒适区,强化输入和输出,锻炼思考和表达能力,训练基础性的软实力是当务之急,这个方面可以从学英语、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等角度来训练和提高。第三是需要认真权衡,到底要不要加入某些协会组织,跟着一个团队混,看看自己能不能坦然接受加入团队带来的弊端。第四是不能只在那种成不了第一就不算成功的项目上盲目发力,需要引入跨界思维,比如单纯从音乐教师、学生乐团指挥、摄影爱好者,写作爱好者这几个维度看,那一项都不占优势,如果能够将这些项目结合起来,是不是可以寻找到一个独特的突破口。最后就是期待好运气的来临,前提还是自己要有实力,好运气来临时才有能力把握,就算是天上掉馅饼,手里有一个筐的人,一样比赤手空拳的人捡到的馅饼更多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为什么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