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PTA得分截图
1.本周学习总结(0-4分)
1.1 总结栈和队列内容:
1.1.1 栈
typedef struct sta
{
int stack[SIZE]; /* 存放栈中元素的一维数组 */
int top; /* 存放栈顶元素的下标 */
}stack;
第二种:
typedef struct sta
{
int *top; /* 栈顶指针 */
int *bottom; /* 栈底指针 */
int stack_size; /* 栈的最大容量 */
}stack;
- 栈的分类:
与线性表同样的,栈也分为顺序和链式两大类。其实和线性表大同小异,只不过限制在表尾进行操作的线性表的特殊表现形式。 - 顺序栈:
利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放自栈底到栈顶的数据元素,同时附设指针 top 指示栈顶元素在顺序栈中的位置,附设指针 base 指示栈底的位置。 同样,应该采用可以动态增长存储容量的结构。且注意,如果栈已经空了,再继续出栈操作,则发生元素下溢,如果栈满了,再继续入栈操作,则发生元素上溢。栈底指针 base 初始为空,说明栈不存在,栈顶指针 top 初始指向 base,则说明栈空,元素入栈,则 top++,元素出栈,则 top--,故,栈顶指针指示的位置其实是栈顶元素的下一位(不是栈顶元素的位置)。
- 链式栈:
其实就是链表的特殊情形,一个链表,带头结点,栈顶在表头,插入和删除(出栈和入栈)都在表头进行,也就是头插法建表和头删除元素的算法。显然,链栈还是插入删除的效率较高,且能共享存储空间。
是栈顶在表头!栈顶指针指向表头结点。栈底是链表的尾部,base 就是尾指针。还有,理论上,链式结构没有满这一说,但是理论上是这样的,也要结合具体的内存,操作系统等环境因素。 - 栈的基本操作函数(仅针对顺序栈):
- InitStack(&s):初始化栈。构造一个空栈s。
函数实现:
- InitStack(&s):初始化栈。构造一个空栈s。
void InitStack(SqStack &s)
{ s=new Stack;
s->top=-1;
}
- DestroyStack(&s):销毁栈。释放栈s占用的存储空间。
函数实现:
void DestroyStack(SqStack &s)
{
delete s;
}
- StackEmpty(s):判断栈是否为空:若栈s为空,则返回真(1);否则返回假(0)。
函数实现:
bool StackEmpty(SqStack s)
{
return(s->top==-1);
}
- Push(&S,e):进栈。将元素e插入到栈s中作为栈顶元素。
函数实现:
bool Push(SqStack &s,ElemType e)
{
if (s->top==MaxSize-1)
return false;
s->top++; //栈顶指针增1
s->data[s->top]=e;
return true;
}
- Pop(&s,&e):出栈。从栈s中退出栈顶元素,并将其值赋给e。
函数实现:
bool Pop(SqStack &s,ElemType &e)
{
if (s->top==-1) //栈为空的情况,栈下溢出
return false;
e=s->data[s->top];//取栈顶指针元素
s->top--; //栈顶指针减1
return true;
}
- GetTop(s,&e):取栈顶元素。返回当前的栈顶元素,并将其值赋给e。
函数实现:
bool GetTop(SqStack *s,ElemType &e)
{
if (s->top==-1) //栈为空的情况
return false;
e=s->data[s->top];
return true;
}
- 栈的头文件(C++):stack操作模板:
#include
1.stack s:初始化栈,参数表示元素类型。//后续的函数引用你的初始化
2.s.push(t):入栈元素t。
3.s.top():返回栈顶元素。
4.s.pop():出栈操作只是删除栈顶元素,并不返回该元素。
5.s.empty(),当栈空时,返回true。
6.s.size():访问栈中的元素个数。
- 栈的应用:
- 字符匹配:在C语言中有一些符号是成对匹配出现的,利用栈可以实现类似编译器括号是否匹配的能力。
- 小型计算器的实现:将中缀表达式转后缀表达式。
- 十进制正整数N进制:进制转换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实现,其中也能用栈的方式实现。
1.1.2 队列
struct QNode {
ElementType *Data; /* 存储元素的数组 */
Position Front; /* 队列的头指针 */
int Count; /* 队列中元素个数 */
int MaxSize; /* 队列最大容量 */
};
- 队列的基本操作函数:
- InitQueue(&Q):构造一个空队列Q。
函数实现:
- InitQueue(&Q):构造一个空队列Q。
void InitQueue(SqQueue *&Q){
Q=(SqQueue *)malloc(sizeof(SqQueue));
Q->front=Q->rear=-1;
}
- DestroyQueue(&Q):销毁队列Q。
函数实现:
void DestroyQueue(SqQueue *&Q){
free(Q);
}
- QueueEmpty(Q):判断队列Q是否为空。
函数实现:
void QueueEmpty(SqQueue *Q){
return (Q->front==Q->rear);
}
- EnQueue(&Q, e):插入元素e为Q的新的队尾元素。
函数实现:
bool EnQueue(SqQueue *&Q,ElemType e){
if(Q->rear==MaxSize) return false; //队满上溢
Q->rear++;
Q->data[Q->rear]=e;
return true;
}
- DeQueue(&Q, &e):删除Q的队头元素,并用e返回其值。
函数实现:
bool EeQueue(SqQueue *&Q,ElemType &e){
if(Q->front==Q->rear) return false;
Q->front++;
e=Q->data[Q->front];
return true;
}
1.2.谈谈你对栈和队列的认识及学习体会。
学习了栈和队列,发现两个本质上都是线性表,两者的功能上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它们都可以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来实现,但都存在着顺序存储的一些弊端。
在对栈和队列的学习中,扩展了眼界,对一些题目有了新的理解,如线性表中6-8 jmu-ds-链表倒数第m个数,如果这题用栈或者队列来编译,将更容易,时间复杂度上将更低,这或许就是算法学习的意义:找到时间复杂度更低的算法来实现要求。
在对栈和队列的学习后,了解了日常网络中有很多的事情都是可以通过栈和队列实现的,例如网页的返回,就是通过可以栈来实现的。
2.PTA实验作业(0-2分)
2.1 7-6 jmu-报数游戏 (15分)
2.1.1 代码截图
2.1.2 本题PTA提交列表说明。
Q1:编译错误
A1:再次将C++按C提交
Q2:部分正确
A2:m>=n的点题目要求输出为error!但我输出为error
2.2 7-7 银行业务队列简单模拟
2.2.1 代码截图
2.2.2 本题PTA提交列表说明。
Q1:编译错误
A1:将C++按C提交
Q2:部分正确
A2:用了多个while导致运行超时
Q3:格式错误
A3:将while删除几个重新编译,但空格没掌握好
Q4:答案正确
A4:将空格处理了一下,虽然PTA对了,但我发现我自己输入3个数(两奇一偶)中最后一个偶数后还有空格
Q5:编译错误
A5:在上一个代码中加上if判断但用q.empty代码后没加小括号
Q6:部分正确
A6:加上一个限定条件后运行发现如果奇数数列不为空时,最后一个偶数和它之后的奇数键没有空格,所以我加在加上了判断奇数数列是否为空的条件,不仅PTA过了,我自己加的测试点也过了
3.阅读代码(0--4分)
3.1 题目及解题代码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 canMeasureWater(int x, int y, int z) {
// assumed if z = a * x + b * y, then return true; otherwise, gives false
// if x = t1 * __gcd(x,y), y = t2 * __gcd(x,y);
// z = __gcd(x,y) * (a * t1 + b * t2) ==> z % __gcd != 0 ==> false
// x = 3, y = 5, z = 4 ===> z = -1 * x + 2 * y
// x = 2, y = 6, z = 5 ===> failed
if (z < 0 || x + y < z) return false;
if (x == z || y == z || x + y == z) return true;
return z % __gcd(x, y) == 0;
}
};
3.1.1 该题的设计思路
将本问题转化为ax+by=z是否有解,
定理:a b x y 均为整数,如果ax+by=z有解,那么z一定是gcd(a,b)的倍数,否则无解。//gcd(a,b)函数为求a和b的公约数的函数
时间复杂度为:O(log(min(x,y)),取决于计算最大公约数所使用的辗转相除法。
空间复杂度为:O(1)
3.1.2 该题的伪代码
if z小于0或者x+y小于z then
返回false
if x等于z或y等于z或x+y等于z then
返回true
返回 z是否对x和y的公约数的倍数//即是返回true,否返回false
3.1.3运行结果
3.1.4 分析该题目解题优势及难点。
解题优势:该题的设计思路通俗易懂,但凡有点数学基础都能立马通过该解题思路理解复杂的题干要求,在计算最大公约数小的情况加该题的时间复杂度会相对更低。
难点:如果没想到求z和x,y最大公约数的关系,将会不容易下手,并且可能会陷入僵局。计算最大公约数所使用的辗转相除法大的话,时间复杂度相应增大。
3.2 题目及解题代码
解题代码: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 validateStackSequences(vector& pushed, vector& popped) {
stack st;
int n = popped.size();
int j = 0;
for (int i = 0; i < pushed.size(); ++i){
st.push(pushed[i]);
while(!st.empty() && j < n && st.top() == popped[j]){
st.pop();
++j;
}
}
return st.empty();
}
};
3.2.1 该题的设计思路
尝试按照 popped 中的顺序模拟一下出栈操作,如果符合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这里用到的贪心法则是如果栈顶元素等于 popped 序列中下一个要 pop 的值,则应立刻将该值 pop 出来。
使用一个栈 st 来模拟该操作。将 pushed 数组中的每个数依次入栈,同时判断这个数是不是 popped 数组中下一个要 pop 的值,如果是就把它 pop 出来。最后检查栈是否为空。
时间复杂度:O(N)。将所以元素一遍入栈,一遍出栈,需要 O(2N)。
空间复杂度:O(N)。使用了辅助栈 st。
3.2.2 该题的伪代码
初始化栈st
定义n并赋值要出栈的数量
定义j并赋值0
for 定义i从0到要入栈的数量,完成循环后对i前缀递增
将push[i]入栈st
while st栈不为空并且j小于n并且st栈顶等于pop[j]
将st栈顶出栈
对j前缀递增
end while
end for
return 判断st栈是否为空的结果
3.2.3 运行结果
3.2.4 分析该题目解题优势及难点。
解题优势:思路简单清晰:直接对题目的条件来一边入栈出栈的操作,在调试时更好地去调试。
难点: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上欠缺,对题目所给的条件设计入栈出栈操作时的循环条件不便于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