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的几点思考

对于“微信小程序”,个人既不看喜,也不看悲,因此本文仅仅作为一些不严谨的想法。


WebOS / 时机到了吗?

2009年,Google发表关于ChromeOS和Chromebook相关构想,使我们意识到,其推出Chrome,看似在做浏览器,其实在做WebOS。就像上半年我们调侃Google这些年做搜索引擎,原来是在训练自家的狗一样,其雄心壮志和前瞻意识总是让人敬佩。

WebOS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WebApp与云计算实际上都是WebOS的一部分。百度2013年推出了轻应用,即搜即用,但始终不温不火。阿里支付宝也提供了第三方服务接口,但基本成了僵尸入口,终于在新版本首页中,统统丢进了“全部”按钮中。而腾讯其实更早就推出了WebQQ,其界面已经非常类似操作系统了。BAT轮流对此进行试探,但都显得时机未到。

微信从移动通讯,做到内容服务(公众号),再到小程序,也是一步步在布局。小程序看似小,实际上是对WebOS的重大试探。虽然其与WebOS还相去甚远,但有三个理由值得我们看好:

第一,用户量。流量为王的时代,微信不仅占据了用户量,更占据了用户时长。依靠其体量优势,势必会激发各企业主开发小程序的热情,造成生态繁荣,这是良性循环。

第二,体验。体验至上是用户思维的核心。小程序相比H5应用,技术保证了体验肯定要好。

第三,平台化。微信本身平台化的产品基因,会培养用户有意识的去使用小程序,因为人们已经开始习惯把微信当做一种入口平台。

其实不管是否时机到了,微信小程序都没有必要纠结于一定要做WebOS。只要符合用户价值,没有偏离用户需求,不论未来走到哪一步,都不会是臭棋。


用完即走 / 简化了还是复杂了?

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需要简约来平衡,极简主义的流行是必然的。用户需要简而美的东西,今日头条、锤子阅读这种聚合类的资讯产品受到欢迎,也源于此。这一点微信做的确实比较好,张小龙一直用“用户至上,少就是多”的思想坚守着微信的精简化。但即便如此,微信中依然存在着使用率非常低的功能,比如京东购物,比如钱包里的第三方服务。

小程序的出现,打着“用完即走,无需安装”的旗号,是对长尾效应的又一次运用。尤其是针对低频类,工具类的应用,貌似简化了用户的手机桌面,但难道不是复杂了微信本身吗?打开手机看看,微信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耗电、耗流量、耗内存大户。有了小程序,自然会变得更臃肿。微信本身并不是App分发应用,这样无疑让其产品定位变的模糊复杂。

个人认为,其实简化的重点不在于是否App太多而手机存储有限(当然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更多的是钱的因素,能否买得起64G甚至128G手机),而在于某一个App内是否有太多繁琐少用的功能。桌面App太多,很多时候一个文件夹就能解决问题。偶尔听首歌,很难想到要去支付宝里用虾米音乐,直接打开浏览器搜索更符合直观思维。究其原因,和产品的本身定位有关,支付宝毕竟是掌管吃穿住用行的钱包。人们通常只会使用某个App中的特定功能,形成一条明显的点击线路。而这一线路就是围绕产品的本身定位展开的最简路径。

从这一角度而言,小程序的开发者们一定要谨记这个“小”字。如果相比原生App,小程序作为精简版本,删繁就简,用户会更乐于尝试,有助于其传播


谷歌苹果 / 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相比之下,Android和iOS作为两大移动操作系统,向WebOS演化则有天然优势。

谷歌宣布Google Play即将在Chrome OS上登陆以运行Android程序,这无疑是Chrome OS的一剂强心针。从产品定位的角度而言,浏览器可能还是WebApp的最佳载体,因为其本身就是平台,具有入口属性。从这点而言,Chrome具有先天优势,而且其应用商店由来已久,在全世界拥有着一大批用户。

苹果对市场时机的把握叹为观止(暂指乔布斯时代),其至今未见染指WebOS,可能也是觉得时机未到。不过从体验出发,假设iOS做一个WebAppStore,与AppStore并列。提供一套同体系的API框架,供企业快速方便的开发WebApp版本,可以实现用户进入WebAppStore无须下载即可使用。这样在体验上,WebAppStore就类似iOS桌面上的一个文件夹,高效简洁的罗列着用户“下载”的WebApp。倘若微信小程序的入口埋的太深,就相形见绌了。

从以上看来,微信小程序的优势更多的还是基于社交的传播、分享和推广,这也许才是小程序的用意。


By the Way / 还有一个“小”问题

当我们在微信中浏览订阅号或者使用服务号时,是不能切换到消息界面去回复消息的,一旦切回去后想继续阅读,就要很烦躁的一路再返回去。在以后使用小程序的时候,难道也要纠结于是否退出回复消息吗?这算是“小”问题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信小程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