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有图为证

短书集微信公众号ID:duanshu300

解说词:这一次,有图为证。

这一次有图为证_第1张图片
《垃圾围城》
这一次有图为证_第2张图片
《垃圾围城》

以上图片均来自王久良作品《垃圾围城》,均为网络图片。

我不知道介绍王久良或是介绍这个人作品的话题会不会触犯禁忌。禁忌就像“天条”一样,没有人能说明白它是什么,可是却会像“神一样地“存在。如果有人询问禁忌的来源,我只能说创造"禁忌”的恰恰是我们自己,包括我们每一个人。

“禁忌”就像一个边界一样,所有思想的潮水涌向它时,“禁忌”给予的提示就是:原路返回。不过还是有一些潮水会不断的试探“禁忌”的存在和边界的设置,直至从缝隙中找到出路。这将会是一个永远不会停歇的“交互作用”。一方触探,一方设限。

在写王久良的同时,我想起在2016年我关注的一个人:张赞波:他说永远无法在坚硬的世界里背过脸去。(张赞波:没法对这个坚硬的世界背过脸去)在《一席》的演讲中,张赞波描述他所见到的那些民众,在这个时代的碾压之前,挥动着瘦弱和孤独的手臂,就像螳臂当车一样。虽然我们都会知道螳臂当车的结局是什么,可是我们是不是还应该记取这些微小的抗争曾经存在过。

王久良,1976年生人。自由摄影师。2008年--2011年创作《垃圾围城》,2011年---2016年创作《塑料王国》,获得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IDFA)新人单元评委会大奖。

很不幸,我又在《一席》中看到王久良的演讲《有关中国大地的20张照片》。我只能说我很不幸。

正如在上述不足70个字的介绍中,王久良对于某一个主题的关注是持续的,不是偶尔或是暂时的,很少有人会关注“2008--2011”、“2011--2016”这样的时间段描述。但是经历过生活的人都会明白,这将是一段“悲喜交加”的历程,也会是十足艰难的时间。三年,从数字来讲都是平淡无奇的名词,只有具体到个人时,这才是一个艰难度日的动词。

2011年6月,王久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为消费而消费,为面子、为虚荣而消费。在欧美,工业革命用150年的历史才形成这种消费文化,而我们中国只用了30多年就走过了这个历程。

而在《垃圾围城》和《塑料王国》这两部记录片中,王久良用记录的方式记述了30年狂飙突进的历程的后遗症

在王久良的视野中,关注的是那些边边角角的人和事,出现在镜头里的人或事,如果见惯了,也就习惯了。就好象是命运这个词汇具备的悖论一样-----既是一个人的,也是全体所有的人,哪一个也别想逃脱。

居住在城市,居住在乡野,居住在城乡结合部。没有谁和谁不一样。大家都在各自的命运里奔波在同一条生活的道路上。我们渴望改变,我们渴望巨变,同时我们也渴望保留原有的一些东西。这种复杂和纠结的情绪是这个时代共有的。不管是王久良镜头中的人,还是站在摄影机后的王久良,唯一的区别就在于纠结的程度和力道会有轻重缓急的不同。

在王久良《有关中国的20张照片》中,王久良采用了“全景眺望”和“俯瞰”两种观测视角,这样的视角会把很多我们平素习惯用的平行视角放大数百倍,而放大之后的全景恐怕是每一个人都无法接受的真实世界呢!

张赞波无法背过脸去,王久良无法视而不见。这些潮水会通过自己的尝试与努力,仔细地梳理和触摸每一寸地面的质感和故事,也会将每一处地面的温度传递到另外一处。

《新世相》君在2016年做过一次改变,他说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我相信能做到。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潮起时,没有一滴水会原地不动。别以为你的光鲜就是光鲜。

获取授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一次有图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