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为何在网上习惯性地谩骂公务员?

(日记 17)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公务员这个群体在网上成了谩骂和吐槽的重点对象。纵然每年有数百万人试图进入这只队伍,但依然无法改变这个职业常年被抹黑的现状。

在很多人心中,提到公务员,就会想到贪污腐败、灰色收入、作威作福,随后带来的就是各种诟骂。

网络上任何关于公务员的话题,只要是负面话题,很容易就会引起大量群众的围观,然后群起而攻之,即便有一小撮正面言论也会迅速淹没在各种谩骂声中。

大家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行为趋势,反正只要是骂公务员的言论,那势必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改革开放30多年了,互联网发展20多年了,公务员这个群体却被越抹越黑、越骂越脏,这个现象令人匪夷所思。

事实真的像公众认为的那样,大多数公务员都是无所事事、好逸恶劳、作威作福、贪污受贿之徒吗?

结论很明显,肯定不是。如果大多数公务员真的这么无能,那社会早就乱套了。

没有这么多公务员在岗位上尽职尽责,社会又如何正常运转?那些口口声声说公务员多么卑劣的人,真的把他们放在这个位置上,又一定能做得好吗?

现在的公务员,真的是很难。工作辛苦却被认为无所事事,收入很低却被认为装腔作势。

他们没有喊累的自由,甚至没有叫苦的权利。一旦抱怨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低,那网络上的质疑之声纷纷袭来,各种非议迭起。公务员涨薪的话题更是一个禁区。前几年,某地一政协委员提公务员涨薪,被万人痛骂。

公务员炫富会被骂,说你利用权利贪了不少吧。哭穷会被骂,说你这么矫情干嘛。不辞职会被骂,说你成天无所事事,就知道占用社会资源。辞职还是会被骂,说你捞够了吧,要急流勇退了吧。

总之,无论做什么,无论怎么做,都无法抚平公众对这个群体的怨恨。

更加奇怪的是,任何政府工作人员违法失职的独立事件,都会导致公务员整个群体挨骂。

当有新闻报道某一官员贪污受贿时,大众的反应是公务员都是贪污腐败之辈。

当有新闻报道某局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时,大众的反应就是公务员就会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为什么个体的所作所为会成为群体的社会标签?

“一锅老鼠屎,坏了一锅粥”,那骂老鼠就行了,为什么连粥都一起骂呢?

当有些医生收受红包时,大家骂的也只是该医生的医德不好,绝对不会攻击医生这整个群体。

当有些教师做出“禽兽之举”时,大家骂的还是该教师师德问题,教师依旧受人爱戴。

当有些专家教授出言不逊、胡言乱语时,大家最多也是造出“砖家”“叫兽”这类的词来调侃一下,对学者的尊重依旧如故。

就连国足被骂,也仅限于国家足球队,也不是全部足球运动员。

唯独公务员这个群体,似乎所有人都是绑在一条线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辱俱辱。

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一份职业,会因一小撮人的所作所为,导致整个群体形象受到抹黑。

这是一种群体性的迁怒,绝大多数公务员都受到无辜的牵连。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觉得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这些年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社会问题和矛盾,导致公众出现了紧张浮躁的情绪,偏激狭隘的情绪,不满不稳定的情绪。这些情绪的集中发泄需要有一个突破口,而公务员则成了最好的“替罪羊”。

找不到工作,怪公务员;买不起房子,也怪公务员;路上堵车了,怪公务员;甚至找不到老婆,还怪公务员(这点是真的,我信访局的朋友跟我说了一些奇葩的信访案例,让我的三观都快颠倒了。其中就有儿子找不到媳妇,就去上访、怪政府的。)。

第二,大多数人不敢跑到市政府门口大骂,也不敢当着官员的面指责。现实中压抑的程度越深,网上咒骂的力度就越狠。所有的不满、愤恨、委屈统统都在网上发泄出来了,于是所有的公务员都成了被攻击的对象。

第三,媒体也喜欢报道公务员的负面新闻,因为这样的点击率会高,社会影响力会大。媒体报道的越多,公众就越容易形成思维习惯、养成思维定式,对公务员的怨恨就会进一步加深。而这又会导致媒体的继续报道,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第四,认为公务员就是人民的“公仆”,作为“公仆”的衣食父母拥有谩骂后的优越感。

第五,在社会中看到不公现象、受到不公待遇时,把所有拥有权力的人通通归类为公务员。有些人可能连保安、协警、公安都分不清楚,停车场收费的穿制服的协管员对他们凶一点,银行保安对他们态度差一点,都能怪到公务员头上。

第六,有些人只是听过一些例子,看过一些段子,翻过一些帖子,就自以为是的认为公务员有多卑劣,根本就没有实地了解过,没有亲身经历过,更没有亲眼见到过。

其实,大多数公务员都是普通人,95%的公务员整个职业生涯都无法进阶成官员。

他们没有特权,收入也不高,工作还很辛苦。跟所有人一样,每天正常上下班,渴望安稳平静的生活,痛恨一切贪污腐败的行为。

对他们多一些谅解、多一点包容、多一份耐心吧,贪官是该杀,污吏是该死,可大多数公务员真的不该为少量败类的行为承受各种莫须有的罪名。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众为何在网上习惯性地谩骂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