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列车缓缓驶离车站,我知道,自己又要离开。
这些年,在家的时间,总是那么短暂,这也让我格外珍惜。
离家倒计时的沙漏,是爸爸在飞机场接我开始翻转的。
我家乡这座小城,没有大型机场。
几年前,每次从国外回来,爸爸都会开车去110公里外的省城机场接我。
我穿梭过午夜机场的侯客大厅,归途的兴奋里透着点滴的疲倦。
也曾在清晨带着一丝不舍,睡眼惺忪地展开双臂通过安检,回头在排长队的人群里,找到父亲向我挥手告别的身影。
无数次的来来回回,让我早已熟悉车窗外高速公路的风景。他们像经历了岁月的长老一样,倾听过我一路吹过的牛逼。他们也见证着,这些年我付出努力的兑现,还有和家乡短暂的重聚与漫长的分离。
或许是沙漏里流沙的口子越来越大,每当和家人一起吃饭,沙漏底部的沙就已不是些许。
家里的饭桌上,摆满了几星期前我就“预定”好的菜肴。
可真正坐上桌的那一刻,我脑海中自己狼吞虎咽的画面,却并没有发生。
或许,想象的狼吞虎咽,只是归心似箭。
自己的胃,似乎并没有跟上节奏,因为饭桌上那张滔滔不绝的嘴,实在太忙。
耳朵也不闲着,除了聆听奶奶不厌其烦教导我“如何增肥”,爷爷还会问,吃不吃的惯外面的口味。
饭桌上,我会像茶馆里的闲人一样,和公务员表弟探讨国事,也会突然变身学长和老师,打听着另一个高中生表弟,那个花季少年该有的故事。
出国前,吃饭这种文化,让我铭记无论身在哪个国家内心都有中华。
回国后,吃饭这种氛围,让我忘记了仔细品尝那诸多菜肴中的美味。
“真羡慕你能经常回家,每个周末都能陪伴家人。”
“去去去,别光嘴上说得好听,赶快行动,回来吧!”
“回来…就算了…我现在就在国内,高铁也就5小时。”
8年过去了,每次回家,我都会约老铁出来。
从他的成长中,也能发现自己的变化。
老铁出门的那一刻,沙漏里的沙,已不是些许,而是流完了一半。
每次只要我向他表达“羡慕”,就会出现上面段“死循环”对白。
当然,他也会向我打听外面的世界。
精彩和无奈,我都会告诉他。
“我不像你,敢出去闯。我先多考几个证,作为储备吧,考过了就来上海找你。”
我本想着好为人师地跟他聊:人生规划和考证的关系,但看到他说完那句话后的若有所思,我忍住了。
毕竟,大城市有大城市的精彩,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安逸。
每个人选择的人生道路不同,但幸福快乐的人生终极意义,却又殊途同归。
当回家的沙漏又回到最初的模样,当空空的行李箱变成了满载的行囊,我知道,自己又要离开。
虽然情绪中夹杂着一丝不舍,但这种感觉,就像沙漏中沉底的沙一样,很快便会凝固。
相比对家乡小城的眷恋,我更憧憬机会无限的都市。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中国这四个超级大城市,给了无数年轻人施展才华的平台。全国行业最好的人才和资源,都聚集在这。
全国的人才、资金、资源和机会,一直都在拼命往这些城市挤。而这里的人才也会被锻炼地足够优秀。
相比三四线小城市,热衷于依靠关系人情往来;在大都市,只要你有能力,你就能较为公平地争取到让自己绽放的机会。
其实,不光小城市机会缺乏。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也一样。
我曾在新西兰留学4年,深深体会到,所谓福利的真相,更明白了一个狭小市场的个人崛起机会,有多么的匮乏。
我尊重那些还在为绿卡奋斗朋友的选择,就像看待老铁选择留在家乡发展一样,就像看待昔日同窗已经为人父母一样。
人生如戏,每个人的剧本都不尽相同。
我始终认为,回国发展就和当年出国留学一样,是自己正确的人生选择。
或许,彼之蜜糖,我之砒霜。
当列车缓缓驶入车站,我知道,自己又要离开。
就像在家乡短暂地停留,于上海而言,未来我可能只会短暂地离开。
我爱这座城市。
每个工作日的早上,我都会出现在五角场。在昔日国民政府规划的“新市中心”的写字楼里,挥洒自己的青春,见证自己的成长。
无数个周末的晚上,我也会漫步在淮海中路,把自己置身于旧社会的公共租界,耳边不自觉地响起了周璇的《夜上海》,眼前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当然,我更不会忘记多年前来上海实习的第一站:浦东。在这片广阔无限的新区,你能感受到金融业的发展,也能见证一个新上海的辉煌。
从留学开始,上海,便是我人生的起点。
相信,未来这里会成为我终身的福地。
我永远不会忘记,家乡那座风景如画的小城。
可我更爱让自己斗智激昂,实现人生理想的上海。
再见了家乡,上海才是我的斗兽场。
微信公众号:姚望运营日记(ID:iyao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