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无论是从科研领域,还是从产业领域,越来越能体现出,跨界合作出成绩的现象。而一些伟大的革命和创新,往往也都是从这里产生。
之前提过案例,晶泰科技创业的故事,学术背景是生物物理学,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奇怪,怎么生物跟物理学会搭界,那么实际上在纳米尺度上,生物学还真的需要物理学来解释和分析。所谓分子动力学,是凝聚物理,化学,数学前沿的一门学科,对,还需要机器学习和AI技术,但这门科学用于医疗健康的时候,用于对病毒分子做研究的时候,和生物学,医学也产生了紧密的结合。多学科混合,就能够突破单一学科研究的局限性,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创新可能。最近这一年,医疗药品研发领域里,关于分子动力学的声音是越来越多了。
那再比如说,之前旧文提及,斯坦福大学崔屹教授他们材料学科研前瞻的时候,提到过冷冻电镜技术,这是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技术,但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使用,并具有非常显著的成果。而这些年,一些能源领域,电池技术的重大突破,其实也是物理和化学交叉的产物。现在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已经越来越难以区分。
前几年跟研究基因的人聊天,也提过这样的观点,懂基因科学的人不太懂医学,懂医学的人不太懂基因科学,这里就存在很大的空间,只有能身兼多个学科的前沿知识,才能融会贯通,创建有价值的产业。
旧文提到即便是爱因斯坦,创建相对论的时候,也要求助于黎曼几何,才能完成数学表达。
那么最近这些年产业领域也是,苹果杀入手机市场,之后是谷歌,中国的小米,互联网和硬件产业开始杂交。
当然,正如生物学所展示的,杂交未必都是优势结果,在产业界,一些跨界打劫的企业家往往缺乏对传统领域足够的敬畏和尊重,很多炒作概念和玩弄情怀的项目最终也都失败了。前几年大家觉得互联网人跨界打劫传统行业无所不能,最近两年基本都消停了。
如果希望形成杂交优势,一定要兼具不同领域的优点,彼此尊重,博采众长,结合起来,而不是说,某个领域比另一个领域更高贵,更有优势,只要跨界就能随意打劫。几年前,媒体和分析师往往夸大了所谓互联网思维,所谓新概念新技术的价值和意义,而忽略了一些传统行业的积淀。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传统领域很多变革谨小慎微,很保守,却无视了人家保守的背景,很多血淋淋的教训历史被忽略,最后,你发现,该交的学费一分都少不了。
那么作为个体,旧文也提过,斜杠化成为趋势,如果你能够结合多个领域的优势,在职场中会存在更多的机会。
比如说,产品经理是否需要懂技术,不懂技术,未必不是优秀的产品经理,但如果你懂一些技术,那么沟通成本就会更低,毕竟是一种优势,但确实存在,很懂技术的产品经理,然而产品思维不过关,这就属于舍本逐末了。
比如说,设计师如果会一点前端脚本,职场的路就会宽阔很多,而且很多企业如果遇到不景气,需要裁撤员工缩减开支的时候,你的位置可能更稳固。
比如说,运营人员如果懂一些数据库脚本,能够自己查询后台数据做分析,对技术团队的依赖降低,那么在很多企业也是极受欢迎的,而且可以极大提高日常的突发事件分析效率。
那再比如说,一些心理学,经济学的课程和书籍,对很多职场从业者是有帮助的,因为认知提升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产品和业务的目标,更好的理解用户行为和诉求。
创业机会也是如此,有时候,你觉得某个领域已经过热,竞争激烈,但如果能够与其他领域交叉一下,往往就出现一片新天地。
我昨天看到一则新闻,觉得很有意思,先交代一下背景,我们知道国内前几年,各种女性向小黄文挺流行的,曾经有篇旧文提过,当然,我说小黄文其实有点夸张,实际上国内的文学作品管控很严的,但基本上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套路是很常见的,而且用户付费数据非常好。但我们知道随着政策的不断打击以及竞争的白热化,获客成本的直线上升,这个领域其实已经没有之前那么风光了。当然,最近两年出海也是一个流行趋势,一些文学作品出海也是赚钱的,但限于翻译成本和文化习惯的问题,目前规模效应还不是很能体现出来。
结果看到一则新闻,有一家中国的工作室,将这种小黄文题材的剧情故事,做成互动游戏出海,叫做chapters,全球数据极为耀眼。我刚才用appannie核实了一下,确实相当不错,特别是对于小团队,小成本产品来说,这个成绩相当可观。
我理解这也是一种跨界杂交,文学作品付费阅读,变成互动游戏,内核的用户诉求没有变化,但换了赛道,一下子竞争格局就不同了,开阔了很多。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个案例。
很多年以前,有很多草根站长,一根筋,什么意思呢,知道流量变现可以卖广告,然后各种招法薅流量,薅完就卖卖广告变现,觉得还不错。但很多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其实稍微换个思路,这个流量有更好的变现路径,收益能力可以上很大一个台阶。一根筋,卖广告。为什么不知道呢?你可以认为是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缺乏商业的宽度认知,所谓宽度认知,就是理解更多领域的商业逻辑和套利途径。
所以我们谈所谓的杂交,所谓的跨界,需要一定的认知宽度。我们技能精进,专业能力,是认知深度。而理解更多领域的知识和逻辑,是认知宽度。融会贯通后,各种机会,各种创新,也就容易出现了。
当然,认知宽度也需要一定的深度做支持,反面案例就是我喽,我对业内各种商业路径的认知宽度无与伦比,但深度跟不上,执行力更差,就只好一事无成了。
希望读者一方面保持深度精进,另一方面逐渐打开一些认知宽度,跨界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机会,不要总是拘泥于固定的视角和思维上。
有人说,技术学不下去,想做销售,其实想想,职场有所谓售前工程师,恰好属于技术和销售的结合点,既需要技术功底,也需要沟通能力。职场有很多领域,跨界能力是很吃香的,足够的认知宽度可以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降低沟通成本,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担任公司各种救急的工作。这样的人才大部分公司都是欢迎的,我认识很多大牛,你问他在公司里做什么,人家就一句话,打杂的,当然你可以认为是谦虚,但什么是打杂的,哪里有状况就放到哪里,放到哪里都好使。
学习真的是个永无止境的事情。
当你觉得自己在某个领域遇到瓶颈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如果打开一些认知宽度,很多交叉领域蕴藏大量的机会。
就这样吧。我的视频号,生活旅行随拍,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