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嬛与如懿之外】历史上真正的宫斗剧主角们——太宗皇太极篇

于清太宗皇太极的后宫,后世的文学与影视作品涉及要更多一些,因此我们也更熟悉。譬如清兴女主孝庄皇太后,譬如元妃海兰珠的爱情传奇,都是天然的好故事,根本不需什么添油加醋的演绎。

皇太极尚未继位时便迎娶了他的正妻,那时她十六岁,他二十四岁,都是彼此最好的年纪。同那个时代的其他爱新觉罗氏夫妇没有区别,他们的结合是彻底的政治婚姻。那时不断壮大的女真人选择与富饶的科尔沁蒙古部落结盟,无数科尔沁少女远嫁后金的皇族赫图阿拉。然而幸运的是对于他们而言,这场政治联姻成就了一桩美满姻缘。博尔济吉特·哲哲,不仅仅是出身高贵的黄金家族后代、蒙古贝勒之女,也是后金宫廷中的贤妻良母,皇太极的知己亲人。由于她的高贵出身与贤良品格,无子的她在皇太极继位称汗后,被册封为众妻妾之首的大福晋。

据诸多史料记载,彼时后金与蒙古往来频繁,每有婚配嫁娶、年节庆典,都是哲哲亲自料理。汗王家族中大小诸事,也由哲哲照应。从她稳固的地位来看,她应当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汗后与妻子。而皇太极也十分爱重她,在废除四大贝勒议政制度后,“南面独坐”的皇太极大权独揽,却时常与妻子商议政事,甚至与哲哲一同上朝。而婚后的哲哲也应当是幸福的,她接连生育了三个女儿,可见恩宠之隆重。

只是随着皇太极的统治越来越稳定,后金政权也越发需要一个出身高贵的继承人。蒙古也同样热切地盼望着血液中奔流着女真与蒙古血液的男孩儿降生。哲哲在生下第三女后,科尔沁部将十二岁的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送入了后金宫廷。布木布泰是哲哲的亲侄女,蒙古此举意图明显:为哲哲“代孕”,生下一个能够巩固联盟的继承人。

这位博尔济吉特氏,便是孝庄皇太后。她聪颖美貌,善解人意,不仅协助哲哲管理宫务,亦深得皇太极欢心。许多人认为布木布泰在天命天聪朝便地位极高,这是不确的。尽管受宠爱,但布木布泰并未获得像姑姑一般尊崇的地位。在皇太极的五宫后妃中,她排在最末。历史往往令人啼笑皆非,这对姑侄的命运如此相似。布木布泰也接连生下了三个女儿,后金与蒙古“牢不可破的联盟”岌岌可危。

自然,在那个时代,女人不过是生育的工具,科尔沁也不乏美貌丰饶的女儿,只是不知为何,蒙古并未选择最年轻的女儿,而是选择了在那个时代已经算是超大龄剩女的博尔济吉特·乌尤黛——在嫁给皇太极时,她已经二十六岁。她二十六岁之前的生平故事,被一切史书抹去。或许皇太极在他已经成就了一番事业的年纪遇到了她,一次朝见,一次欢宴,一次围猎,从此后她的故事里就只剩下了他。在遇到她之前,从不会有后人认为这个果毅的君王会是一个痴情种。可在遇到她之后,他的理智似乎都随着爱情的来临烟消云散。任何肉麻的文字,也不及真实的历史浪漫。皇太极为她更名海兰珠,最美的汉字,意为“我所珍爱的人”。一个寻常男子称他的爱侣为“达令”就足以让身边人酸倒,可他却颁诏天下为她更名如此。

皇太极很快称帝,改国号为清,并建立满洲。在后妃的册封中,哲哲理所应当正位中宫。在其余的嫔妃中,有的生育颇多,有的出身高贵,有的年轻貌美,可皇太极却将除中宫外最为高贵的东宫赐予了海兰珠。东宫,因海兰珠的入主被改名为关雎宫,这几乎不像是一个宫殿的名字,如此直白地抒发着他的爱。而海兰珠也被册封为宸妃,宸字意为君王,只在皇后之下。他们都是血统纯正的满蒙贵族,却选择用完全的汉族文化来表达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步入中年的皇太极,在爱情来临时就像古今中外任何一个热恋中的毛头傻小子,他几乎要将世上最好的都给她,用最热烈的最浓郁的方式让天下都知道,他们是多么相爱。

我们不能得知,哲哲与布木布泰是如何接受海兰珠的盛宠的。但她们终归是血浓于水,海兰珠是布木布泰的亲姐姐、哲哲的亲侄女,她的获宠对于科尔沁也是大喜事。很快,东宫传来了好消息。已不再年轻的海兰珠生下了所有人都在期盼着的皇子——八阿哥。皇太极狂喜,他大赦天下,广以恩赏,已经宣告了这个襁褓中的婴儿会成为他的继承人的不争事实。不知是这个幼小的孩子不能承受这种福气,还是这样的张扬惹起了前朝后宫的嫉妒,八阿哥还未得命名,便夭折了。海兰珠悲痛欲绝,对于她而言,这个孩子仅仅是与她血脉相连十个月的亲人,而不是什么太子。她的身体与精神备受打击,仅仅几年后,便逝世了。

皇太极在海兰珠薨逝后,几乎崩溃。他亲为举丧,并在灵前几度哭昏过去。据记载,海兰珠病危时,皇太极正在前线作战。接到消息,他连夜赶回盛京,中途更换了不知多少跑死的马匹,可到底造化弄人,史书如实记载了这段遗憾,二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便天人永隔。

不论海兰珠的葬礼多么隆重,也无法弥补皇太极心头的伤痕。他追封她为“敏惠恭和元妃”,元妃,意为皇后,意为结发夫妻。然而后世还是愿意称她为海兰珠,我所珍爱的人,似乎这个名字才配得上这段凄美的爱。

在海兰珠的八阿哥夭折后不久,她的妹妹庄妃生下了九皇子福临。福临出生时,父亲的心中只有他的姨母;在他降生后的许多年中,皇太极也一直沉浸在丧妻与丧子的悲痛中,无暇顾及其他。可以说福临与庄妃在永福宫的生活,是并不风光的。彼时除了中宫嫡后与宠妃海兰珠,五宫蒙古后妃,最为高贵的是从前林丹汗的囊囊大福晋博尔济吉特·娜木钟。是的,她是再婚来归,那时后金风俗较为开化,与她同样带着无数财帛来归的是林丹汗的窦土门福晋巴特玛·藻。她们成为皇太极的西宫贵妃与次东宫淑妃。

西宫贵妃率领来降的部众颇多,因此她的身份也格外尊贵。史料记载,顺治朝朝鲜使者来贡的礼物,一份给中宫哲哲,一份给西宫贵太妃,身为皇帝生母的孝庄太后却未被提及。可见,娜木钟身份之尊贵。

同为博尔济吉特氏,西宫与中宫姑侄并非出身相同的部落。因此在皇太极因脑溢血去世时(此时距宸妃过世不过两年,皇太极身体一向健壮,可见对他身心打击巨大),整个大清都是措手不及。此时最为严峻的形势,便是帝位的继承人。

若论长,该是皇太极长子豪格;论贵,该是贵妃所出的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论军功威望,该是皇太极的亲弟多尔衮。朝野当中引论纷纷,亲贵与八旗也因支持的继承人不同而面临着分裂的局面。然而最终却是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非长非贵的九阿哥福临。然而,仔细想想,福临的继承却是最为合理的。他是爱新觉罗与博尔济吉特共同的后代,血统无可争议,而他若继承,也可避免几个利益集团的直接交锋,保住这个新生政权的稳固。这样的结局,有些意外,却皆大欢喜。福临的顺利继位,也可见哲哲在前朝后宫的影响力。

睿亲王多尔衮拥立幼子,作为利益交换,他成为了摄政王,执掌着大清实际的最高权力。对于他对福临的忠诚,许多人认为是他对福临生母布木布泰的深情。作为《孝庄秘史》的粉丝,笔者也很愿意相信这样的传说。在许多史料的边边角角处,似乎也可以推测到这位圣母皇太后与摄政王非同一般的关系。然而,没有确实可信的正史可以证明(自然正史也是不能记载的),后人也无法妄下定论。然而不论她的情史如何,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的智慧与胸怀是远胜一般深宫妇人的。我们不能知道清兴时的许多决策有多少成分来自于她,然而那个利益纷争的朝廷能够有条不紊的运行,想必也一定有着来自两宫太后的坚定支持与调和。明崇祯十七年,一行浩浩荡荡的马车队从盛京出发,贵族与平民,一同带着家眷与牛羊远赴北京,最前面的马车便是两宫太后与皇帝。从此,崇祯十七年,成为顺治元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甄嬛与如懿之外】历史上真正的宫斗剧主角们——太宗皇太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