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理哲学8] 中国结·大同心

我一直在寻找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直到突然一天想到了中国结。

[命理哲学8] 中国结·大同心_第1张图片

甲.中国结最中国

中国结,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品。一条红绳,经过巧妙的编织,就变成图案精美,样式繁复,充满喜气,既可装饰,也可有使用功能的中国结。

中国结的历史非常久远,最早或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原始中国人的缝衣打结,而后延展至我们祖先的结绳记事。《周易·系辞》就有云:“上古结绳记事,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解释说:“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而周朝人随身佩戴的玉就常以中国结为装饰,战国铜器的数字符号上还有结绳的形状。由此看来,绳结的诞生不仅是衣饰的一种功能,更曾是辅助记忆的工具,也就是文字的前身。原来,中华文明还曾经沿着远古先人的绳结攀附生长。

汉唐之后,及至明清,中国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普及,逐渐演变成为我们今日看到的样式和功用。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有一段描述了宝玉与莺儿商谈编结络子(络子,结子的应用之一)的对话,谈到了结子的用途,饰物与结子颜色的调配,结子式样名称等内容。

中国结无论多么精巧曼妙,均可以还原成一条二维的红线,因为它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条红绳编结而成。那么多造型独特、内涵丰富的图案,只要捏住头尾两端,就能循着编织的方法解开这个结。

中国结这一独特且巧妙的设计特征与其自身的渊源及寓意,极具中国文化的象征意味,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易经》是中国群经之首,中华文明之滥觞。易经64卦的推演就像极了一个中国结,乾为天、坤为地,分别是红绳的两头,经过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不断配比组合,一幅包罗万象、寓意无限的阴阳图就编织出来了。要看懂这幅庞杂玄奥的64卦图案,阴阳便是打开玄妙的钥匙。循着阴阳二路,胸有乾坤二法,变易、简易、不易就一一在64卦中循序演变,周流不息,大道自然也就在其中了。


[命理哲学8] 中国结·大同心_第2张图片

在历史长河的濯洗淬炼中,中国文化归结起来以儒道为其大端。其余诸子百家,或多或少均受儒道的影响,甚至儒家也曾借鉴学习了很多早期道家的思想观点。以道为阳,儒为阴,儒道思想的相互渗透、作用及融合,造就了洋洋洒洒、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的丰厚内容。这一磅礴的图景,与中国结精美繁复的结面何其相似,与64卦组成的二维排列图何其相似!

凝望令人望而生畏的国学海洋,其实只要把握了“阴阳”二路,捏住了中国文化的“根髓”两端,那么畅游于浩渺的国学海洋,也不至于迷失方向,更不会不得其门而入,不得其门而出。唯阴阳而已。

中国结不仅在寓意上如此贴切地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内核,而且在千百年的流传、演变中,也早已深深融入了中国人的寻常生活,情感寄托和文化基因。

[命理哲学8] 中国结·大同心_第3张图片

乙.中有千千结

一个“结”,道尽了此字的柔情与智慧。正是一丝一吉,之谓道。

結字,由绞丝和吉组成。绞丝当然就是指绳子,以及后来专门编制中国结的红绳。“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崇拜过绳子。据记载:“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龙,可以推想,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可能就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

右边的吉,组成了吉祥的“音结”。用绳子把吉祥、吉利的东西捆住,是人们对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表示。在中国结的形式上这种吉祥的谐音和寓意就更明显了,如把“吉字结”、“罄结”和“鱼结”组合一起成为“吉庆有余”结,以“蝙蝠结”加上“金钱结”,组成“福在眼前”。

“结”字的本意是用线绳将兵器捆绑起来,而刀枪入库又正是吉字的本意。可见这个结是表示和平安宁,没有争端的字眼,所以结组成的词语大都是寓意良好的褒义词,比如许多具有向心性聚体的要事几乎都用“结”字作喻,如:结义、结社、结拜、结盟、团结;男女之间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结”表达,如:结亲、结发、结婚、结合;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有终,于是便有了“结果”、“结局”、“结束”。“吉”是把兵器放在兵器架上,不动刀兵则吉,以绳结维系这吉,这不正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和平?“结”还被先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表意功能,还有记录的作用,和平的契约,记载在纸笔上,这也正是中国历来和平友好对外的传统。

“结”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被人们赋予了各种美好的情感寄托。“结发夫妻”是古人洞房花烛之夜,男女双方各取一撮长发相结以誓爱情永恒的行为。而结饰也早已被民间公认为表达情感的定情之物,如“同心结”,就是最具代表的男女间海誓山盟的信物。有关“结”的诗词歌赋,举不胜数,唐朝的教坊乐曲中,还有『同心结』这个词牌名。

《诗经》里关于结的诗句有:“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说的是女儿出嫁时,母亲一边亲自给她结上佩巾,一边叮嘱她要记住各种礼节的情景。“结缡”正是古时成婚的代称。

战国的屈原在《楚辞·九章·哀郢》中写到:“心圭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这里“圭而不解”表达了他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牵挂。

晋朝的刘伶在《青青河边草篇》中写道:梦君结同心,比翼游北林。

唐朝的孟郊《结爱》更是此中佳作: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

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

坐结亦行结,结尽百年月。

梁武帝萧衍写过两首为人熟知的带“结”诗:

《子夜四时歌·秋歌》

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

怀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

《有所思》

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

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

北宋张先和林逋分别作的两首词,更是把“愁肠百结”倾诉得如泣如诉

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林逋《相思令·吴山青》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结”或许是男女缠绵情思最形象的概括词,未得结成佳侣时,愁肠百结,各种纠结,结婚之后,又得开花要结果,最后追求圆满结局。人类情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就有多么千变万化,真可谓“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而无论男女情感的“结面”图案有多复杂,贯穿始终,起头结尾的,正是男人和女人这一对阴阳。

丙.永结大同心

与时俱进,自强不息,是中华文明的另一大特色。这种强盛的生命力,秘诀就在“结”里。

除了上述谈到的和平,“结”还有联结的含义。积极主动地去发生关系,通过联结获得机会、创新,进而实现发展。联结的前提是开放和包容,主动拥抱世界,打开自己的胸怀。纵观中国历史,主动开放包容的时期,一定是富饶强盛的时期,比如大唐盛世;而一旦闭国锁国,自我封闭,自以为是,则必然导致内忧外患,最惨痛的教训莫过于清末。

我们当下的联结、开放和包容,是主动以东方文明去与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提高。“一带一路”倡议的最终目标就在于此。这是东西方这对阴阳,在地球这个舞台上编织出的人类文明的中国结!

中华文明的主线是道,就是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同出而异名,就是一条红绳的两端,但由此发源了蔚为大观的中华文明。从阴阳角度去观察中国传统文化,就如同捏住两端的线头,只要顺着编织理路一拉,许多东西就昭然若揭。这恰是中华文明的玄妙之处,任一中国文化的细微分支,研究到一定境界,均可以接通天地大道,达到天人合一,这不能不说是阴阳这条曼妙飘逸的红绳所起的道枢的作用。

中国气象,世界大同,或许还需要这个中国结的道枢作用。

以《古诗十九首》之十八作结: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命理哲学8] 中国结·大同心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命理哲学8] 中国结·大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