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8年,玉门关外。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一个身背行囊的男人骑着一匹瘦弱的老马,在戈壁上踯躅而行。
男人身材高大,面容坚毅,光亮的头顶暴露了他的身份——出家人。
这位法师行踪诡异,大多数时间昼伏夜出,还刻意绕过有驻军的烽火台。
一座,二座,三座……
过了第五座烽火台,便出了大唐国境。
以上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起偷渡事件,偷渡客在东亚地区家喻户晓。
他的法名叫玄奘,大家更喜欢称他
1
古代介绍一个人习惯往上报三代。
玄奘,俗名陈袆,
曾祖做过北魏的太守,
祖父出任过国子博士,相当于教育部高官,
父亲当过隋朝的县令。
毫无疑问,这是份非常拿得出手的家谱。
然鹅,
官宦世家的背景并没有荫封到玄奘,五岁,母亲病故,到了十岁,父亲去世。
他只能跟着已经出家的二哥暂住在洛阳的寺庙里。
古佛青灯,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枯燥无聊。
玄奘却发现了一个奇妙新世界,
浩瀚的佛经,读一遍就能记住,深奥的佛理,听一次就能领悟。
他,如鱼得水。
于是,玄奘决定
隋唐时期,寺庙堪称避税天堂。僧人们不用承担杂税,如果是高僧的话,国家还供养30亩地。
朝廷不是傻子。与优渥的待遇相匹配的,是严格的准入制。
当和尚的唯一途径就是,考试。
录取率低的让人想哭。
隋炀帝末年,大理寺卿郑善果奉命去洛阳,组织僧才选拔。
名额14人。
报名者高达几百人。
玄奘年纪太小,连考试资格都不具备。
但他有办法!
考试那天,他一直在考场外磨蹭,成功的引起了主考官郑善果的注意。
郑善果是个看相爱好者,一打量这小孩,骨骼清奇,绝非池中物。
玄奘落落大方,主动向面前的正三品大官描述了自己的理想:
远绍如来,近光遗法。(从远的讲继承佛法,从近的说,弘扬佛法)
短短八个字,每个字都承载着使命感。
郑善果被玄奘的风骨折服了。
SO,连考试都没参加,玄奘就拥有了僧人正式编制。
这一年,他才11岁。
2
26岁那年,玄奘决定西行求法,原因是各宗派对佛经的解释经常出现争议。他要追本溯源。
这是出人意料的举动。
当时玄奘已经小有名气,假以时日,必定成为一代高僧,如此一去却是前途未卜。前往印度,必须过沙漠,翻雪山,途中盗匪横行,瘟疫肆虐。
之前,求法成功者寥寥无几,最著名的是东晋高僧法显,更多的人却籍籍无名,倒在了半道。
僧人义净曾这样形容西行的危险:去人成百,归无十!
玄奘毫无惧色。
他组织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僧人向朝廷申请西行,结果未获批准。其他人该干嘛干嘛去了。
唯独玄奘没有放弃,一个人来到边境。
他做了个惊世骇俗的决定:偷渡。
心之所往,必有回响。
一个叫石盘陀的当地胡人主动投到玄奘门下。在得知师父的意愿后,自告奋勇充当向导,他的朋友还为玄奘牵来了一匹往返过西域15次的老马。
万事俱备。
谁知第一夜,就刀光剑影。
玄奘正在念经。石槃陀突然手握尖刀,逼了过来,靠近十来步时,又转身回去了。如此反复几个回合。
玄奘不露声色,心里却明白这个徒弟动摇了。
道不同,当然不相为谋。
玄奘主动请石盘陀离开,并发誓,一旦偷渡被抓,绝不牵连于他。石盘陀这才悻悻离开。
师徒一拍两散,躲过了屠刀的玄奘只能
大唐和西域之间绵亘着八百里大漠,现在叫哈顺戈壁,古代称沙河,在西游记里被改成流沙河。
这里,目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四季大风呼啸。
没有向导,没有GPS,玄奘在沙尘暴中迷路了,更糟糕的是,他还打翻了装水的皮囊。
危机来的如此直接,残酷,绝望。
玄奘没有退缩,他心里一直有一束光,来自遥远的西方。
那里是佛教徒的麦加,是精神力量的殿堂。
五天四夜未进一滴水之后,玄奘陷入了昏迷。
死亡似乎已不可避免。
此时,那匹不起眼的老马突然发力,驮着玄奘,跑进了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老马识途,神奇救主
都说是奇迹,
我更相信,这是信仰的力量。
3
睿智的高僧,都是手腕高超的社交天才。
你空虚迷惘,他送你一碗心灵鸡汤;
你身体有恙,他为你念经祈福;
你一心学佛,他为你答疑解惑;
沿途各国的国王,纷纷为玄奘打CALL。
高昌王麴文泰,赠与玄奘黄金一百两,骏马三十匹,随从二十九人,还死活拉着玄奘结拜为兄弟。
西突厥可汗,为玄奘找了个通晓西域各国语言的翻译,并派人把玄奘一行护送到阿富汗境内。
最给力的是康国国王,原本信仰拜火教,和玄奘深聊一晚上后,第二天宣布,全国改信佛。
拜倒在玄奘僧袍下的,还有江洋大盗。
西行一路,盗匪出没,玄奘都被抢习惯了。
有一次,他正沿着恒河乘船而行,又遇到了劫持。
这次,危机真的来了。
因为,强盗不可怕,就怕强盗有文化。
这是一伙有信仰的强盗,信奉突伽女神(雪山女神),每年秋天都要向天神生祭一个相貌端庄俊美的男人。
不巧,当时恰逢秋季。
船上有八十多个人,强盗一眼就相中了仪表堂堂,身材伟岸的玄奘。有同行者表示愿意替代法师,被强盗以“撒泡尿照照自己”给打了回票。
这些强盗是行动派,立刻在岸边搭设祭坛。
祭坛下,强盗们磨刀霍霍。
祭坛上,玄奘口念弥勒菩萨。
突然,天地间刮起了龙卷风,岸上飞沙走石,河中波浪翻滚。
狂热的宗教分子都怕遭天谴,一看这天气,以为自己惹怒了突伽女神,马上释放玄奘。
玄奘没有落荒而逃,而是就地对强盗们进行讲经说法。
强盗们先是惊呆了,
然后懵逼了,
最后,被洗脑了,
他们一致决定,扔掉女神,皈依佛门!
4
玄奘在印度求学19年,被戏称为史上最牛留学僧。
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给予玄奘很高的待遇:
出行骑大象,有仆从随侍左右。
一万多人的那烂陀寺,只有十人享此尊荣。
天下不会掉馅饼。玄奘的荣耀是通过辩经赢得的。
辩经是僧人之间,讨论学问,PK实力的方式。失败一方必须付出代价,比如拜胜者为师,也有人重口味,选择割掉舌头。
玄奘先是收拾了一个有名的外道。(佛教对其他宗教的统称)
接着,又在论战中击败了攻击《瑜伽师地论》的高僧师子光。
他,在印度迅速窜红。
当时最强盛的两个国家的国王,戒日王和鸠摩罗王,为了得到玄奘,在恒河两边,摆下象兵阵,差点大动干戈。
印度本土宗教人士不干了。
凭什么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这时,戒日王站出来,力挺玄奘,他出面在曲女城召开了一个全印度讲经辩论会。
主咖就是玄奘。
玄奘也不含糊,宣称
全印度炸开了锅。
一个老外,用梵语讲经辩论,这简直是赤裸裸的上门踢馆子。
辩经大会一下子吸引了:二十个国王莅临,三千佛教徒观战,印度教以及其他教派派出两千多人参与辩论会。
都等着看玄奘的笑话
然鹅,
从白天讲到晚上,
整整十八天,
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反驳玄奘一个字。
经此一役,玄奘被信众尊称为“解脱天”。
这个称号有多厉害呢?
反正翻遍印度佛教史,你找不到第二个。
公元644年,42岁的玄奘放弃了在印度如日中天的地位,回到大唐。
译经工作,贯穿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年。
玄奘的的风格是忠于原文,几乎是逐字逐句的翻译,其严谨求实的态度纠正了近千年来,中国佛经翻译随意删节的毛病。
有人嫌玄奘的版本太过冗长,那是因为没有读过他翻译的《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
……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无有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短短260字,词藻优美,朗朗上口,其魅力光耀千年。
公元664年,玄奘病逝,年62岁。
他,一共翻译佛经七十四部,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共一千三百万字。
庞大的数字背后,是他跋山涉水,差点丧命大漠;是他舌战群僧,横扫印度;是他心中沉甸甸的历史使命感。
鲁迅先生说过,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想,玄奘大师,当之无愧。
-----------------------------------------------------
一场流感,让这篇文章拖了很久,不算太满意,但总算收笔了。
祝各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