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传播》笔记-01

《弱传播》笔记-01_第1张图片

这这本书中,作者试图构建一个舆论世界的模型,以解释舆论是什么,是怎么形成和发生作用的。

虽然有一些案例和比喻有些牵强附会,不少地方不太合理,但是作为一个思考方向,提醒我们去关注传播中的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的关系,从而揭示一些能有效把握舆论走向的切入点。同时,这个理论用来制造“爆款文章”,也是很契合。

作者的核心观点是:现实中的弱势群体,在舆论世界中往往是强势群体;现实世界中有权威的人,在舆论世界里往往是弱势方。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马上提出反驳:现实世界中的的意见领袖,权威,公知,都很有影响力,讲一句话就能传播到上百万上千万的人,他们怎么会是弱势方呢?

要分析这个问题,还是要先弄清楚一些定义:什么是舆论?这部分也是作者理论的核心,在搞清楚什么是舆论的情况下,引出作者的“弱传播”理论。

 什么是舆论?

对于舆论的定义有很多分歧,集中在三个方面:

    1. 舆论是一致还是不一致的?

    2. 舆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

    3. 舆论的主体是谁?

舆论定义的共识:

    1. 舆论是有力量的

    2. 舆论是表达的,没有公开的东西不能称之为舆论

    3. 舆论是聚集的

作者也是从共识中去推演自己的定义:

    1. 舆论是一种关注 (能量特性)

    2. 舆论是能量的释放过程,不是存储。(公开性)

    3. 舆论的能量大小和关注的多寡相关 (聚集性)

最终作者对舆论给出的定义是:  舆论是关注的聚集和表达。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几乎所有的学者和公众意见的操纵者,都同意舆论的含义至少包括四个因素:一是必须有一个问题;二是必须有多数个人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三是这些意见中至少要有某种一致性;四是这种一致性的意见会直接或者间接产生影响”。

首要的点就是,要有一个问题,有一个可供关注的对象,才可能产生舆论。

那舆论的主体是什么?我们常常以为就是公众,以为就是多数人。但按照这个定义来看,任何个人和机构,只要引发了舆论的聚集,就是制造了舆论,就是舆论的主体,不一定是多数人。

所以所谓的民意,可以被启蒙,可以被代表,也可以被操纵。 舆论作为一种利器,是可以被多种力量所用,所争夺的。

舆论关注的问题是一致的,但主体是多样而复杂的,这样也是舆论研究复杂性的来源。

 两个世界 

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你可以触摸观察的世界;一个是传播的世界,信息都是经过二手,三手,通过各种媒介传播到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

“两个世界理论”的开拓者是李普曼,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称李普曼的《公众舆论》一书为启示录,在她的沉默的螺旋理论里,也用到了类似的第二空间(意见气候)。

人们通过直接感知的真实世界获取的信息量,跟信息总量来比如同沧海一粟。我们不得不通过各种N手货来认识世界,虽然所有二手货都值得怀疑,但你跟本没有时间、金钱、能力去验证,你只能认定它是真的,依赖他们。舆论就是存在这么一个传播的世界里,而且是被你关注到的那部分。

每个世界都有其自己的物理定律,舆论世界也有它自己的生存法则。

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强势者虽然在媒介资源上占据优势,但是他永远是少数派,在争取认同的的时候,往往不如有这巨大人口优势的弱者。一切不能满足弱者(迎合或者欺骗)的舆论,是得不到多数人的认同的。 


《弱传播》笔记-01_第2张图片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期分享读书笔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弱传播》笔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