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海底捞,你学不会》

         “2004年,海底捞---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来自四川小县城的川味火锅店在北京开起连锁店,生意异常火爆。海底捞以善待员工和为顾客提供超出想象的服务,在北京餐饮业引起了轰动。”

        看着该书引子里的一段介绍,我在心中思忖,到底是怎么样的善待,能够让员工为顾客提供超出想象的服务。

     带着小小的疑问匆匆翻阅全书,另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海底捞的用心,董事长张勇用心对待员工,员工用心对待顾客。简单的一个用心,却是多少人不愿意做的,也做不到像张勇那样用心到极致。

       为了让离家千里的员工能有家的感觉,海底捞租的是离餐厅近的正规住宅当员工宿舍,而当时其他餐馆服务员都住着北京地下室。不仅如此他们的员工宿舍有硬件配置一应俱全,还有专人打扫卫生,简直就是星级酒店的标准。

        为了让离家千里的员工安心工作, 海底捞不仅解决了员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还每月发放几百元补助给员工父母。 每个月的零花钱足以让年迈的父母们感到欣慰与骄傲---孩子找到一家好公司了。

          为了让离家千里的员工感受到被信任,海底捞对管理人员充分授权,甚至给予普通员工免单权。

       “善待员工”“把员工当成家人一样来对待”“---这种话是不是很熟悉,确实,几乎每家公司都会以此为口号为公司宗旨。可是大多数情况下宗旨口号只是简单地变成了墙上的标语,海底捞却将这些宗旨口号付诸于行动。

         把员工当成家人,让他们感受到被爱,被尊重,被信任,这才是真正的善待员工。于是,员工就以家庭成员的身份参与进来,而且甘愿对家做出最大贡献。

       “学不来,也做不到,不仅仅是经济实力     的问题,而是觉悟还没这么高”这是我的第一大感慨。

        善待员工,仅仅只是海底捞特色中微不足道的一点,最令我动容的是海底捞不仅仅是着眼于解决员工的低层次需求,更是给了这些来自农村的低学历群体自我实现的机会,而这个会是要自己把握的。

    “海底捞员工入职的第一句话就是:双手改变命运。”

     海底捞为他们提供的是一个平台,在这里即便你没有学历、没有背景、没有专长,只要肯干、肯吃苦、肯学习、忠于企业,你也有可能成为海底捞的骨干。

    “海底捞 有近一万名员工,唯一的副总经理(总经理是张勇)是一位刚满30岁的女将,她叫杨小丽。”海底捞出名后,很多猎头公司要挖她,年薪都是百万以上外加股份,但是她都是一句话“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你们不要再来电话了,我离开海底捞什么都不是,我不会离开海底捞的。”

      海底捞成立初期,张勇在一家小饭馆发现了勤快伶俐的杨小丽,那时她18岁都还不到,为了替家里还债只能早早出来打工。19岁她就成为了海底捞第一家店店经理,21岁独立管理海底捞西安店。西安店新开遇60多持械惹事的大汉她一个一米六不到的小女子带头护店,新店刚开没生意她带头贴小广告,贴小广告要被城管抓她又动员员工挨家挨户送豆浆......为了海底捞她就是愿意这么拼命。不仅是因为张勇对她有知遇之恩,也因为张勇对她的信任,还因为她本就是一个勤快伶俐,肯吃苦肯学习的人。

       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了一位我比较认可的门店经理。

       当她刚拿到书时很开心,她的工作正好遇到难题,她希望能在书中找到答案。当时我看到她发了一条朋友圈表示感谢。

       又过了几天,她的朋友圈又有了一条关于这本书的信息,是复述书中内容的“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聪明人用你的大脑,正常人用制度捆绑你的大脑,我们常常认为是因为市场竞争,商品陈列,品项不新鲜而流失客源,殊不知大部分原因是我们每一个管理者每一个员工在工作时没有正确的使用大脑。”配图是印有黑体加大字体“把员工当家人”那一页。

       又过了一个星期,她朋友圈的画风开始变了。“感谢你给我上了如此生动的一课,人就该活得现实,别Tm的以为别人给你颗枣就……以后别再愚蠢!”配图是关于信任的那几个小篇。

        我很希望她能够坚持继续往下阅读,她会知道张勇的信任是给哪些人的,那些人身上都有什么品质,她也会发现原来把员工当家人的张勇对待自己创业初期的合伙人兼好友是那么的无情,辞退自己妻子和合伙人夫妻双方时又是那么的决绝。

       海底捞,之所以能够成功,张勇是关键。张勇创办了海底捞,带来了一阵模仿海底捞的狂潮,那么张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敬请下回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海底捞,你学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