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又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个小转折

这几天大学的学院群里在做通讯录,收集毕业三年后大家的电话和职业。法学院有四个法学班一个社会工作班一共两百四十多个人,我们社工班占了二十七个,除了几个班干部外大多同学都被边缘化了,上学的时候是这样,现在也是。所以现在通讯录上一大片检察院法院律师事务所:

可能又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个小转折_第1张图片
像这样

好像很厉害,大家都去了公检法,可是好像又不那么好玩,年纪轻轻的生命浪费在了小县城。

我没有写自己的联系方式,第一大学玩的好的朋友私下关系已经很好了,别的我也不太想打交道;第二我正在找工作,实在没脸写待业;第三第二点是重点。

我怎么又待业了。

现在的问题是我不仅又待业了,而且面临着不知道该如何择业的困境。这个困境引出了另外一个重点。

我怎么来厦门了。

92年,在南昌呆了3年电视台,然后去上海做了10个月广告,来厦门之前月薪10k,自己并没有特别满意,但是好像比周围的部分朋友稍微高一点,飘飘然的时候有点自满,清醒以后我把问题归结于自己学历太低。除了不想去乡镇机关单位和国企以外没有明确的求职目的,好像比较中意文化影视和互联网产业,想和有文化有思想有眼界的人做同事以便自己学习和提升,想做有意义的工作,却无法给自己的意义下定义。现在想想,可能是自己的对价值的理解还不够,解决这个问题不知道该走一字路线还是丨字路线。啊,有点迷茫…

来厦门是想创业的。在上海的时候觉得公司弥漫着混吃等死和浮躁不安等复杂气氛,我觉得员工这样不踏实对工作很不好。抱着打工一辈子也买不起房和想让自己想法落地的美好愿景,我来到了一个拥有全中国最缤纷的产业带之一的省份—福建。接下来再次失败。自身的专业沉淀,人脉沉淀和资金沉淀,我还没想明白这三点对于创业的重要性怎么排序比较好,反正就不多的身家投进去了才意识到,现阶段的创业对我来说才是最不踏实的事情。大概被自媒体洗了脑,我把时间自由回报丰厚当成了创业最优沃的回馈,殊不知那只是我为了逃避朝九晚五和强行证明与众不同而给自己打的一针麻醉剂。

总结:扎不深根长不高个

还是得回到现实,好好工作。可是按照刚刚写完择业的理想,我好像不太能在厦门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不像当初刚去上海找工作的情形,喜欢的工作一天可以投十多家,面试电话扎堆打进来。现在找了十多天了,简历才投出去三份,其中还有两份没被查看过,以至于我焦虑到现在还没睡,爬起来写了这份面试后记。

面试的职位是某动漫的媒体运营,面试官应该是直属领导。插一句题外话,四个月前就给我发过面试邀约了,如今找工作结果这个岗位还在,心里不免猜想这个岗位这四个月到底发生过什么。面试不理想,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准备不够充分,以后在回答面试官问“之前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的时候记得回答“是活动的效果”而不是活动的执行,是我站的角度不够高,不过也正好,去了才发现不是我喜欢的公司。

于是美图成了我最后的希望。去不了怎么办呢?要撤回上海或者杀去北京吗?

回到文章最初的大学通讯录。高中毕业填志愿的时候因为听了隔壁姐姐的说法就报了法学院,结果上学了才发现砖头一样法学课本是比《存在与虚无》还要让我痛苦的事情。还好大二开始分了一个社工班让我逃离了苦海,但后来审视这件事的时候我把错误的原因归结为没有尝试继而没有选择。在我独立以后,就变特别开始要求多项选择起来。在南昌的时候想着大城市会不会更好,去了上海觉得广告会不会更好,我迫切的想要了解更多,想要选择更多,想多而全的接触以后再选择一个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做到好而精。这个思路是对的吗?如果不是那对的又是怎样呢?

我快想破脑袋了。

这个问题如果拿去问人有两种答案我大概能预计的到,我不太和别人商量事情,也不太听别人的意见,孤高心理作祟,同时也觉得无法感同身受的建议没有意义,而感同身受是根本就是个伪命题。

而现在,我知道正确的是世界上没有做错的决定和无用的经验,有时候走在弯路上反而开始深刻理解了那些原来只知道字面意思的道理,就像虽然知道疑是银河落九天,但只有真正到过了庐山,它才会从你的想象中真实起来。

最后一个教训,不是去找为了凸显自己的特别的工作,而要在自己选择的工作中踏实到特别起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可能又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个小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