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这件事,仅做到及格,已堪称优秀

2015年12月,怀孕九个月,我患上了育儿恐惧症。

只有这件事,仅做到及格,已堪称优秀_第1张图片
爱笑的天使

大外甥女圆圆,小外甥女奇奇,是一对人见人爱的可人儿。

但她俩在一块,就是一对愤世魔王。

圆圆拿起小火车,奇奇要,且动手就抢;

姐姐好不容易安抚好圆圆,让她拿新玩具,奇奇又捣蛋,再次开抢。

循环往复,哭闹不止,再无宁日。


晚上9点,奇奇睡了,我打开电视,想要借影视剧消遣一下。

圆圆跑过来说:“爱姨,我要看《爱探险的朵拉》。“

没办法,帮她搜索好动画片之后,我拿起IPad看《请回答1988》。

这时妈妈和姐姐,也忙完家务,加入进来。正在兴头上,圆圆说我也要看IPad,动手就抢。

我顿时恼怒不已,火冒三丈:

“你到底想怎么样?电视也要看IPad的也要看。都给你看,那我们看什么?”

姐姐不动声色,温和地问圆圆:“你是要关掉《爱探险的朵拉》呢,还是要看IPad?”

说来奇怪。圆圆停下来手中的动作,仔细的考虑着,说:”那我还是要看《爱探险的朵拉》。“


看到姐姐巧妙的化解了冲突,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把一些无端的个人情绪转嫁给了圆圆。

这其中有对即将出生孩子的迷惘,也有对姐姐疲于照顾两个孩子的担忧。最更迫切的是,将来怎样迎接和对待肚子里的小家伙,我脑袋几乎一片空白。

怀孕期间也曾刚看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但作者总结的是孩子从出生到大学,一二十年的成长历程。对我这种新妈妈困惑的幼龄儿童的教育问题,缺乏针对性。


即便是孩子出生之后,我也是懵懵懂懂的。直到2016年7月,拿到60分妈妈月华写的《别等孩子长大,才后悔你现在做得太多》,我总算找到了适合自己,并专属于幼龄儿童的教育指南。

作者月华作为青少年心理咨询师,心灵成长导师,母婴杂志专栏作者。她以心理学大师唐纳德·温尼科特提出的60分妈妈的理论为基础,并结合自己孩子0到7岁的教育实践集结成书。

这本书给我树立了系统的育儿观念:

只有这件事,仅做到及格,已堪称优秀_第2张图片

第一步:心理建设——觉察并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如我一样的新妈妈之所以焦虑,就是对自己有百分之百的完美要求。

既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打造良好的物质环境;

又希望做好榜样的力量,能成为孩子精神追求的标的。

60分妈妈的理念就是“做妈妈的够好就好,不必尽善尽美”。

孩子多早来都不会早,多晚来也不会晚。

因为无论何时,你都不可能完美成超人,解决他一生的需求。

即便你能做到,也有可能会在你的全能中断送了孩子的一生。

因为你剥夺了孩子自主体验生命过程的机会和权利。

60分妈妈首先是要承认自己是一个普通人,

面对养育孩子也有无能的时候。

先从心理上纾解自己的压力,才能找方法去应对孩子成长的各种状况。


第二步:学习专业——了解孩子每个阶段不同的基本需求

新妈妈焦虑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教育孩子是一个未知领域。

妈妈们跳出了自己熟悉的工作和生活范围,踏出了舒适区,需要重新学习专业知识,才能应对。

即便是养育孩子也要知己知彼。

《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得太多》一书中,介绍了每个阶段孩子的基本需求。


0~3个月:需要全心全意的关爱。此刻,面对孩子的需求,要百分之百的及时满足。

3个月~一岁:自我整合期。需要妈妈全心全意的爱和关注,帮助孩子度过这个阶段。

1到~2岁:自我意识形成期。这个阶段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开始。每天都在经历小挫折和困难。此刻,妈妈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接纳,可以培养他一生的信赖感和幸福感。

2到~3岁:人生第一个叛逆期。此时孩子不仅会和大人对着干,还会和自己对着干。妈妈需要在讲求方法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按照他希望的方式,帮助他,让他尽情探索,从而建立他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3~4岁:初步走上社会。孩子开始急于掌控外部世界。妈妈需要”用心来呵护,用头脑扶养“。在日常生活中,用行动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爱她。

4~5岁:爱和规则并存。此阶段孩子自控能力很强,更敢于探索新的环境和事物,也“爱干坏事儿”。很多时候,孩子自己都受不了自己的不听话,但是又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他会有意寻求生活中的规范和规则,所以这个阶段是为孩子立规矩的最佳阶段。

……


第三步:平和应对——接纳状况频发的熊孩子

孩子的成长史是一部试错日历,每天他都会制造状况。

妈妈要做的并不是一个消防员,随时救火。

而是一个安全员,接纳他跌跌撞撞的探索过程。

信任他自身具备的生命力,随时保障他的生命安全。


我遇到的第一难题就是,娃娃赖在肚子里不肯出来。

一般39周孩子足月诞生,我家宝贝到41周还未动静。

医生强烈要求入院,住院单已经开在手中好几天。

我期待顺产自然分娩,害怕因为推迟发作,医院催产或剖腹。

当时我就抱定一个信念,孩子一定会在她认为恰当时机的来到这个世界。

所以我一直等到见红才正式住院。

事实验证了我对孩子这份坚定的信任。


第四步:给予自由——40分的留白,60分的呵护,100%的爱

微博上流传一则外国幼龄宝宝学习游泳的视频。

宝宝不足一岁,端坐在水池中。妈妈在前方用拖鞋引诱。

宝宝前倾抓鞋,一头栽进水里,打了个翻转,仰面浮上来。

她吃力地滑动小手小脚,口中吐水,眼睛不断看向妈妈。

即便是呛水,妈妈也让宝宝坚持了将近两分钟,才将她抱起。

中国妈妈都知道,宝宝凭借本能,在水中都不会溺毙。

但真正做到这样“忍心”地成长引导,非常少。


随着不断成长,吃饭难、分床难、如厕难、零食王、爱咬人、爱撒谎、偷东西……

每个孩子几乎都将一一经历。

此时,妈妈需要胸怀100%的关爱,却只用60%的行为进行引导和呵护,给孩子留下40%的空间来探索这个无边的世界,这是作者月华交给妈妈的一把尺子,来把握育儿的尺度。


第五步:断舍离——目送孩子一步一步地离开

育儿的终极目标,其实是孩子的独立。

当孩子真正成长为一个内心充沛、自信、勇敢,外在开朗、阳光的青年,

60分妈妈将逐步退出他们的生活与工作。

他们将占据人生舞台的主场,对上回馈养育之恩,对下传递关爱。

即便是新妈妈,也要做好孩子分离的准备,这是育儿的长远目标,

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积累。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生命过客。

妥妥地迎来,稳稳地送往。

才是生命真正的循环。

你可能感兴趣的:(只有这件事,仅做到及格,已堪称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