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西村坊古民居

古民居是历史长河中文化多样性的物质表现,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一方面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人居环境;另一方面,还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固有价值。

新宁·西村坊古民居_第1张图片

西村坊古民居是典型的清代早期砖、木结构建筑,坐落在湖南省新宁县一渡水镇,依山傍水。西村坊古民居始建于清乾隆十七年,其木材、土石均来自当地,转料、石灰、青瓦等都是就地烧制。据湖南三溪《李氏族谱》的记载,西村坊古民居是由李氏第十六代祖先,清代朝议大夫李景昌主持修建的供族人居住的场所,于乾隆二十五年竣工,距今已有将近300年的历史。

新宁·西村坊古民居_第2张图片
西村坊全貌

清乾隆二十六年至乾隆三十年先后建成了民居前的“李氏宗祠”和右前侧的“李氏会馆”。由此,一个集能工巧匠精雕细琢,选址环境优美,布局精巧合理,形制古朴大方,将自然和人文融为一体的传统古建筑群村落典范诞生在山环水绕的西村坊。

清嘉庆十年始建回溪桥,嘉庆二十一年一座古朴典雅、精巧玲珑的重檐木构风雨桥,横跨在西村坊古民居左前方百米远处的回溪小河之上,与民居、宗祠、会馆组成一个完美的古建筑群体系。

新宁·西村坊古民居_第3张图片
回溪桥

西村坊背依翠绿挺拔的蜈蚣岭,俗称“后龙山”,面临蜿蜒清秀回溪河,村北一座精美的回溪桥横卧溪流之上。整个村落外围山拥水抱,地形地貌呈现为半圆形,乃属阴柔之美;而村落内部的巷道则纵横交错,方正笔直,呈现出刚正之质。中华传统文化中外圆内方,刚柔相济的思想在西村坊古民居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同时,西村坊古民居地势后高前低,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呈围合的形态,小河贯穿村前,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反映了儒道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回溪河

西村坊建筑群雄伟古朴,每座院落外为青砖马头墙,内为木结构。每栋房子正屋面阔三间或五间,明间设神龛并供奉祖先牌位,为祭祀和议事之用,次间和稍间为居室,两厢为厨厕和杂物间。两厢之间以砾石团花铺设两个狭长的天井,前廊左右相通并侧门向外。其中侧门均用青石大条柱做门框,上方有设计精美的屋檐装饰。每个门口置有精雕细镂的二方憩脚石,很有特色。山墙影壁上装饰的彩绘壁画,或为人物故事,或为奇珍异兽,虽年久斑驳,仍不失其光彩。

新宁·西村坊古民居_第4张图片
新宁·西村坊古民居_第5张图片
新宁·西村坊古民居_第6张图片

古民居前后正屋均为悬山顶,穿扦枋、柱瓜榫卯连接。廊道、天井、台阶、柱基为大理石精凿而成,镌刻其上的花鸟草虫、飞禽走兽等图案,古朴典雅,生动活泼。隔扇、花窗精雕细镂,其花草、动物等图案栩栩如生。板壁楼面均为木板装修,做工细腻。主体木构件上多有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历史典故等木雕和石雕,龙凤呈祥、福禄寿、喜鹊闹梅、仙人云游等图案,构图朴实缜密,神形兼备,刻技流畅精致,不失为湘西南地区古民居建筑精湛技艺的典范,木雕艺术的珍品。

新宁·西村坊古民居_第7张图片
新宁·西村坊古民居_第8张图片

古民居前的回溪桥,横亘于回溪河上,为三墩两口木架跌梁式廊桥。桥全长21.6m,面宽3.6m,高4.56m。廊桥为四柱三间穿斗抬梁式木构架,重檐悬山顶。廊桥中部及两端配置阁楼式桥亭,亭为重檐攒尖顶,翘角飞檐,覆青瓦,高出桥身约1m。中亭内设神龛供桌,为路人祈求神灵庇佑之所。端亭门额上方各悬金漆木匾一块,楷书“回溪桥”。桥身两侧设围栏、坐板以供行人歇息。梁枋为或雕或镂的艺术构件,图案古拙,工艺粗犷。廊桥虽显得不大,但很精致,里面的梁架都有雕刻,在中间的脊顶上面题有工匠的名字,仅这两点,在全国并不多见。

新宁·西村坊古民居_第9张图片
新宁·西村坊古民居_第10张图片
新宁·西村坊古民居_第11张图片

整体上来看,西村坊古民居主体三纵三横排列,组成九座风格各异,既统一又相对独立的四合院落。在建筑形式上,数十垛封火墙纵横层叠,错落有致。在平面组合上,或正方形或长方形,封闭型外观,筑山墙围合,布局规整。

新宁·西村坊古民居_第1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宁·西村坊古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