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

           刚开始学着写书评,写其他书还会照葫芦画瓢,可是到了《文明之光》这里就根本写不下去了,就像一个被惊呆的小孩,张大口,看着一幅震撼自己的历史画卷,觉得哪里都精彩,却不知从哪里说起。

       无知局限了我的想象力,地球这个老爷爷寿命可真长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在它面前被浓缩成了一小时,一年之于一小时呀,一小时之于几千年,这个数字就直接把我搞蒙圈了!最大的感想就是,人类太渺小!跟地球爷爷这里比起来,哪有什么永恒,哪有什么千古,都是浮云!

      我情不自禁地想象,在距今七千多年前的古埃及,荒凉一片的沙漠上,一群古埃及人拖家带口艰难地跋涉着,就像一个狼群在寻找栖息之地。漫漫无尽的旅途一点一点消磨他们的希望,没有吃没有喝,不断有人累死、渴死、饿死,剩下孱弱无力的人们还要面对兽群的袭击,就这样,人群越走越少……

      这时,有人看到一条玉带突然出现在远处,仿佛从天而降,玉带两侧绿树环绕,一片生机,有野果果腹有大树遮阴,于是人们知道,他们得救了!因为他们看到的是古埃及文明的母亲之河——尼罗河,她于贫瘠荒凉处缓缓流淌,宁静而慈祥,象征着希望和富饶,是上帝送给人类的生命之河。

     古埃及人在尼罗河两岸安营扎寨,种上一些农作物并开始过日子,然而尼罗河并非永远这样温柔,每年洪水都会如期而至,许多生灵被洪水卷走,不复归来。

          幸存者悲伤之余发现洪水所过之处,来年土地会更加肥沃、繁茂,动植物更茁壮的成长。原来,正是这看似无情的洪水滋养了这一方土地,于是聪明的古埃及人摸清了尼罗河母亲的脾气,准确的判断出洪水到达的时间和边界,洪水要来时便躲到安全地带,洪水一过就抓紧耕种,正是在这一场又一场的人河游击大战中,人类不但用智慧保全了自己,还发明了文字,创造了文明。

    古埃及文明有多辉煌,有多神秘,相信不用我赘述,那是奇迹中的奇迹。让我膜拜的是他们的开拓精神,这种精神尼罗河两畔有、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有、古老的东方同样有!正是在此基础之上,科技文明于近百年的时间迅猛发展起来,我们也终于过上了祖先们做梦都想不到的幸福生活。

       影响世界文明的东西有很多,但《文明之光》花了很多篇幅来研究的却并不是什么“四大发明”,而是不当吃、不当喝,不能给我们遮风避雨的——瓷器。看起来有些离谱,但吴军博士却带领我们从一个小小的瓷器入手,从瓷器发展历程和竞争情况,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中国制造,为什么兴盛又为什么衰败。

         曾几何时,中国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得天独厚的高岭土发明了瓷器、并在唐宋时期大放异彩,令日本人、朝鲜人、欧洲人垂涎三尺,也让大宋王朝赚了个钵满盆盈。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大中国在动荡不安中走向衰败,中国制造以早全球其他地区六七百年的优势被日本、欧洲强势反超。

         这本书详细的分析了瓷器的兴衰更迭,我印象最深的是德国人伯特格尔为了研究瓷器前后做了上万次实验,并且把实验结果详细记录以供后人学习研究,英国人韦奇伍德做了5000多次实验研究新瓷器,同样有记录。而早先的中国的烧瓷大师傅们技术不可谓不高超,却没有一个被后人记住名字。因为他们只靠“徒弟带师傅”的方法将经验传辈,很多的关键技术甚至故意不记载,宁肯带进棺材,就这样,很多先进技术无法传世,狭隘的个人主义阻碍了瓷器的发扬光大,慢慢地被世人放弃,从中国之光变成了中国之“伤”。

       如今,欧洲人占领着世界高端瓷器的90%的份额。那些古代风光一时的瓷器大师们若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由自私狭隘的瓷器大师傅们,我想起了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想起了写《史记》的司马迁等数不胜数的伟大人物,他们临终前担心的恰恰是怕后人看不到他们的著作,不为是为流芳百世,是因为他们留下的都是有用的东西,能够造福万代!

           所有的文明进步,离不开牺牲,离不开奉献,打开世界历史,无数的人物出现在我们眼前,每一个名字都如雷贯耳,但你可知,每一个被我们记住的名字背后又有多少被遗忘的无名氏。时过境迁,他们或许并不在意是否被记住,但是他们一定想知道,他们的心愿是否达成,他们的子子孙孙是否越过越幸福,他们的家族是否越来越昌盛。

       文明这束光实在太耀眼太神圣,我所能理解的又实在太少,只能怀着一颗敬畏的、感恩的心来向我们伟大的先人祖辈致敬!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