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何老师的学习群 每天都要做任务,前几天太忙,今天恶补以前的作业,第4天的作业是:查看三本书的目录,完成章节与差距关键词的连线
我是一个很专一的人好不啦,我从来都没有和别人3P过,你叫我和书玩3P,哦不,还是4P!
何老师,真受不了你这个小妖精!纯洁的我都被你带坏了!
不就P书嘛有什么受不了?是因为长时间P眼受不了吗?
不好意思,让你们误会了 重新断句:是因为长时间的P,眼受不了吗?
这当然不是因为长时间peruse,眼受不了,是我的价值观受不了,我想起曾国藩老先生曾经倡导的读书方法:读一不二,读完一本再读第二本,不要同时和两本书发生关系。
不要认为桌子遮住了你的大长腿,我就不知道你这两只脚是踩在船上的。
好吧!我也想做个脚踏两只船的小人,毕竟比较高效嘛!就按照你说的做。
乍一看这个书的名字,这是多么有干货的啊!
一看目录,晕了!说好的学习路径呢?
完全是打着给我们讲营销和运营的旗号,给这些品牌做软广。
真受不了了,这样的目录哪里看得出和我目标的紧密联系。
换另外一本书看吧
何老师你骗人!你的套路不适合?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中国人写的,不论目录还是内容结构化都不强的,没有明确路径的致用类书籍怎么读?而且,我相信这样的情况,会是大部分人都要遇到的,尤其是很多领域,参考的书籍本来就不多时,完全没有选择余地,怎么办?这书就不读了吗?
只能用最笨的方式边读边摘抄了,抄下对我有用的部分,最后自己来整理!
突然想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看过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高效能人事的七个习惯》《关键对话》《第三选择》都适合查字典式的学习套路,为什么中国人写目录就不爱按套路来?中国的作者和国外的作者,思维方式差异这么大?
突然想起荀子,他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他提倡君子做学问,要记在心里,慢慢感悟,慢慢感悟,再慢慢地感悟,只有小人才像何老师一样,现学现卖。所以,中国的专家为了帮助读者悟,就把能讲明白的,讲委婉了!这才感觉自己是个布道而不仅仅是授业的君子,何况,讲的越模糊,覆盖面越广,(好比你去算命,他答案一定是很模糊的。)这越容易和更多人结缘,让更多人"收益"!
于是看到很多专家,在培训的时候就聊各种无比宏观的东西,没有路径,而何老师这个小人,在《知行力》工作坊里是讲具体方法的,哎呀,我感觉一下就完成了最后一课的作业!质疑、比较、反思。
今天的作业完不成了,做了“质疑和反思“的作业,再帮何老师做个广告吧!
课程完了,还有持续的任务!长达3个月,让你把学习的新习惯变成好习惯!
一想到还有3个月,何老师,真受不了你这个磨人的小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