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

今天下了一天的雨,尤其是下午,雨线比以往要密集很多,把天地交织起来了。本来打算写一篇和雨有关的文章,但是想想看,以后写也可以,还是写一下家人,这是重点要写的内容。

我的爸爸很瘦很瘦,精瘦的那种,个子好像不到1米7,体质也就100斤多一点吧。我妈妈就胖的多,基本上稳定在160-170斤之间。所以他们一起外出的时候,会形成强烈的对比。

爸爸和妈妈同龄,都属蛇,都是60年代出生的,都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

爸爸很能吃苦,用别人的话就是很能干,为了家,像小毛驴那样拼命。

小学6年,爸爸基本上一直在村子北边砖厂剁坯,具体的工作就是把晒干的土坯用那种小车拉到一个地方,剁成一个大剁子。主要目的可能是为了防雨,存储起来,满足一年的烧砖储备,因为天冷的时候不好出坯。那种土坯一块有3,4斤吧,一车大概有1,2百块坯吧。这种活很消耗体力,爸爸基本上每天从早上7点干到晚上8点,中午回家做饭吃,休息一下。他力气也很大,干起来不吃力,夏天也不怕热,而且工作过程中基本上不用喝多少水,因此很少上厕所。小学期间每年寒暑假,周六日,在给妈妈在集上看摊儿之前,我和弟弟要去砖厂给爸爸帮忙,就是有两辆车,爸爸把一辆车拉走,在他回来之前,我们要把这辆车装满。当时感觉也还好吧,偶尔一次搬4块上车,累了就一次搬两三块,基本上都能提前完成任务。不过有时候会逞强,坚持一次搬4块,结果导致小拇指有点变形,现在两边的第一关节,还有点弯曲的痕迹。上学的时候,爸爸就要自己去,总的来说,我们帮忙也很有限。

在农村,当时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就是有力气,能干活。爸爸很年轻的时候就很能干了,忘了大伯说爸爸是16岁,还是14岁,就能一个人挖掘一个土石方,就是挖一个一米见方的土坑,这是特别消耗体力的工作。

在去砖厂之前,爸爸还做过小买卖,鸡蛋和水果之类的,没有做太好。初中的时候在冬天的时候还会做一种叫“搁着”的豆制品,和凉皮一样,在锅里摊成一大张,不过它是半熟的,还要再加工才能吃。“搁着”就是用那种白皮的做豆馅儿的豆子做的,我们管这种豆子叫“爬豆”,因为它是滕蔓植物,需要攀爬在其他植物上面,就得此称号。“搁着”一般用来炖着吃,逢年过节的时候,还会在里裹上稀面,用油炸一下,做成一种叫“搁着签”的食品,味道很好,我喜欢吃。一般在冬天做“搁着”,做好之后,爸爸一般回去卢龙那边去把它卖掉。因为卢龙离我们村很近,也就十多里的路程,到滦县的县城,要30里路呢。其他季节,爸爸也和妈妈一样,去追集卖布头儿。我也会去给爸爸看摊儿,记得有一次去追安各庄集,刚下完雪,要骑行十几里录才能到,半路上我手冻得很,爸爸说要给我捂一下,结果发现,他的手也很凉。北方的冬天就是这样,冻手冻脚冻耳朵。

应该是从高中的时候起吧,我去县一中读书,爸爸想多赚点钱,就去唐山打工,当时是大舅带着他去的。爸爸没学过瓦匠和木匠,但是力气,于是做起了装卸。因为身材很瘦小,开始的时候别人要些不重视,觉得爸爸可能会吃不消。但是结果出乎意料,爸爸的力气大得惊人,普通的物品没问题,一袋50斤的白面,没问题,100斤一袋的水泥也可以,有时候几个人要一天把一火车车厢里里的煤给卸下来。最累的一次应该是抗100斤一袋的水泥到5楼吧,很多人吃不消,爸爸也能坚持下来。单从体力来说,爸爸确实付出了很多汗水,吃了很多的苦。他自己说干装卸主要是腿部要有力量,他平时没事的时候就会做蹲起,据说最多一次好像是做了300多个吧。这是个好习惯,这样他腿部很有力量,身体也很好。

爸爸是爷爷奶奶最小的孩子,因此奶奶特别疼他。他们小的时候,当时经济很困难,都要给生产队干活,当时一家人一年好像也就分配给2进花生油,逗舍不得吃,比现在芝麻油还金贵,就是做面条的时候,煮一大锅,快出锅的时候,在上面滴上几滴。过年的时候,按人头,每让给二斤肉,大年三十那天,做一顿饺子吃。白面也很珍贵,过年时候省下一些白面,在春夏时节,奶奶用贴勺子当锅,给爸爸炸一点面丸子,这是当时她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了,两三岁的孩子最需要营养。当时二伯也还小,属虎的,也就比爸爸大三岁,为了怕他哭闹,就让二姑把二伯给背出去,带他到别处玩耍。因为特别被奶奶偏爱这个事情,爸爸一直觉得自己亏欠哥哥姐姐很多,尤其是二伯,所以他和他们关系一直很好,和二伯的关系最好。二姑嫁到村里,爸爸也经常去他们家里待着,因为二姑夫力气大,也是一个“好汉”,爸爸对他也是十分的尊重,甚至有些崇拜。当时那几年,二姑夫混的很好,在北京打工的时候,赚了不少钱,底气也比较足。

爸爸的缺点就是脾气很暴躁,多疑,爱斤斤计较。爱翻我的书包,妈妈也差不多,爱看我的日记。他们倒是很相似,控制欲都非常强。

不过说实话,在我上大学之前,就是我初中高中那6,7年时间吧,爸爸其实在情感上是被妈妈给绑架了。妈妈教育我和弟弟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对于爸爸也会硕类似的话,不过是换成了别人的男人怎么样之类的。效果自然不明显,妈妈还有另外一手,就是给爸爸“找活干”,就是说虽然打工回家,但是不能闲着,就算是把茅坑清理干净,或者打扫院子,有无数的活要干。爸爸当然不愿意,一年好不容易休息几天,两个人都是火爆的脾气,都是一点就着,争吵就在所难免。然后妈妈嘴还特别碎,和其他女人一样,喜欢不停地唠叨。总之,软硬兼施,爸爸基本上一年有300天以上不在家,也就种地,收秋,过年,回来几天。其实也是蛮辛苦的。

我后来仔细考虑了一下,这其实间接反应了两个人经济地位的变化。在高中之前,基本上都是爸爸赚钱比妈妈多,因此经济地位高,说话有分量。高中之后,妈妈追集赚钱逐渐赶上,甚至超过爸爸,经济地位也提升了。这样就有足够的资本和爸爸抗衡,因为他们是相亲认识,不是自由恋爱,没有深厚的感情基础,所以主要就是经济实力的博弈,在我看来,他们确实是不错的合伙人关系,共同经营我家这个公司,但是两个人不能长时间在一起,久了必争吵,又反应了感情上的缺失,因为谁也不愿意妥协。

现在爸爸还在唐山打工,主要还是做装卸,不过回家的时间多了,毕竟还是岁数大了。

先写到这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