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共享”的“故事”还能讲多久?

继共享单车后,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产品纷纷面世。日前,共享篮球平台“猪了个球”宣布完成千万级Pre-A融资,共享充电宝“街电”获得聚美优品3亿元的投资,共享充电宝“小电”、“来电”分别获得投资方2000万美元A轮融资。共享雨伞、共享玩具、共享服装等都进入了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体系。那么,这些共享产品都靠谱吗?他们是真正的共享经济吗?

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曾给创业者贡献过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在当前的新经济创业领域,共享经济应该就算雷军口中所说的那个风口。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服装等等,不一而足,不得不让人感慨,在当前的共享经济领域,真正实现了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创业者做不到

作为一种创业模式,共享经济的兴盛,固然体现了投资者和创业者对共享理念的认同和青睐,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新经济的热度,但如此多的创业大军与资本全部抢占共享的山头,在另一面,或也说明,当前好的新经济模式,其实仍是缺乏的

共享能够发展为一种经济形态,其用户规模和使用频次至关重要。现实中,不是每个可以共享的物件都会像共享单车这般有如此大的市场需求,能够支撑出一个成熟的市场。有人说,这是资本的事,无需外人操心。

但从社会收益的角度讲,创业创新领域的“乱战”、“混战”,恐怕不能全部视为是必要的“学费”。而更有观点指出,资本看重的并非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本身,而是押金和支付入口。一旦过于倚重于对押金和支付入口的“垄断”,其社会风险更是不容低估。事实上,此前一些共享单车就暴露过押金周转困难的问题。


“花式共享”的“故事”还能讲多久?_第1张图片

泥沙俱下的新经济创业大潮中,新兴企业的管理能力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在投资界,有个段子:要得到资本的青睐,得先学会讲故事。可创业终究是创业,讲故事的能力能让投资方买单,并不一定能让市场买单。何况,现在连投资方估计都不怎么再相信“故事”了。

这话虽不无调侃,但新兴创业公司的管理能力与制度构建,确实是个现实问题。虎嗅网最近就报道,某实名社交平台上,某共享单车前员工爆料称:这个公司从高层到基层,贪腐现象严重。不管是否属实,创业公司被爆出如此内幕,多多少少或都折射了内部管理的危机。

其实,不止是对当前共享经济的“租金”依赖模式,外界多有“审丑疲劳”,连其是否属于真正的共享经济,也受到了质疑。按照通常的理解,共享经济的核心是“使用而非占有”,其模式是陌生人之间闲置物品使用权的暂时转移。然而现在这种共享经济模式,大多都是由公司依靠投资人的资本购置一批物品,用户再以缴纳押金的方式租赁使用,实质上更像是过去租赁经济的翻版,只不过这一切都是在互联网上完成。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创业者也好,还是社会舆论也罢,对当前的所谓共享经济,都有必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能过度沉醉于新业态的概念虚荣之中。

当然,任何一种新业态的兴起,往往都会伴随着由寂寞到兴盛到泡沫再到泡沫破灭,又复归平静的过程,共享经济的发展应该也不例外。对于其中所可能存在的问题,乃至泡沫与水分,社会应有适当的包容,也无需期望由行政部门来出手干预。但任何一个行业的泡沫多了,终究不是好事,泡沫破灭的代价,也难说只是投资者与创业者个人的私事。

甚至,具体在共享经济上,还应警惕共享经济泡沫的破灭,所可能对真正的共享经济乃至整个新经济产生污名化效应。

市场不相信眼泪,但市场对“故事”的信任,可能也不会太久。共享经济,是时候尽早走出由故事、概念与资本堆砌的泡沫之路了。

本文来源:光明网,作者:郝昆,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疑虑,请联系绝活传媒小编。【绝活传媒(58557695):专业的网络营销服务提供者,专注于品牌营销、品牌营销培训、绝活专访,致力于打造行业第一品牌。如果你还有品牌推广的妙招,不如关注公众号来一起分享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花式共享”的“故事”还能讲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