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到底应该在什么位置为美军飞机加装装甲?

2017年10月28日 Lee公子 摘录于《黑匣子思维》(第二章)

这个案例对于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分析现象、发现问题本质,有重要的启发。


美军给瓦尔德的任务是帮助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当时,轰炸机飞行员在欧洲执行任务时的风险极大。战争最激烈时,一名飞行员执行任务后平安归来的概率仅仅略高于50%。军事史学家凯文·威尔森(Kevin Wilson)甚至写道,这些勇士“在出征前就已经化身幽灵”。

指挥官们意识到,必须加强战斗机的装甲,以抵御来自地面和空中的炮火攻击。但问题在于,不可能为整个机身加强装甲,那样会导致飞机太重,无法起飞,即使起飞了也会失去灵活性。瓦尔德的任务是找出机身上最需要加强装甲的部分。

军方为瓦尔德提供了大量的资料。美国空军详细检查了返航的飞机,评估损伤情况,研究如何应对。

这是典型的黑匣子思维模式——军方从负面事件中收集信息,试图增强战斗机的安全性。

空军指挥官们欣慰地发现,损伤的模式十分清晰。大部分飞机的机翼和机身上都密布着弹孔,驾驶舱和机尾则保持完好。随着这项调查的继续,这种模式也越来越明显。 图2-1展示了受损战斗机上弹孔的分布情况。 


案例分享:到底应该在什么位置为美军飞机加装装甲?_第1张图片
图为受损战斗机上弹孔的分布

空军指挥部提出了看似完善的解决办法:在飞机布满弹孔的位置加强装甲。既然这些位置被子弹集中攻击,当然就需要加强防护。这是容易想到的常规思路。对军方领导人来说,这就是在炮火中保护勇士们的最佳方案。

然而,瓦尔德提出了反对意见。他意识到,指挥官们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他们只看到了安全返回的飞机,却没有考虑到那些没能返航的飞机。那些飞机早已被击落坠毁。弹孔的分布情况显示,机舱和机尾不需要装甲,因为这两个位置压根没被打到。而事实上,这两个位置不是不会被攻击,而是一旦遭到攻击就会导致飞机直接坠毁,因为这两处才是整个飞机上最脆弱的部位。

真正的结论是,返航飞机上弹孔的分布状况显示了飞机上哪些位置是经得起攻击、在受到攻击后仍然能让飞机平安返回的。这些飞机能回来,正是因为他们的机舱和机尾躲过了子弹。弹孔密集的部位绝非需要加强装甲的部分,反而恰恰是最不需要装甲的地方。

事后证明,瓦尔德的这一发现不仅对轰炸机部队至关重要,对整个战争也起到了重要影响。 这个例子有力地证明了两个关键问题。第一,要从负面事件中吸取教训,就必须全面考虑所有信息,包括未能立即掌握的信息。第二,无论是从执行角度还是情感角度来看,从失败中学习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具备缜密的思维和坚决的信念,才能看透事物的表象。往往只有透过表面的信息才能发现隐含的经验与教训,不仅航空业如此,在商业、政治和其他领域里也是如此。

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艾米·埃德蒙森教授指出,从失败中学习向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大多数企业都缺少发现并分析失败的态度和行动,实事求是的学习方法也没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和机构需要采取更新、更好的方法,不能只停留在问题表层。

瓦尔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关于机身弹孔的研究拯救了大量飞行员的生命。直到1980年7月,他提交给军方的论文才被解密,现在在网上也很容易找到。这篇论文是《以幸存者损伤程度为基础判断飞机弱点的方法》(A Method of Estimating Plane Vulnerability Based on Damage of Survivors)。

你可能感兴趣的:(案例分享:到底应该在什么位置为美军飞机加装装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