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游世界对她来说,是件私事

《重庆森林》里面,金城武说跑步是一件很私人的事。这个引用已经是老掉牙了,但那句对白还是莫名其妙地留在了我脑子里。我们的人生有很多无法选择的东西,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在能力范围内,把一些事情归为私有。比如,旅行。

环游世界对她来说,是件私事_第1张图片
Mavis,在玻利维亚

每次看到网络上数之不尽的游记分享,我就会开始想,“去旅行真的是一件要让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吗?”,或者说,“旅行的意义就只体现在网上发帖和陌生人的点赞上吗?”……我总是思考这种问题,而每次,我都会想起我一个台湾的好朋友Mavis。

我跟Mavis是在新西兰打工旅行的时候认识的,当时我在存钱念书,她在茄子厂工作,我们住在同一个房间。不管是长相和衣着,她都不是很突出的那种,而她自己好像也没有在意这回事。每天早上5点半,她的闹钟就会响起,因为怕吵醒我,她每次都会很快地起来按下闹钟;下班以后,她都随便做点晚餐,坐在一群人中间安静吃完;不是一个会起哄的人,但是聊起天来她讲的东西还蛮好笑。Mavis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看起来平平无奇,除了Facebook外网络上也少见她的踪影,如果不是认识她,你很有可能就会错过她的故事。但偏偏这样一个人,用自己打工一年存下来的钱环游了大半个地球,说什么把钱花光了回台湾一切归零,重新开始。

小姐,你30岁了诶。


Mavis离开新西兰的时候我没来得及当面跟她说一句再见。那时候我正在南岛旅行,跟她于电话里道别,有一种讲不出的失落感。我们没有一起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但偏偏是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平淡被记在了心头。那个时候,Mavis从我旁边的床位搬走以后,去了南岛上方的一个小镇Nelson做切鱼的工作。有一次我去找她玩,刚好另外一个朋友也来了,我们住在她租的房间里,一起去徒步,逛市集,做晚餐,坐在沙发里聊天到凌晨。

我记得那晚我们讨论起一路上遇到的各种“奇葩”打工旅行者,其实他们奇怪的点都只不过是没有在意公共空间的文明,或者说,从家里的小宝贝跳级到路上的背包客中间幅度太大,一时没能适应,而制造了一些让旁观者不舒服的行为。虽然每次想起来觉得很生气,但也有一种感觉这是在筛选旅伴和朋友的过程。我和Mavis以及这个朋友,都是从一间台湾民宿里认识的,然而我们从那里离开以后,各自在新西兰经历不同的旅程,今夜又聚集于此。

“如果我们在路上遇到的每个人都能聊得如此开怀,估计这个沙发也挤不下这么多人啊”,我还记得我说了这个来比喻我们难得的友情。

旅行久了,形形式式的人看多了以后,真的觉得能遇上像Mavis一个安静中带着幽默、沉稳又勇于挑战的朋友,是我的福分。我也忘记她的环游世界是从哪里开始的了,只记得我就这样在Facebook默默地追踪完她那些不完整的旅行片段,按下好多次赞,每次留言都是“你超棒”“超羡慕”之类的。偶尔我也会在Line上和她问句好,却总是捏不准时差,往往发出去后要隔个整天才收到回复,有时候是没有回复。我就在想,她也许在南美的角落里没有信号吧;不对,她是不是已经到了中东;还是欧洲!?……

我总是在想,如果Mavis愿意写,应该会快就可以积攒很多“跟”着她一起环游世界的人了吧。如果在网络上走红了,说不定还能挣回一点旅费。然而Mavis并没有选择这样去记录她的旅行,她就是忙着去看她的世界,仿佛这件事是一件私事一样。

我又想起《重庆森林》里面,金城武说跑步是一件很私人的事。这个引用已经是老掉牙了,但那句对白还是莫名其妙地留在了我脑子里。我们的人生有很多无法选择的东西,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在能力范围内,把一些事情归为私有。比如,旅行。


去旅行真的是一件要让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吗?旅行的意义就只体现在网上发帖和陌生人的点赞上吗?每次思考这种问题时,只要想到Mavis,就觉得答案不是必然。以前的我也很喜欢写游记,163博客曾经是我的主场,每次去完旅行以后就要花上好几天修照片和写日志。原因吧,也是真的想要和更多的人分享旅行的美妙,以及记录下一些我在旅途上的感悟。可是后来微博兴起,事事都要马上更新,旅行和游记再也不是一前一后的事,而变成是同步进行。那种每天逛好几个地方,拍不同的照片,每隔几小时就要找个地方坐下来更新微博的感觉,真的让我觉得很痛苦。

所以我后来渐渐对写游记反感了,163博客在越来越少人光顾的情况下,我也懒得更新。其实我真的很谢谢还在坚持写攻略的人,因为至少有需要的时候,网络一搜就可以找到很多资讯。但同时,我也想像Mavis一样,开始私有我的旅行。

把旅行当成一件私事,还是乐于和亲朋好友描述着这趟旅行的所见所闻,却不想把细节在网络上曝光;把旅行当成一件私事,也许这样不会获得世界的关注,却根本不在意是否有掌声;把旅行当成一件私事,当回忆起那片打落在高楼的阳光、陌生人互相对视的微笑、不起眼的超好吃料理店……这些稍纵即逝的画面,都能化作生活的正能量每天把内心灌的满满。

最重要的是,把旅行当成一件私事,好像能更加清楚地聆听到这个世界的各种声音。


与Mavis告别的一年以后,我去了台湾。现在的她,在高雄的一间医院里学习当一名麻醉师。我们约好我先去她的宿舍住一晚,然后第二天礼拜五我自己逛高雄,等她下课一起再回台南。

我还记得礼拜五我醒来的时候,桌上已经准备好豆浆和汉堡包,而前一天晚上Mavis也已经帮我查好交通线路。我们到了台南以后,住在她家,她开着摩托车带着我到处去吃我想要吃的东西,想逛的地方。我们一口气聊完了这一年没有聊过的天,然而家常的东西竟然占多数。我本来准备好要问她的关于环游世界的各种问题,在见到她以后,好像一下子都没有了问的理由。Mavis还是一如即往的人好,她对什么事情都好像无所谓,可以用包容来形容吧。不管你提出什么要求,她的回答都是“可以啊”,不然就是会开始给你想办法。

我的偶像Bruce Poon Tip曾经讲过一句话:I've never believed that travel should be something you use to escape from your life for a new day. It should make your life larger, bolder and more interesting. 大概就是说,旅行不应该是你日常生活的紧急出口,它应该让你的生活更广阔深远,同时也更有意思。当我再次看到Mavis的时候,她给我的就是这种感觉。而这种感觉,就像是一节比游记更有力量的旅行分享课,虽然无法在网络大规模传播,却能通过接触和观察,使我大大地受教。


和Mavis在台湾的道别,也是跟当初一样,充满了淡淡的伤感。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看到有一个“路人故事”的专题。突然想写写我身边的人,Mavis是我马上想到的名字。她没有很漂亮事业也才重新开始(不要打我),但我就是没有办法不认同一个默默环游了世界的人的态度,她越是不说的事情,却越是显得深刻。而和她的相处,虽然没有闪光灯式的剧情,那些平淡又充实的时刻,却真的就成为了日子洗刷不去的回忆。

我相信,旅行总能带给人新的观点和对自己新的认知,我们要张开眼看世界,也要用心去感受世界所说的。那些热衷把旅行公开的人,我真的希望他们也能记住旅行私有的一面,记住自己在贴文说的感悟。如果一个人无法做到Walk the Talk,不管他在网络上分享再多,私底下也不会变成一个有意思的人。同样地,一个人过得是否精彩,决定权在自己的手里,而非网络的点赞数上。明白了这点以后,不管是生活或旅行,也许就能够更加简单和快乐。



其实除了Mavis,我身边还有一些偏好于把旅行私有的朋友。他们很少在网络上宣传自己,然而他们都是行动派,在各自的领域上非常有成就,我总是受益匪浅。在此谢谢各位,能做你们的朋友,我觉得很安心,很满足。


你可能感兴趣的:(环游世界对她来说,是件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