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新上映的免费网播电影《大赢家》,你看了吗?
影片讲述了一场银行抢劫演习,所有人都以为是走个过场,但没想到扮演“劫匪”的银行职员严瑾(大鹏饰)却做足了准备。他认为即使是演习,也容不得弄虚作假。影片传达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认真对待工作,我们每个人都是大赢家”!
回归到现实,认真对待了每一场演习,就能防患于未然吗?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全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都强调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执行中必须服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指挥,无条件服从上级主管部门的调动和安排。
医院应急演练是各个医院的“必备项目”,能防患于未然的演习,需要“严谨”的态度,更需要选取合适有效的演习方式。
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的这篇文章,就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演习的优劣势,便于医院开展演习工作。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根据美国联邦紧急应变总署(FEMA)的定义,依据演习表现形式及重点的不同,演习大致可分为以下五大类:
01
简报导引型(Orientation)
由计划的规划者通过简报介绍的方式,将计划的内容、精神、注意事项、实际进行的步骤等重要关键点,向参与的人员说明。通常是演讲或上课的方式。
优势
(1)只需由一人负责准备即可,其他人员负责听讲,心情轻松,讨论时也没有压力,而且能够很快进入状况。
(2)规模较小,容易进行,场地容易取得,花费也较为经济。
(3)集中简报的方式,让参与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整个计划的面貌并掌握其精髓,且经由同一课堂上的讨论与互动,彼此之间的角色与权责可以较明确的区分开来。
局限
(1)听讲者只有被动的被告知资讯,即使主动询问,所获得的也只是被采集整理过的讯息,与现实可能有所出入,这与执行简报者是否能精准掌握状况关系密切。
(2)参与人员只有资讯的获得,没有实地的操作,容易流于空谈,而且所有的资讯事先被整理设计,因而没有让学员应变的空间,无法培养参与者面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反应能力。
如果技术及环境很熟悉,只是简单介绍一个新的流程运用,这样的演习或许就已经足够,否则这样的演习方式只能成为其他重大演习的先遣步骤,不能只依靠这种演习就感到满足。
02
技术演练(Drill)
针对某些特定技术或技巧的反复训练,通常是以单一技巧的熟练操作为目标。比如,伤患搬运,包扎固定、危害物质处理等基本急救技术和联络通讯、后勤物料管理等各方面。
优势
(1)实事求是,有一定的方法、步骤与目标,可以教导练习,可以考试量化其成绩,有比较客观的进度标准。
(2)对象单纯,由于只限于技术层次,故参与的层级较低,动员的规模较小。
局限
技术演练的层级毕竟较低,如果只有熟练的战技,却没有好的战术运用,甚至没有正确的战略思考,救灾工作一样不能克尽全功,因此仍要进一步进行高级的训练,才算完备。
一般而言,技术演练适用于演习『标准作业程序(SOP)』,例如防护衣的穿着、采集标本、病患搬运等已经有标准程序的技术,不适用需要复杂的状况分析研判、资料搜集或是决策的演习。
03
桌上演练(Tabletop)
召集在救灾任务中可能参与决策的各组长齐聚于一堂,在各种模拟的状况下,进行讨论与决策的练习。这种演习的特色是抽象的逻辑推算,不需要传达标准作业流程。在情境的压力下,只要反应的方式能符合基本的要求及原则,如可行、迅速、节省资源、有效、没有重大错误等,基本上都应加以鼓励。
优势
(1)演练对象通常不是基层人员,而是各功能小组的灵魂人物。训练内容是如何应变与如何决策,属于战术运用的层次。
(2)每次参演所设定的状况不尽相同,参与的人员事先不知道即将演训的内容,对应变能力是很好的训练。主导人员在合理的范围内下达状况,而且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各救灾单位的反应做适当的改变,以更贴近实际可能发生的状况,同时也可以在前一状况尚未终止时,插入新的状况,以增加演练的复杂度。
局限
(1)主导状况进行的主持人是否有足够的经验与能力引导参演者进入设定的未知情境中,并诱导这些组长发挥所长,是这种演练能否成功的关键。
(2)主持人必须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熟悉各种灾难的特性,并且熟悉许多灾难处理的案例,并将之编辑成各种情境剧本(Scenario),在演练过程中交叉运用。此外,主持人还要有足够的应变与组织能力,以对付学员们各式各样的反应。
这种演练适用于『状况-反应』模式的训练。尽可能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回答错误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经由彼此之间充分的讨论,各单位人员能更清楚自己单位的角色与功能,从而建立起彼此熟悉的沟通界面。
04
功能性兵棋推演(Functional)
此种演习为前述桌上型演练的进阶操演,可视为正式演习的核心部分,参演的人员仍是各单位主管,演训的方式仍是『状况-反应』模式,只是状况的决策者由总指挥担任,而演习的规划者,变成讯息的提供者,掌握灾害状况的进展。
优势
(1)延续桌上演练,在进行的过程中加入更多实际参数,如时间紧迫性、奖惩压力以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演习更逼真,能够感受临场气氛。
(2)就层级而言,由于参演人员除了各单位主管以外,还包括了总指挥官与幕僚人员,因而可自战术层次提升至战略层次。
(3)能训练提升总指挥官的应变能力。在这种演习下,总指挥官也是接受测试的人。总指挥官要和幕僚完全掌握实际的状况,拟定整个应变工作的大方向,而且要负责指挥与协调各基层单位间的分工合作以及有限资源的分配。
局限
所有人员进入紧急状况,一切作业以实际状况为模拟对象,所有的决策都在可能导致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压力下进行,所有的反应都有时间限制,参演人员没有充裕的思考空间,没有完整的资讯,更重要的是,没有犯错的机会,一旦在反应时做出错误决策或者延误时机,演习便有可能因此走向错误的方向。
在此模式之下,演习视同作战,一切动作都要严肃面对。若能多次进行,将各参演人员的工作互换,扮演别人的角色,还能产生附加功用。
比如,参与人员可以互相体验工作内容,进而互相体谅,彼此包容,泯除救灾时最可怕的“多头马车”与“本位主义”,增进相互沟通效率。同时,一旦发生需要紧急职务替代或兼任时,亦能立即进入状况。这种功能,是其他各种演习方式所无法达成的。
05
全面性演习(Full-Scale)
全面性演习是指将演习规模放到最大,所有参与人员全面动员,所有物资装备全面上线的演习。通常是前面几项演习与基本准备工作之后,所有成果的总验收。
演习的过程要求逼真,因此如同功能性兵棋推演一样,要加入时间的张力与实际赏罚的压力,让所有参演人员在真实救灾的气氛中逐一完成任务。
优势
(1)全面性演习是前面几种演习的综合演练,也是最接近实际状况的演练。
(2)这种演习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发现在局部演习中看不到的,通常属于协调、沟通或战略层次的问题。比如能实地展现各种救灾技术;能看出不同单位间是否能密切配合;也能看出各层级指挥者能否掌握实际状况,正确而有效地指挥。
(3)可以让参演者习惯灾难时的场景,并化解可能的压力。
局限
(1)这种演习规模实在太大,整体状况不易掌握。如何有效评估个别项目的内容,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有必要事先妥善规划设计。
(2)由于全面性演习操演不易,很多人为此劳心劳力,容易流于形式——“为演习而演习”。在正式演习之前,多次反复预演,要求务必做到“完美的演出”,却忘了演习的目的是救灾,而不是演习本身。
演习时再怎么完美和实际救灾仍有许多差距,演习时不够完美,正好让参演者发现问题所在,进而思考改进之道。由于全面性演习每次动员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时间与金钱成本巨大,对于有限的救灾资源而言,实在无法经常重复举行,因此要慎选演习的时机。
每一次演习都是改进的最佳时机,灾难真正来袭时才是验收效果的最后时刻。
在更清晰地了解了不同类型的演习之后,希望我们共同努力,让每一次演习都“尽其用”,真正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 阅读推荐 」
识别二维码可快速购书
《医疗服务中的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
前瞻性分析模型,识别临近风险并制定应对策略!详尽阐释如何使用FMEA的方法识别和应对各类医疗机构中潜在的风险,防患于未然。
质量与安全系列经典译作
本文作者丨乡志忠
华润JCI医院管理研究院高级顾问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华润JCI医院管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