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趋势(ID:zgtrend)|震谷子
资本主义国家又开始倒牛奶了,这是大萧条的征兆吗?
从3月下旬开始,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奶农都开始倾倒牛奶。据美国最大的乳品合作社估计,奶农们每天倒掉的牛奶高达1400万升。按20人民币一升来算,一天就得倒掉近3亿元!
这还没完,单是美国一个养鸡场每周就得销毁75万枚鸡蛋。还有掩埋100万磅洋葱、四季豆和卷心菜的。
社会主义国家也一样。今年2月,山东潍坊市庙山村一天就滞销3000斤杭椒;辽宁抚顺市新民村滞销香葱67000斤,生菜10000斤,菜心6000斤……
有网友表示:“今年太难了。我们困在家里没有新鲜蔬菜水果可以吃,但同时农民们手里大批农作物无奈滞销,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在田里烂掉。”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似曾相识的中学历史书里的,每个人都非常熟悉的,1929年美国大萧条期间,资本家将牛奶倒入下水道的场景。
大萧条期间,美国人民收入剧量下滑,市场需求急剧萎缩。当时全美最大的产奶州威斯康星州牛奶零售价由4.79美元降到3.48美元。市场已经不需要那么多奶牛,按照正常的市场调节,人们需要节衣缩食,将财富用于更迫切的领域。
但你如果细心观察,商超里的牛奶和蔬果都很好卖,甚至货架都空了。这就是跟近一百年前大萧条时期最大的不同。
当下受到疫情影响的滞销,是生产过剩与需求剧增共存的失衡。
社会分工,带来了商品经济。高度的社会分工,则带来了专业化的商业社会。
乳制品行业也一样。奶厂在挤奶之后,根据需求端分为两种社会分工。一种是面向下游企业的奶制品,比如奶酪、奶油、奶粉,还有送到学校和餐厅的半加工奶等等。另一种就是面向消费者的零售用奶,包括各种液态奶和冷藏奶。
我们用常识就能很容易明白,一个生产奶酪的工厂,是不可能短期内就可以转为生产液态奶的。一方面,工厂需要重新建立一套能够高效运行零售包装的流水线。另一方面,工厂还要联系并稳定下来一套物流和冷藏体系,甚至还要跟原有的大品牌竞争。无论怎么想,这些成本都太高了。
如果用经济学的视角来看,这就是协作分工带来的专业化分野。
这种分野在平常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产量,但在碰上疫情之后就全乱了。
具体表现在,民众居家隔离之后,工业用奶的需求急剧萎缩,加工厂停工,学校停学,餐厅关门。
一个典型例子是我们熟悉的星巴克。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前,克利夫兰的牛奶加工厂Dairymens每天都要为星巴克生产1.35万加仑的牛奶。现在已经被迫减少到每三天才达到相同的量。美国一些农场甚至要亲自到披萨店,说服店里的员工要多放一倍的奶酪,帮忙卖掉过剩的牛奶。
而同时消费用奶的需求又大量增加,人们恐慌性购物,纷纷到商超囤货,把货架都搬空了。
也就是,工业用奶生产过剩,而消费用奶需求剧增,这是一种结构性失衡,而不是单纯的供需失衡。
然而,奶牛们才不会管你卖不卖得掉,满了工人们就得帮忙挤奶,所以才会出现如此多的牛奶被白白倒掉。也因如此,乳制品行业的浪费,是比一般行业更严重的。
雪上加霜的是,疫情期间绝大多数加工厂都已停工,想要依靠多加工,生产出奶制品屯着,从而消耗鲜奶,也是行不通的。对于奶农来说,这是真正的无路可退。
有没有办法完全解决供需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呢?很可惜,答案是没有。
比如,我们很容易就能理解,在家里消耗的食物种类,一定是要比你去下馆子消耗得少的。所以,有更多的食品原材料乃至工业原材料,都只能陷入供过于求,价格暴跌的恶性循环。只要社交隔离一天没有完全放开,这种结构性失衡就不会被完全解决。
那我们能不能主动去库存呢?例如拿这些牛奶去帮助穷人。这是一个经典的经济学问题。实际上,美国的食物赈灾救济处一直都在努力从提供加工食品给穷人,转向提供新鲜农产品。但事与愿违,运输这些新鲜产品不仅耗时,成本还高。
比如,你首先要找到一批全新的新鲜农产品供应商,接着你要找到懂得相关知识和流程的人,还要找到能够高效运输的物流系统,最后别忘了,还有分发的志愿者。这些相对于加工食品来说都是额外的成本。更何况,隔离期间你确定能找到足够的人手?
上周,美国桑德森农场甚至考虑过对鸡实施安乐死,以避免以亏本的价格出售。农场管理层说,没有解决新鲜食品供应过剩的好办法。“没法找到能处理这么大量的新分销渠道。”
但是,缓解一下结构性失衡还是可以做到的。例如,在2月份中国农产品滞销的那段时间,全国上万个蔬菜大棚变身直播间。网络主播们也主动请缨,有在农民的直播间帮忙打广告的,也有办活动顺便带上农民朋友们的,更有直接为农户们“带货”的。
你在家隔离的日子里,有试过线上买菜吗?
其实,很多人没有发现的是,比起结构性失衡,这次的倾倒牛奶暴露了一些更严重的问题。
第一,被浪费的牛奶和其他农产品,绝不仅仅是眼下的这一批。
现在的农民,把上百斤作物残忍埋进土里,重新犁掉之后,他们还是只能播种下同样的作物。他们唯一能做的,只有希望这批农作物再次成熟的时候,隔离已经结束,需求已经恢复,经济已经反弹。牛奶也一样。而如果相反,到那个时候疫情还没有好转,第二批作物也不得不被销毁。
第二,大规模销毁新鲜食品的状况,刚好发生在经济陷入困境,上千万人突然失业的时刻。几样事情形成的共振,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农业也是一个规模庞大的行业,不是能被轻易忽视的。
第三,供过于求一般会带来价格下跌,而这次销毁牛奶之前,美国鲜奶价格虽然在去年涨了,但总体已经在一个低点了。
而从去年末开始,美国鲜奶价格就已经开始转头向下了。
2020年4月的III类牛奶的芝加哥(CME)期货价格在4月9日达到13.56美元/ 100磅的低位。这比合同开始时的价格低了21%。
如果这波牛奶销毁潮一时还停不下来,更低的价格只会在奶农的心口上狠狠地洒下一把盐,更加降低他们调整生产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
虽然眼下的倾倒牛奶跟大萧条时期的有本质上的不同,但是并不意味着它的影响比当年小。尤其是更为依赖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想要做出大的调整,难度也很大。
所以,当我们看到似曾相识的一幕再次发生,第一反应不是嘲笑资本主义的不足,而是用同理心去看待农户们。疫情对他们的影响,不亚于住在城市霓虹灯下的我们。
如何看清金融市场大震荡背后的世界政经迷局?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全球经济的隐秘动态,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海外掘金】(ID:gold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