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图文与音频内容不同,点击音频可直接收听!
北京有九坛八庙,那九坛中最受瞩目的当然是天坛。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在1961年,天坛就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天坛的传说”也成为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无论是北京本地的土著,还是外地、外国朋友来北京,天坛都是大家必到的旅游名胜。虽然说天坛公园很著名,去过的人也很多,但其实逛天坛还真是有学问,并且,很多地方都有典故,比如说吧,天坛公园从南往北,有一条叫做丹陛桥的“通天路”,连接着圜丘坛和祈年殿,那您知道丹陛桥是怎么建造出来的吗?丹陛桥上,有左中右三条道,您知道都有什么名吗?您知道皇帝走中间,还是走左边,还是走右边,那这有没有讲究呢?
今天,我们巧逛天坛,和您说说天坛丹陛桥和鬼门关的传说故事。
天坛的丹陛桥,位于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前,又叫海墁大道,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长360米、宽30米,是一座巨大漫长的砖石平台,因下面有两孔涵洞而称桥。
丹陛桥呈南北走向,它的南端稍高出地表,北端高出地表超过4.5米。它南接圜丘成贞门,北接及祈谷坛南砖门,将圜丘与祈年殿结为一体,构成天坛建筑的主轴线。现如今,虽然圜丘坛和祈年殿都单独收费,但其中很长的一段丹陛桥是不收费的,所以,您可以尽情游览。其实,这丹陛桥,经过很多次的改建,其中1976年丹陛桥改建时,桥面城砖被拆除,代之以水泥方砖。2007年6月8日至9月30日,天坛丹陛桥进行了恢复历史原貌的修缮。修缮工程根据旧有的照片和历史文献资料,采用城砖海墁的传统形制、材料和工艺,恢复了它的历史原貌。本次整个工程占地24231平方米,用砖量达14万块。所以,您如果去天坛游玩的话,这里虽然很规整,但已经不是真正的历史旧物了。
天坛传说,可是国家级的非遗项目,您别小看这丹陛桥,也有故事。比如说吧,丹陛桥上有三条道,一般人可能会以为,皇帝吗,九五之尊,肯定是走中间的那条,恭喜您,您还真答错了,中间的那条道可不是皇帝走的,那是谁走的呢?
无论是去祈谷坛祈谷,还是到圜丘坛祭天,丹陛桥都是必经之“桥”。所谓“丹”,即红,“陛”原指宫殿前的台阶。古时宫殿前的台阶多饰红色,故名“丹陛”。天坛的丹陛桥全长360米,宽30米。而且,这条大道的路面并不是水平的,而是一条“上坡路”,南端高约1.5米,北端高约4米,高低相差2.5米。为什么设计成由低到高?因为皇帝每年冬至到天坛祭天时,必须在天坛西牌楼下轿,然后从最南边的昭亨门进入天坛,一步步地走到圜丘坛。丹陛桥越往北走越高,象征着皇帝由南向北与“天宫”一步一步接近,步步高升。
丹陛桥还有海墁大道、神道等称谓。这些别称是怎么来的?先说海墁大道,一是丹陛桥路面都是由砖石“海墁”而成的;二是虽然丹陛桥下面并没有水,但它的两侧是浓密的松柏树林,走在丹陛桥上远望,仿佛置身于波涛涌起的绿海之上,产生一种如临天庭的感觉。神道的得名则是缘于丹陛桥路面上有三条石板道,因为中间是祭天时专供天帝用的“神道”,故丹陛桥也跟着被称为“神道”了。
那么,丹陛桥专门铺设的三条石板路上为什么中间一条宽、两边的窄?原来这是缘于祭祀“礼制”。正中央的宽石板路叫“神道”,西侧和东侧的两条窄石板路分别叫“御道”、“王道”,祭祀时走哪条道不能乱了规矩。天帝神灵走神道,皇帝自认不能比天高,只能屈尊走“以右为尊”的御道,陪祀的王公大臣则走王道。实际上,每逢去祭天都是宦官走“神道”——因为宦官的手中捧着皇天上帝的灵位,代表的是“神”。
可是,走在丹陛桥这条宽阔的砖石甬道上,为什么看不出是座桥?这是因为“桥”被隐藏在了路基中。在这条砖石甬道中部,也就是具服台的南边,路面下有一条券洞式东西向通道与上面的大路形成交叉,丹陛桥也因此被视为北京最古老的立交桥。据传,这座“立交桥”的修建还有个传说。当初永乐皇帝决定在北京南郊建一座天地坛时,曾颁圣旨:要修成“天·地”两个境界。工匠们将北坛墙建成了圆形,南坛墙建成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坛内的大祀殿更建得高大恢弘、直上云天,仿佛天上的宫阙一般。永乐皇帝非常满意,但还是觉得缺少一条通天的大路。于是,诏令在大祀殿以南修一条“天道”,使皇上一步步升入天庭。这可把工匠们难住了。后来,一位老瓦匠师傅想出了办法:整条大路由南向北逐渐升高,这样不就有“天道”的感觉了吗?然而,问题又来了,当年天坛里面饲养祭祀牲畜的牺牲所在天坛的西南角,屠宰祭祀牲畜的宰牲亭在东北角,要把牲畜从牺牲所(原天坛医院的位置)赶到宰牲亭去宰杀,绝对不能横跨这条“天路”。于是,瓦匠师傅“脑洞大开”,在路的下面修建了一条东西隧洞,作为祭祀前将牲畜送去屠宰的通道。券洞西面的洞门叫“进牲门”,每次祭祀,都用黄绒线将“牲”捆好,用木盆盛活鱼,击鼓奏乐穿洞而过,因此“进牲门”也叫“鬼门关”。
北京的天坛,从圜丘坛到祈谷坛,有一条长三百六十米的南北大道,叫“丹陛桥”。名字虽叫桥,可是没有桥,更没有桥翅儿,这是为什么呢?
早年间呀,听老人们讲:明朝的燕王做了永乐皇帝以后啊,决定在北京南郊兴建一座天地坛,来祭祀天地。于是就下了一道圣旨:天地坛要修成“天·地”两个境界。后来啊,祭坛修好了,永乐前来参观,只见坛的北墙是圆的,南墙那,是方的。北圆象征天“圆”,南方象征地“方”。再看坛内的大祀殿又高又大,直上云天,仿佛天上的宫阙一般,心中非常满意。但转念一想啊,又决得光有北圆南方的天地墙,高耸入云的大祀殿,而没有一条通天的大路,还是不够气派啊。于是,他又吩咐二部大臣:要在大祀殿以南,修一条天道,使皇上步步升入天庭。并且说:“限你两个月修成,到时要是修不好啊,是要拿你治罪的。”工部大臣领了皇上的口喻,心里烦的呀,不得了,他想不出修这种大路的法子,但皇上的话又是金口玉言,谁敢不听呀?于是,就把北京的建筑工匠都抓到天坛来了。他先把皇上的旨意说了一遍,叫他们在一个月内呀,将路修好。否则一律杀头。这可把工匠们难住了,这样的路见都没见过,可怎么个修法呢?
就在这时,从人堆里站出一个瘦老头儿,他不慌不忙地走到工部大臣面前,从容不迫地说:“这路我可以按期修好,但有一件:凡是跟我干活的,都得给双倍工钱。”大臣满口应承。
这瘦老头儿就是当时最有名的瓦匠师傅,他受过名师指教,不光瓦匠活样样精通,还是一个天才设计师,经他手盖起的宫殿楼阁呀,那是不计其数。北京四九城的工匠师傅没有一个不敬重他的。他刚才一到这儿啊,便把周围的地形看在眼里,心中很快就形成了一个修路的方案。工匠们见是老瓦匠师傅领了头,心里也就踏实下来了。于是,从第二天开始,大伙就在老瓦匠的指导下,动手修这通天路了。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人们凿石的凿石,砌砖的砌砖,不到一个月的工夫啊,路就修成了。这条大路路面宽阔,气概非凡:中为“神道”,左为“御道”,右为“王道”,玉帝走“神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整个大路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南端高三尺,北端高一丈有余。这样安排,不就象征皇帝步步升高,直达天庭了吗?
这永乐皇帝听到大臣报告完了以后啊,便急忙从皇宫赶来,他走上大路,遙望大祀殿凌空高耸,白云缭绕,开阔的大路就象一条接天的长练,从殿基一直延伸到他的脚下,他夸赞道:“这真是一条通天路啊!。”就这样,老师傅用智慧修好了天路,救了大臣和工人们的性命。
通天路是有了,可它为什么叫桥呢?那就要讲一段“鬼门关”的故事了。
当年天坛里面飼养祭祀牲畜的地方啊,叫牺牲所,屠宰祭祀牲畜的地方叫宰牲亭,这两组建筑,一个在天坛的西南角,一个在东北角。要把牺牲所的牲畜赶到宰牲亭去宰杀,就必须横穿通天路。但明清皇帝都有一个规定:除了天上的飞鸟,任何地下的走兽,都不准从大路上通过,怕的是弄脏了神路,“玉帝”降罪。为此,特地在大路下面开了一条东西隧洞,与上面的大路形成交叉,故称桥。因为这个隧洞是专门赶运牲畜的过道,所以又叫“进牲门”。从进牲门过去的牲畜,不出半天时间,就全部死于血泊之中,没有一个能够生还的。因此,人们又把它叫作“鬼门关”。鬼门关里黑洞洞的,没人敢从这里穿过。人们纷纷传说,天坛鬼门关里闹妖精,经常有牛妖·羊鬼出来作祟。谁来降妖治怪呢?人们又纷纷传说,天界的张天师下界来降妖了。那么张天师怎么来到天坛的呢?
传说在王母娘娘过生日的这一天,四面八方的神仙都赶到天宫瑶池来祝寿。王母娘娘在瑶池摆下了“蟠桃盛会”,还叫来许多仙女跳舞助兴。这一天江西龙虎山的张天师也来祝寿,和众神仙一起喝着香喷喷的寿酒,吃着甜蜜的蟠桃,欣赏着仙娥们的翩翩起舞。一时高兴,不小心将手中的玉杯掉在地上,打的粉碎。玉帝一见大怒,立刻下令要将他推到法场剔去仙骨,斩下头颅,幸亏太上老君苦苦求情才幸免一死。
玉帝想了好一会儿,才对张天师说:“我将再一次把你贬到下界,让你到天坛鬼门关去做个镇守,你要用心将那里的群魔降服,不许他们在那里兴妖作怪,你自己也要好好修炼,将功折罪。你的任期是五百年。赶快下殿去吧!”
张天师跪在阶下叩谢了玉帝不斩之恩,又谢过了老君,便带上降妖宝剑,离开了天宫瑶池,出了南天门,下界到天坛来了,在鬼门关前用他手中的降妖宝剑,和妖魔大战了九天九夜,终于战胜了群魔。
广播节目每早六点首播,一点半重播
扫码关注
线下活动早知道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
本节目图文音频所有权利归属于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