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强行做电竞,毁了魔兽世界。”差不多2008年开始,借助着新版本里的3V3竞技场系统,暴雪把电竞带到了魔兽世界。
然而,在玩家眼中,为了确保竞技的公平性,暴雪逐渐抹杀了职业特性,而这对一款MMOPRG而言,无疑是致命的。同时,《魔兽世界》的观赏性也没能让其借助着良好的玩家基础成功成为一项大众赛事。
2020年1月份,当一群平均年龄可能超过35岁的老玩家们出现在《决斗俱乐部》的舞台上时,身为代理商的网易在PVE竞速和PVP决斗之间再一次选择了后者。
虽然我们不知道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网易能否避开过去暴雪走过的那些坑。但《决斗俱乐部》出现至今的过程却值得我们观察——电竞依仗的是规则,游戏依仗的却是好玩。
当自上而下的把和好玩相冲突的规则套在玩家身上时,会发生什么?在众多游戏寻找电竞化的今天,《决斗俱乐部》和怀旧服无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样本。
《魔兽世界》和我们熟悉的电竞游戏不同,它首先是一款MMOPRG游戏。这意味着《魔兽世界》一开始就不像《星际争霸》、《英雄联盟》一样为竞技而生。
举个例子,《星际争霸2》有三个种族,当暴雪的平衡团队调整游戏平衡性时,他们希望在天梯上每个种族的胜率都向着50%靠近。除了不一样的兵种、建筑、背景故事外,胜率上个位数的百分比波动也能算在其中。
换句话说,对竞技游戏而言,平衡性的重要性站在第一梯队。
但《魔兽世界》不一样。
各职业鲜明的特点比平衡性的优先级更高。但暴雪没想到的是,在一小部分PVP玩家的开发下,职业间的相互克制竟然毫无平衡性可言。同时,MMORPG里面的各种设定也让PVP这个竞技的过程充满了不一样的变数。比如,在游戏中玩家可以学习“工程专业”,工程专业的一些产物往往能够决定PVP的最终走向。
换句话说,当网易带着《决斗俱乐部》这样一个1V1竞技性的比赛来到怀旧服玩家面前时,他必须确定一个规则——一个尽可能让竞技变得平衡的规则。
用MOBA来类比,这个新建立的规则不仅仅包括了要有中路、ADC、辅助这样的职能分配,更重要的是要有推塔、推倒基地这样的宏观机制。
从结果看,尽管《魔兽世界》是一款以PVE为主的游戏,PVP玩家占据非常小的比例。但毫无疑问,《决斗俱乐部》是成功的。
在《决斗俱乐部》之前,怀旧服的PVP处于没有规则的状态。要不要给某些职业先手的机会?能不能使用某些辅助性物品?当这些因素严重影响到比赛的胜负时,强烈的求生欲望随时都可能催生争吵。
比如,在盗贼和猎人的对局中,盗贼玩家坚持认为自己拥有绝对的先手权,但一部分猎人玩家却不这么认为。为了解决类似的情况,有的人照搬了70级的竞技场规则,也有人坚持15年前约定俗成的规矩。
但不管怎么说,对于PVP的玩家群体而言,没有统一的规则总意味着隐藏的争吵,而争吵无疑会给这个本来就人数不多的群体带来明显的损耗。
第一届《决斗俱乐部》结束后,可能因为厂商在电竞赛事上多年积累起来的权威性,关于规则的争吵变少了,很多服务器里都出现了直接套用比赛规则的小型比赛。
刚开始的时候,这种比赛可能只有几个人参与,这意味着共识并没有大范围形成。对于官方制定的规则是否合理的讨论仍在进行,但有好过没有。清晰的规则获得了一部分PVP爱好者的认可,这些人逐渐形成了小圈子。
在既有的规则下,这些人频繁地交流、切磋,并开始有意识地磨炼自己的技术。也正因为有了统一的规则,在这些人看来,他们的决斗不是乱打一气,而是一种竞技。
不管如何,这些人的技术确实变好了,而且逐渐脱颖而出。甚至当他们在另一种不适应的规则下同样能取得胜利时,对于强弱的追逐让他们开始吸引志同道合的玩家加入。
圈子开始扩充了。
这些人甚至专门建了微信群,把这种互相之间的认可进一步推广到游戏的不同场景里,比如完全没有规则的野外PVP,还有《魔兽世界》出名的战场里。当然,《决斗俱乐部》也成了群里面重点讨论的内容之一。
借助着野外PVP和战场两个途径逐渐灌输自己的理念。不管是认可这种理念,还是为了找寻同类的玩家,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为了让更多人融入到硬核的PVP里,玩家开始修改曾经挪用过来的规则。
结果即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加前面提到的小型比赛。甚至有的人为了参加不同服务器的比赛选择转服或是建立新的角色。
就这样,在奥格瑞玛的门口,或是铁炉堡外的涌冰湖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加前面提到的小型比赛。从几个人到几十个人,从单阵营到联盟、部落一起参加。
斗鱼的主播苏菲回忆,10多年前,喜欢1V1的玩家会在两个相隔不远的场地里面练习。水平高一点的他们戏称为甲A,而水平差一点的戏称为甲B。
如今,在怀旧服里,潜移默化的,玩家们也开始有了这种共识。
每天晚上,这些人都约好聚集在甲A的场地里,他们把这种切磋称之为“军训”。参加的人越多,军训的乐趣就越明显,比赛也办得越勤。甚至对于一些人而言,PVP带来的乐趣已经超过了PVE。
为了维系这种乐趣,也为了让更多人能参与进来,玩家也在一点一点地、不断地调整规则。企图维持住一种更广泛的平衡。
无聊的时候,甲A级别的玩家会跑到甲B的场地上打两盘。而等到熟悉的对手上线时,他们会第一时间发出邀请:“来XXX,军训。”
接着就是熟悉的场面:“我等个技能,1m”;“我换个饰品,30S”……遵循着默认的规则,可能一场真正公平的对决往往需要等待10分钟甚至更久,但参与进来的人都选择了维系这种仪式。
最近,第二届《决斗俱乐部》开赛了。和第一届邀请知名主播相比,这一次,网易选择了海选。并随之调整了比赛规则。由于比赛还没结束,我们不知道这一次规则的调整需要多久才能被玩家们接受。但路径也许是类似的。
一定程度上看,《决斗俱乐部》的赛事规则像一个被扣下的扳机。因为它结束了一部分玩家之间的争吵,初步构建了关于“竞技”的共识。而对这种共识的坚持又把最核心的竞技爱好者聚集在一起,并成了小团队内部的联系。
然而,当更多人参与进来的时候,为了争取更广泛的共识,规则必须被修改,实际上就是硬核向着好玩做出适当地妥协。
这就是到目前为止发生的所有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还不知道如今的赛事制作手段能否解决《魔兽世界》在观赏性的顽疾,1v1决斗最终能不能成为一款“大众项目”。
但在最终的答案到之前,有两件事是值得关注的:
在当下,新的赛事规则多久才能被玩家接受?
在可能的未来,新的共识和玩家之间又会有怎样的互动?
对于一款15年前的游戏而言,这恐怕是它带给我们诸多的惊喜之一。
杂志购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