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行业和艺术兴趣类培训课程不是刚需,受疫情影响因素也相对强烈,一些企业已经“死”在了黎明前
图/视觉中国
文 | 《财经》记者 王凤 陈潇潇
编辑 | 谢丽容
最近几天,家有2岁“小神兽”的余洁(化名)开始担心早教课程退不了。她在乐融儿童之家报名了2万余元的课程,但是线下课程已经停止几个月,目前依然无法复课。
这是很多家有学龄前儿童的家长的共同忧虑。新冠疫情“黑天鹅”冲击下,整个线下教育瞬间停摆并一直延续至今。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大中小学的复课进程仍具有不确定性,早教托管机构的重新开业的进程更加不明确。
相比K9、K12等教育类别,包括早教托管在内的幼儿教育受到疫情冲击更明显。前者在线下店面熄火后,可以有条件地转移至线上课堂,比如新东方、学而思、作业帮等教育机构,疫情初期即争相推出线上直播、录播课程。后者则更加依赖面对面、在场式的言传身教。
余洁告诉《财经》记者,乐融儿童之家2月初就推出免费的“21天全日制育儿线上课程”,她觉得缺乏互动性,后续线上活动都没有参与。多位行业人士向《财经》记者分析,幼儿教育中,少儿素质类培训机构高度依赖线下场景,受到的冲击将更大。
此外,疫情期间,家长更聚焦于与升学密切关联的K9、k12应试教育,非刚需课程变得不那么重要,素质类教育与培训是“锦上添花”,学费相对昂贵。这使得很多家长要求退课退费,加剧这类早教类机构的现金流困境。
负面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早教类企业一共新增192家,吊销注销220家,整体负增长。其中,1月新增96家,注销吊销111家。相比去年,早教类企业新增量同比降低86.9%。疫情扩散的2月,早教类企业新增18家,注销吊销40家。不过,3月份,早教类企业新增达78家,注销69家,有回升趋势。
回春迹象已经显现,但有多少机构可以熬过?
现金流是大问题
“今年可能都无法上课了”,余洁是去年底报名早教班的,今年是主要上课时间。
乐融儿童之家成立于2012年,“早教托育一站式服务”吸引了很多希望给孩子一个入学前过渡期的家长。但是,对家长而言,早教类课程耗时又耗钱。乐融儿童之家算是中档偏上的早教机构,各种折扣后,最便宜的课程是2万。
往年2-3月是销售旺季,全面停摆后,早教机构的门店租金、人员成本却仍在,与线下教育一样,幼儿教育是一个滚现金流的业务。为了保证资金链不断,关键是避免家长退课。
乐融儿童之家2月份就推出了21天全日制育儿线上课程,宣称“可投屏的育儿教科书”。后续又推出各类线上讲座、沙龙,且均为免费。乐融儿童之家的老师不停给余洁推线上讲座和沙龙,只字不提退课退费。
有行业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幼儿教育不仅采取预付费形式,还以季度甚至以年付费居多。“如果疫情前现金流本身就是平衡的,甚至是负向的,一旦家长退课可能在这个过程之中就扛不住了。”一位线下幼儿音乐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
对于将语文、英语等知识类课程搬到线上,家长的接受度较高,保住生源也相对容易。
一位在北京中型幼儿教育机构教授英语的教师对《财经》记者表示,自2月开始,机构通过直播免费向用户授课,至少留住了80%的家长。这是因为这些课程相对刚需,此外尽管相对于线下,线上教学的体验并不完美,经常有卡顿和互动不够的问题,但知识类课堂至少复制了线下的课堂80%的形式。
相较而言,非刚需的艺术、素质类教育机构要转到线上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艺术和素质类培训最核心的人群是4岁到10岁,线下才是主体。前述线下音乐机构负责人对《财经》表示,智美教育毕竟是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一种。“需要指挥四肢去产生某种运动和输出,这个过程当中光线上听懂了是不够的,需要教学老师进行示范和纠正指导。”他说道。
受限于互动局限,在线授课,老师没有办法通过视频解决示范纠正。周君8岁的孩子所在的美术培训机构将素描课转为了线上教学,老师既无法看到孩子的作画过程,孩子也无法准确领会老师的授课精髓,“这种线上授课完全没有意义,素描是不可能这么学出来的”。周君对《财经》记者说。
一些根本无法实现线上教学的细分领域幼儿教育机构已遭遇了大规模退费。
王立的幼儿书法班就是典型。书法班在山东泰安,他告诉《财经》记者,寒假期间收了一年学费后,本来准备大干一场,结果疫情爆发,30多个家长前来退费,生源流失了一大片。算上房租和人工支出,三月初已经亏损了几十万。无奈之下,王立只得关门。
即便把教学搬到线上,也只能应一时之急。前述线下音乐幼儿机构从2月就开始往线上转,除了录播一些免费乐器教学课程发送给家长外,更多时候是用视频直播平台,完成教师与家长及孩子的互动交流。
负责人坦言,转线上的目的是增加粘性,防止退课。当时该机构跟大部分线下机构料想一样,认为等3月末开课后,家长能继续回到线下课程,业务也能迅速回到正轨上。但没想到的是,这场疫情持续的时间超过了大部分人的想象。
据《财经》记者了解,除北京外的其他全国省市恢复线下培训教学至少要到暑假以后,而北京地区的彻底恢复可能更晚。这意味着在暑假来临之前,大部分线下幼儿素质教培机构面临资金困境。
疫情以来,多处于人流密集、商业中心区域的早教中心,店铺租金和人员成本本身较高,现金流更加重要。中信建投教育行业首席分析师叶乐对《财经》记者说,即便可以线上授课,相比K12,大多家长也不愿为线上幼儿课程付高昂费用,“这极大影响了现金流”。
三月底四月初可能是大部分线下幼儿机构资金链的临界点。
以前述线下音乐机构为例,每个月的运营成本总体算下来接近15万。“去年11月,我们搞过一波活动,在老客户中拉了一波续费。现在滚的是之前这波预付费的钱,到3月这部分钱已经滚完了,到了4月份,已经很困难了。”前述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
谁能扛到最后?
疫情因素客观上促进了早教和艺术文体教育行业洗牌。一些原本就难以为继的机构,趁着疫情 “浑水跑路”。
因资金链断裂,成立于2016年的少儿体育培训机构“趣动旅程”早在3月16日主动宣布破产。据北京维权家长粗略统计,家庭剩余课时价值超3000万元。目前,全国有48家门店,学员两万余人。趣动旅程2019年年底还在收费,在疫情发生后一个月多就宣布破产,引发家长对其“跑路”的普遍怀疑。
4月中旬,北京一些家长反映,创办于2010年的儿童美术培训机构“美智美乐”突然停止授课,家长要求退费却被告知目前公司已进入破产清算流程,无法退费。据家长反馈,美智美乐之前一直正常授课、收缴学费。目前,家长正等待进一步说法。
疫情之前,早教机构因盲目扩张资金断裂、股权纠纷、加盟店弱连接等原因,近几年圈钱关店跑路案例时有发生。据“幼教观察”统计,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出现关门、跑路的早教品牌多达35个,涉及数百家门店,多集中于上海、北京、杭州等一二线城市。
与K12教育不同,早教机构的客户生命周期短(通常8-12个月)、获客成本和运营成本更高。余洁报名的早教课程,期限是15个月,但是她的孩子明年就进幼儿园。也就是说,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不上课,即便课程顺延,她也不需要了。
雪上加霜的是,包括早教在内的幼儿教育是一个回报周期很长的生意。单店投入需要三、四百万,回本却需要3-4年,多数早教机构处于持平状态。过去就处于行业低谷期的早教机构,在应对疫情时更加脆弱。
短期考量,大型早教机构面临的现金流危机相对缓和,也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头部公司美吉姆(002621,SZ)4月中旬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称,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公司一季度预亏450万元-650万元。
大机构尚且如此,对于广大中小型早教机构,尤其非刚需的素质类早教机构,现金流多少几乎决定生死存亡,如何度过3、4月份的临界点成为当务之急。“小机构比大机构转型更容易,但是风控意识薄弱,现金流不充足,缺乏转型的整体能力”,一位少儿编程公司CEO对《财经》记者说。
经济下行,家长在选择早教品牌时将更加谨慎,更加注重高质量。疫情加速市场出清,整个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这对早教品牌的课程内容、标准化经营、门店管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位美吉姆高管对《财经》记者分析。此外,国内早教行业品牌仍众多,疫情过后,运营管理成本、获客成本将日益高涨。
长期来看,早教行业随着公众消费升级扩张。自“二胎政策”全面开放,中国家庭结构也由“4+2+1”走向“4+2+2”模式。但是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少子化趋势难逆转,三四线城市将进一步成为早教机构的增量市场。
叶乐分析,中国家庭最看重教育,早教市场仍有庞大的潜在需求,未来要看各个地区早教参培率(参加培训班的幼儿人数占总幼儿数量的比例)的提升速度。但对于余洁乃至仍在等待消息的家长来说,更重要的是,自己支付的课程费用能否返还。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余洁、周君为化名)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疫情报道
责编| 阮璐阳[email protected]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