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被“前浪”们大量分享,被“后浪”们有意无意地忽略,还是被B站的“原住民”们抵制,或是被各种人拿出来拆解、分析、甚至痛斥,毫无疑问,B站在五四青年节这天推出的演讲节目《后浪》已经掀起了足够高的浪花。
考虑到这是一档在五四青年节推出,在央视一套频道播出的演讲,作为一种沟通的尝试、作为一种B站自己的宣传,我都觉得《后浪》还不错。
而不管B站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后是购买LPL、OWL席位,还是布局TI,我真的很庆幸国内的电竞产业里有B站这样的合作伙伴。
如今,B站已经不是一个局限于ACG领域的小众视频平台了,但它还保留着非常明显的过去的痕迹。
如果你成为B站的注册会员,你需要经过一套严格的问答系统的测试。从观看直播时的习惯、守则,到你对感兴趣领域的了解程度,不可否认,这套程序在帮助B站筛选用户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向新用户传递着B站独有的价值观。
前段时间,因为工作需要,我也经历了这个注册过程。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回答完总计100分的问题,并且即便我选择电竞等熟悉的话题,最后的结果也是堪堪及格。
这其实指向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即便投入众多,但在拥抱电竞用户这件事上,B站是不是也保持着节制?起码从结果上看,是这样的。
而另一方面,既然决定了要拥抱电竞用户,那么B站便一直尝试着让“电竞”融入自己的独有的仪式里。答题是一种尝试,后面二次元风格明显的海报也是一种尝试。
最终的结果即是,B站正试着一点点把原有的用户和新晋的电竞用户捏在一起。纵然二者之间可能会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但面对杭州闪电队在疫情期间推出的应援视频,当所有人同时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刷着“这个世界需要英雄”的弹幕时,很明显B站的努力是有效果的。
我们常说,B站、苏宁、京东、FunPlus,这些合作伙伴的进入会成为国内电竞产业发展的重要助力。上面提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这种助力的具象化。
而这一点,在B站对OWL的贡献上体现得可能更加明显。《后浪》里闪过的那些关于电竞的画面也是这个观点最好的佐证。
说到底,B站涉足电竞领域还是为了自己,但不是单纯地索取流量,也不是单纯地拿来内容,B站选择了融合,结果自然是双赢。这是值得整个电竞产业思考的地方。
回到《后浪》上。关于这段演讲的批评我看了很多。但还是那句话,对于一档在五四青年节当天推出、在央视一套频道上同步播放的演讲节目而言,我们还能奢望什么呢?虽然可能不会有人专门去统计,但如果“前浪”们真的很喜欢《后浪》,这不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吗?
破圈也好,被主流人群接受也好。这是B站和电竞都面临的问题。
实际上,在当下,正是前浪们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权力,他们决定发展的走向,他们才是真正的主人。后浪们再怎么挣扎,再怎么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传播的浪潮,央视一套的频道上是否出现动漫、电竞、漫展的镜头还是由前浪们决定。
甚至很多后浪仍然要伸手管前浪们要钱才能支付B站每年大会员的费用,才能打赏自己欣赏的UP主们。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可能前浪们一直不理解,也不愿意主动理解后浪的生活。而恐怕也只有当后浪成为了前浪,他们才能明白,这是一种常态。可能情况在一点点变好,但起码在投资学的中期意义里,这都会是一种常态。这恰恰是《后浪》出现的意义——一种让平行产生交集的尝试。很明显,这种尝试对电竞来说也是必要的。
但如果B站想在由前浪们掌握的货币洪流里分一杯羹,它必然要获得前浪们的认可。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或者内容么?也许有,但《后浪》其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还是回到电竞上看这件事。和B站类似的是,我们也一直在向前浪们做科普,讲故事,澄清误解。一个可能不太讨喜的结论是,当你把《电子竞技在中国》和《后浪》放在一起比较时,你会发现前者就是后者的加长版,但远没有后者讨巧。
对前浪们来说,何冰是一个比李晓峰、简自豪更好的演讲者;“对人类文明和知识唾手可得”是对B站内容聚合体更好的形容;UP主们也真的可以说“自己有选择的权利”……
我再说得直白点,当渠道、内容审核等等一切都掌握在前浪们的手中,而B站又想得到这些人的认可时,不管是内容上的避重就轻,还是最终的呈现以及B站传递出的姿态,我真的觉得《后浪》是一个不错的答案。
而对于电竞而言,过去我们有尝试,但从结果看,都远不及《后浪》带来的结果实在。
我希望在不远的未来,看到一个属于电竞产业自己的《后浪》,而不是《后浪》里一闪而过的几个画面。
杂志购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