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未成年人游戏成瘾,两会现场专家献计献策

不同于此前的几代人,如今的青少年成长自始至终都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不接触网络不仅缺少见识,甚至还会被班级同学视为异类,但青少年又缺乏定力,很容易网络成瘾。
近些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青少年接触互联网变得更加容易,对此沉迷网络,染上手机网瘾的现象愈发普遍,甚至成为了严重的社会性问题,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如何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成瘾,成为了两会上各方探讨的焦点。
防止未成年人游戏成瘾,两会现场专家献计献策_第1张图片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朱永新在两会上建议,建立网络游戏分级制度以及网络游戏分级监管与评价机制,同时修订完善网络游戏法律法规。
朱永新表示,网络游戏分级制度是在顺应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下必要的网络游戏管理规范,加快建设网络游戏分级监管与评价机制,完善网络游戏法律法规并进行宣传普及,有助于网络游戏在未成年人的生活中扮演适合的角色,让未成年人慢慢适应、了解游戏,同时给予游戏更多的发展创新空间。
分级制度如何制定,如何实行,朱永新建议,从网络游戏类别、认证、时长、充值方面建立网络游戏分级制度,游戏企业必须执行,并由文化和新闻部门审核监管。对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建立网络游戏产品分级制度,其中包括实行用户注册登陆实名认证分级(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身份证信息、手机号、人脸识别等),实行未成年人登入网游时段、时长监管分级,实行游戏充值限额分级等;同时,建立第三方网络游戏分级监督及评价机构,试行行业自主监管,制定评价标准、评价体系;此外,建议立法机构对《未成年保护法》《网络安全法》《出版管理条例》《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增加“基于未成年人保护的网络游戏分级”相关内容。
对于禁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国家和社会始终在行动。2019年10月25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为规范网络游戏服务,引导网络游戏企业切实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有效遏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过度消费等行为。近期,腾讯网易相继落实防沉迷新规,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贸易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在两会上表示,现有防沉迷措施存在信息孤岛的问题,虽然每个网络公司都有自己的防沉迷系统,但是青少年如果同时注册几个游戏产品就会延长玩游戏的时间,所以亟需建立一个统一平台来实现有效监管,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对此,李秀香建议,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网络游戏防沉迷平台,所有游戏厂商建立诚信档案;二是所有游戏产品嵌入防沉迷工具包,动态监测是否存在未成年人违规参与游戏;三是采集每个玩家所有游戏的防沉迷数据,并实时共享给各游戏厂商和监管部门;四是对违反防沉迷制度的玩家予以禁止游戏等处罚。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杨金龙则表示,目前,游戏行业正在推广实行网络游戏“实名认证”措施。但在社会现实中,遏制未成年人网游沉迷和未成年人网游不当消费方面,“实名认证”仍存在不足。希望在游戏注册、登陆、费用支付环节,引入目前已经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如刷脸登陆、刷脸支付,并建立相应制度督促游戏平台加强事后管理。如果遇到未成年人玩网游充值等情况,相关游戏公司应简化退费流程。
防范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其实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社会、家庭齐心协力,通过相关制度的出台,为厂商、家庭、学校、社会提供一个尺度,令其更好的把握孩子与游戏之间的距离,并督促各个环节去尽到相应的责任,引导孩子合理进行游戏,这才是解决这一问题最迅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防止未成年人游戏成瘾,两会现场专家献计献策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防止未成年人游戏成瘾,两会现场专家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