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
上周,社交网络被一个“小戏精”钟美美刷屏了。
这个2007年出生的东北小男孩,模仿老师,收获“史上最强小孩模仿老师”评价。
抓同学开小差、要同学上缴零食、化妆品,生气公开课学生们表现不佳,“优秀教师”称号保不住、复课等等情节都出现在了钟美美的模仿视频里。
不论什么年龄,网友们看完这一连串的老师模仿短剧都会被拉回学生时代。
钟美美在表演时也没有看提词器或背稿的痕迹,一气呵成。专业人士评价钟美美是节奏感小天才,信念感小天才,功底比现在很多科班出生的演员都要强。
明明是小孩子,怎么看起来就这么像老师,不用化妆一秒入戏,这才是演员的诞生。
这个上课时抓到学生开小差的片段节奏极佳,一气呵成。
一开始是语气平静地讲课,瞥一眼看到有同学开小差,马上沉默,之后书一丢,脚一踢,抱着手臂开始训话。(脚一踢,有灵魂!)
看见学生吃东西,怒问:“巧克力好吃吗!!”弹幕一大片:好吃但我不敢说。
经典台词:给咱班同学一人买一个,去!
看见他用手指来指去我就紧张。
上课时接某主任电话,接电话之前指着说话的同学:“闭嘴!”然后划开电话,表演行云流水。
一接电话即刻转换情绪,寒暄应和、咧嘴假笑,同时还用身体语言控制班上秩序,细节到位。
网友有多爱看他的模仿呢?大家看多了,竟然自发总结出了老师训人的配角名字和特征,在钟美美的作品里,连学生的人设都是统一的。
但在这个男孩的模仿最开始流传时,我在被他的模仿天赋震撼之余,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害怕。
这么多年过去,教育理念不断演进,打开社交网络说的都是快乐育儿,成年人不断回忆自己小时候受过的打压自尊心教育多么不可取……我还以为,现在的老师们一定和过去我们见到的不一样了,大家一定更懂得尊重孩子了。
可看到钟美美的模仿视频,就知道,至少还有一部分老师依然是那样。
有一个视频,钟美美模仿老师在“520”“521”过去之后训斥早恋的同学,冷笑着说:“一个个520521的,啊?”
抱着胳膊一句句骂:马上中考啦,想啥呢都,谁俩站起来,不搂一块儿啦?
按这段模仿剧情,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孩子被老师冷笑着拎出来,老师当众对她说:“真有魅力啊你,出去!”
在老师发言里,“隐私”两个字是不存在的,老师自称知道所有同学的感情隐私,一查一个准,让大家自己站出来承认并罚站。
如何处理孩子早恋是个老问题,我个人是“早恋无害派”,保守的老师家长会认为谈恋爱影响学习。但不管是什么观点,至少都不能这样当众公布孩子的隐私,践踏他们的感情。就算要劝诫孩子先以学业为重,为什么不能一个个私密谈话好好说呢?
钟美美的模仿表演里,有一个高频词是:“不要脸!”
我很难想象,什么情况下,老师要对孩子说这句话,我觉得永远都不能这么说,太伤人了。
钟美美的模仿里还出现了真的体罚场面。
“老师”先朝着左边训黄丽丽同学,要她滚过来,黄同学一把手伸出来就是大戒尺管教。
接着又是朝着右边训起丁黄冈同学,丁黄冈玩手机被抓,老师就对他冷嘲热讽。
最后轮到中间第一排的“你”......面对面的被体罚视角:“你”被指着骂,被戒尺敲头。
被老师点到了,必须站起来,不能哭出来,再不听话还有戒尺扇巴掌。
钟美美模仿的老师训了学生还拿起电话训家长,威胁退学,让家长过来赶紧来接孩子:“丁黄冈妈妈你家孩子我管不了了!别问为啥了!你赶紧地来!丁黄冈收拾好东西到门口等你妈去啊!”
在这个吓人程度十级的视频评论里,很多网友除了被吓到,还表示,自己的老师就这样,甚至有人直接报上了老师名字。
在另一段里,领导来检查,老师就紧张了,提前让学生把练习册收起来(可能是上面有要求减负不许多布置作业)、穿好校服、整理仪表,连发型都要管。(不过统一扎马尾还是好的,更多女孩的童年噩梦是被强行要求剪短发。)
为了展现一堂“正能量”课程,老师要求学生们按成绩重新坐座位,成绩好的坐前排,方便老师提问时好学生都能回答出来,展现优秀水准。
领导来了,老师笑脸相迎;
有领导旁听时,口头禅是“不要脸”的老师,讲课状态和平时完全不一样了,满脸都是笑,语气也阳光了。
送走领导,老师变脸继续训人,说自己太失望了,大家都答不出上节课说过的问题。
这些让我感到不舒服的地方,在钟美美最初走红时,其实没有多少网友详细拆解和议论。
钟美美的模仿视频里,最常见的评论只是:害怕。
可是一旦讨论起这种老师为何令人害怕,会有评论主动给老师解释:“有些老师说话死难听,但是现在回来看看还是会感恩。”“老师不管你也照样开工资啊。”
在我的观察里,钟美美视频流行之后,高频词就是“像”“我都害怕了”“感觉被老师训了”,极少有人去讨论这样的老师言行是否有问题。
大约5月26日左右,钟美美本人发布的模仿老师视频就开始删除,有传言他要“退网”了。
钟美美本人在5月26日发布一则视频,称因为退网的事情“挺闹心”,但看到大家都鼓励自己说自己是快乐源泉,会坚持做下去。
5月29日,豆瓣“小象八卦”小组有人发帖称,这个孩子被约谈了,可能会退网。
关注钟美美在各个短视频平台的账号就会发现,他没有退网,但转变了模仿主题,再也不做老师模仿。
与此同时,在他停更后,微博、B站等非短视频平台却有很多喜欢他的人积极搬运他的模仿作品,影响力越来越大。微博上一则钟美美模仿合辑,转发接近两万。
前几天,钟美美“被约谈”这件事始终都是网传,无确切说法。直到今天“新京报我们视频”采访到了当地教育局,对方承认干预了的孩子的网络创作。
当地教育局接受媒体采访称,他们认为应该“从正面引导孩子”,让他拍“正能量”,宣传特殊时期的“好人好事”,以及老师的“正能量”。
这个约谈不是教育主管部门直接去谈的,是学校去谈,谈完了再上报。
而当教育局说出“从正面去引导孩子”时,学校和老师们才真正成为了众矢之的。
钟美美的表演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找到了共鸣:太像了,太还原了,觉得我坐第一排挨训了。
他模仿得是否真实?答案不言自明。
如果学校和教育局认为这不是正能量,请看以下算术题:模仿老师=模仿得不够正能量,那么可知,老师=负能量。
学校想要清理负能量,是应该从老师入手还是应该从孩子入手?难道让孩子不再模仿老师,老师就自动正能量了吗?
那些站在讲桌上阴阳怪气动不动对着孩子说“不要脸”的老师,他们是会因为钟美美停止模仿而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吗?
今天再看看钟美美的账号,正能量创作已经开始。他的最新作品是模仿热情的志愿者,台词:“欢迎你来黑龙江,咱黑龙江就是山美水美人更美,就来黑龙江,黑龙江就好,咱黑龙江人都热情。”
网友评论:现在你失去了自我。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就在前几天,钟美美模仿了一个景区售票员,被评价为“惟妙惟肖”。游客等买票时售票员在喷香水:“憋着急,没看系统开机呢嘛!”
卖票时售票员推销季卡年卡失败,还有一句“不办拉倒”。
当然不是说,当地没有热情的服务人员。但我们只从自己感受来说,哪种创作有意思?真的会有人因为一个孩子的模仿而认为某地服务不好吗?不,没有人会去查模仿者的籍贯,我们只会说:“感觉这个售票员我见过。”
学校对钟美美视频的处理方法,像极了钟美美模仿的“老师应付上级检查”。平时老师认为学生都不学习,训人不留情面,但上级来旁听了,就要事先让学生们都伪装好,把练习册收起来,让好学生坐在前面,假装每个学生都能给出满分回答。
钟美美的忽然走红,有没有需要教育部门关注的?
我觉得还是有。
教育教的是孩子,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孩子。
孩子有创作天赋值得鼓励,但如果成年人读取出了“负能量”,循着这条线索去寻找真正的“负能量”来源,纠正老师的错误教学方式、错误用词、错误态度,那才是真的“正能量”。
前几天就刚出现过一个老师对“负能量”的处理方式赢得网友尊敬的例子。最高检发布的“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典型案例”,江阴一位女老师发现女学生抽烟,第一反应不是责骂,而是去跟她沟通,了解有什么心事,从而发现她被性侵,找出了不止一个被性侵的未成年人受害者,而后报案。
这两件事看似天差地别,但可类比的是教育者对孩子的态度。
有人不管发生什么,都拿出老师的权威劈头盖脸不由分说一顿训骂,说几句“不要脸”“丢人”“不争气”。也有人可以从孩子的角度,去共情孩子的感受,找到真正的“负能量”,真正保护好孩子。
再者,未成年人因为可爱的天赋在网络上的迅速走红,是有一些事情需要先想想的。
曾经童模超时工作被家长虐待的画面曾令无数网友揪心。
当孩子比大人更受欢迎,更有商业化可能,大人是否会因此产生懒惰心理,干脆利用孩子来赚钱呢?
或者哪怕家长没有别的想法,只是想鼓励孩子的创作,是否也需要跟专业的教育人士讨论沟通,明确更合理的时间安排和规划?
我绝对不是说,小网红的家长都有问题,很多网络上可爱的小朋友,能看出来父母都很负责,会引导孩子以学业为重。但不能预设所有家长都天然地能做出正确选择。
现在只需要一个手机,一个可爱的孩子自己就能创造惊人的关注度,这里面有很多预防性的讨论可以展开。比如如何保证孩子的学习时间;如何让孩子的天赋得到充分发挥和施展,又不因公众关注度而影响对学业的兴趣。
是不是可以参照国外的儿童演员工作保护制度,单独给孩子设立银行账户,如因孩子的天赋产生收入,都应归孩子所有,成年后才能解冻使用,避免家长在利益面前丧失理智。
教育上的“正能量”,应该是保护孩子的童真和创造力,避免孩子受伤害。
以上所有真正跟“教育”有关的议题,当地的学校和相关单位都没有做。他们只想着:这孩子怎么看起来这么“负能量”?快让他停止!
当你去呈现他们的样子时,呈现本身就是“错误”。
小戏精在“正面引导”下,迅速转型了。
“负能量”呢,就此消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