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学学科范畴研究的方法论(摘录)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深有触动,此文出处如下:
情报学学科范畴研究的方法论.化柏林,张新名. 情报学报, 2007,26(5), 774-779

因为此文较新,上午电子版可下载,所以,特地跑到资料室将主要内容摘录了下来。如下:


情报学的定位:服务于决策

专利标准以前都是情报所得特有资源,机器翻译也曾几搞得如火如荼。业界英语水平普遍提高,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情报所外语优势、资源独享优势都不复存在。

从历史上看,情报学的研究领域在拓宽,而情报工作的业务却在萎缩;与其它学科相比,情报学研究领域的跨度在变大,而情报学的核心却在漂浮,并在泡沫中显得黯淡无光。因此,表面上情报学的路越走越宽,实际上却越走越窄。

 

从硕士培养看情报学的学科发展

国内情报学作为本科专业已经取消。参与2007年招生的博士点也仅有7个,硕士点却多达71个。

情报学门槛低情报学研究生的本科背景

硕士阶段,大部分课程都是零起点,只要有本科经历,不管以前学什么专业,上情报学的研究生课程都比较轻松。学位论文面很宽,却难以深入,科普宣传的成分更多、自己创新的部分更少。

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无论从难度上还是从深度上都缺乏层次感,致使本科生听博士生的课都觉得不难。

情报学研究范畴太宽泛,从教育的角度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难度与深度相对不足,而是核心课程不易确定。成熟的学科核心是比较确定的,比如计算机的《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等。现在CPU都已经是双核了,但是计算机系还是将8086的汇编语言。

 

情报学新在何处,动在何处

搜索引擎Google中的PageRanks对图书情报领域的引文分析的评价思想运用得炉火纯青。但是SCI却只能统计引用次数,并不能加权计算。

作为情报学的核心课程,信息检索受到的非议最少,过去只有提到检索(尤其是查新),才会想到是情报学的。但是现在搜索引擎我们搞不过计算机的,对文本的分析理解我们搞不过计算语言学的,信息化我们搞不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那么我们的优势何在?

 

情报技术要“软”不要“硬”

在情报学领域,搞技术的人能很容易的看懂搞理论的文章,但搞理论的人却很难看懂技术性的文章。也就是说,技术成了壁垒。其实这正好反了,应该是搞理论的人能够看到技术性文章,而搞技术的看理论性文章有一定难度,才是正常的,因为理论要难于技术,技术只不过是个实现,而理论才有指导意义。这也说明我们现在情报学领域的研究非常薄弱,比较肤浅,甚至有些称之为搞理论研究的连作者都说不出什么理论。所以情报学要根植于技术,但高于技术。我们不能绕过技术,而是要穿越技术。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报学学科范畴研究的方法论(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