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卓越的旅程:刻意练习》精华思考

通向卓越的旅程:刻意练习》精华思考_第1张图片

在同样的领域中,有些人能够持续精进,成为大牛,而有些人却进步乏力,这其中有什么差别?优秀的人究竟使用了什么方法,把自己百炼成钢?天才,真的是天选之人?通向卓越的康庄大道,有没有什么普适性法则?

带着这些疑问,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以下简称博士)在“专业特长科学”领域潜心研究几十年,终于交出了一份实用、严谨又令人激动的科学答卷。

一、有目的的练习

博士在第一章提出: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而且还会缓慢退化。

无论是学习一门简单的技能,还是钻研某个陌生领域的知识,一旦熟悉到自动化操作,不再费力,就很难再感受到进步的喜悦。

就拿最直观的健身来说,起初我们可能为了减肥、塑形,在教练或网上课程的带领下,每天都可以感受到进步的喜悦。随着训练日久,你逐渐脱离教程,身体各方面耐受度大大提高,你完全把健身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习惯。

但请注意,到了这个阶段往往比较危险。因为进步的喜悦感在不断消减,最初的激情也慢慢平静。如果找不到正确的改进途径,很多人可能因此放弃,返工到健身前的状态。

对于渴望改变自己,寻求精进的人,如何打破这个魔咒?

博士给出了以下有效精进的法则:

1、跳出舒适区,针对性练习;

舒适区的定义,如同本节开头所说,对某样事物的掌控可以自动化操作,失去了对进步的感知。在这个阶段,很容易陷入无效性重复练习,博士称之为,天真的练习。

导师:从你的练习清单可以看出,你每天练习1小时,但你每次测试总是C。能不能解释一下原因?

学生: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昨天晚上都在演奏!

导师:你演奏了多少次?

学生:10次或者20次?

导师:你弹对了多少次?

学生:唔,我不知道......一次或两次吧......

导师:哦......你是怎么练习的?

学生:我不知道。我只是埋头弹。

这段对话清晰地展露了无效性练习的状态。爱因斯坦说过:荒谬的定义,就是持续不断地用同一种方法做同样的事情,并期望获得不同的结果。

要摆脱这种无效循环,只有跳出舒适区,迎接挑战,进行针对性练习。

依然拿健身来说,当你身体各肌肉群耐受度都达到一定水准之后,就不能再继续这种效率已经低下的训练,而要进行特定目标针对性练习——针对的目标要锁定不同肌肉群。

比如,你发觉自己的胸肌需要加强,那么就要着手制定针对它的加强练习。以此类推,挨个对各肌肉组群强化训练,不断精进。

2、专注和反馈

专注是一项硬件要求。在针对性练习的过程中,你必须持续关注训练的进展状态,才能获得反馈,明白哪些方式有效,哪些无效,及时调整。

反馈最好即时记录。可以专门为某项要学习的技能开一个日知录,每天像写日记一样记录进展反馈。

至于如何在进入训练时保持专注,《学习之道》中有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在进入训练前,先排除干扰,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比如,静坐5分钟,或者干一些令自己舒服的小事,慢慢进入主要训练。

在专注的过程中获得反馈,不仅仅是为了调整状态,还是为了下一课题的构建。

通向卓越的旅程:刻意练习》精华思考_第2张图片

二、构建心里表征

所谓的心理表征,用笔者的理解来说,就是优秀样本库。拿写作来说,你想知道自己写的好不好,进步没,一是找个导师指导,二是自己建立起好的标准,也就是寻找优秀的作品作为写作的参考坐标,不断对比、反馈、印证,构建起自己独有的样板数据库。

书中国际象棋的练习,也是同理;不断观摩研究大师的棋盘,在脑海里存放了无数个绝妙棋招,在下棋时便会下意识地使用最优招法。

样板库构建的越丰富有质量,练习成果便会越发显著。

三、强化动机,持续练习

练习一项技能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大部分人会自然归因到自己意志力不行。

博士在研究拥有卓越才能的人群时,也假定他们拥有超人的意志,足以支撑艰苦的练习。但经过采访,却发现,意志力几乎不存在,因为没有人喜欢艰苦的练习。如果可以训练的不那么艰苦就能获得成果,他们也乐于接受。

通过博士书中的描述,我们会发现,卓越人才其实掌握了另一种平衡——动机和成果之间的平衡。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不忘初心,并通过训练不断获得进步的满足感,以支撑艰苦的训练。

而坚持不住的人,往往是走着走着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只盯着结果奔去了。这种结果导向心理一出来,心浮气躁,状态崩盘是迟早的事。

博士在书中也对这种情况做了精彩的论述:你不再做自己当初想做的事情,是因为停下脚步的理由最终战胜了继续前行的理由。因此,你要保持动机,要么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要么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

除了强化动机,维持心态平衡。笔者还从博士对小提琴演奏家的采访中发现。这些优秀练习者,还找到了另一种维持练习的力量——习惯的力量。

他们摒弃外界诱惑,每天在规定时间练习,雷打不动的坚持。练习时间一过,就不再想这件事,投入自己的休闲生活。这种稳定的练习习惯,成为了一种自然本能,使得他们不需要刻意维持,就能进入状态。

这种习惯的构建,在作家村上春树身上,也得到了印证。村上透露,作为职业作家他一直高产的秘密,就是每天写上10页,不多不少,每日如此。

本节总结下来就是:想要坚持练习,一是要强化动机(初心),二是要养成在特定时间,干特定任务的习惯。

通向卓越的旅程:刻意练习》精华思考_第3张图片

四、天才的谬论

博士曾就刻意练习的科学成果,在各大高校演讲。究竟有没有天才?是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博士回答:没有。至少在他研究卓越人才这几十年,没有发现天生就拥有某项才能的人。

他在书中也举出莫扎特的研究例证。莫扎特可以说是最具天才传奇性的人物。6岁时音乐才能便引发社会关注,8岁开始作曲。其后一生不断攀登,成就了巅峰的音乐地位。后世很多人都把他奉为天才敬仰。

然而事实却是,莫扎特出生于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个不得志的音乐家,为了弥补自己的遗憾,莫扎特的父亲自创了一套音乐教育法。在莫扎特四岁时,便开始在他和其姐姐身上实验。

莫扎特的父亲训练他接触各种乐器,教他作曲。在莫扎特14岁时,他已经接受了长达10年的专业训练。莫扎特童年的传奇并非天生,而是后天环境塑造而成。

五、总结

想要精通某项技能,需要:

1、持续练习,在练习中不断寻求新的挑战。

2、针对性练习,专注,精进。

3、构建优秀样本库(心里表征),获得有效反馈。

4、调整心态,强化自己的动机,不忘初心。

5、世上没有天才,只有坚持再坚持。

通向卓越的旅程:刻意练习》精华思考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通向卓越的旅程:刻意练习》精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