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因为不扒虾咱就无f**k说。
文 | 木垚 编辑 | 沈小山
说起夜宵界的明星,小龙虾若是称第二,恐怕没人敢称第一,连花生毛豆都要让位靠边站站。
去年6月19日,美团发布了一份《小龙虾消费大数据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用户在美团平台消费了约4.5万吨小龙虾。如果把这些小龙虾首尾相连,总长度可以绕赤道将近3圈,总产值已经突破4000亿元。
所以只要你在2018年吃过小龙虾,简历上就可以添上一笔了——毕竟也是参与过4000亿项目的人。
不知道从何时起,小龙虾逐渐奠定了自己夜宵界“扛把子”的地位。
大概十年前,小龙虾还只在北京上海两地格外盛行。据说那时候,北京簋街已经名声在外了。簋街最有名的胡大饭馆于1999年开张,以小龙虾为招牌菜,随着生意越来越火爆,等位一两个小时成了常事。
到了2015年,东部沿海地区、川渝、湘鄂都已经发展成了重灾区,小龙虾也占领了全国的大部分版图。
去年9月,《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9)》发布,报告显示,2018年小龙虾门店数量猛增,较2017年多了14万余家,增长近70%,有20个城市的小龙虾门店数超过1000家,越来越多的饭店把小龙虾作为招揽顾客的主打菜品。
其实小龙虾本是外来入侵物种,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繁殖速度也很快,本应成为制霸河塘且让人头疼的生态破坏者,没想到来到中国后,他们肆意生长的速度却比不上被送上餐桌的速度,最终只能落得一个需要养殖才不会灭绝的下场。
要怪只能怪自己肉质鲜美,酱香、麻辣、蒜蓉、十三香……各种口味和做法层出不穷,成名之路势不可挡,直接向夜宵界冠军的位置发起冲击。
据说没有一只小龙虾能活着离开中国,但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时间刚好与小龙虾旺季重叠,于是小龙虾、啤酒、烤串等暖场宵夜自然成为看球的黄金搭档。当时,10万只小龙虾从湖北荆州发往俄罗斯,可以说是小龙虾开始国际化的一个里程碑了。
时至今日,簋街胡大的等位时间已经从一两个小时起变成了三四个小时起,节假日也许更夸张,所以如果想吃晚饭最好中午过去拿号,若是晚上六七点拿号那就直接等着吃夜宵好了。
而与此同时,胡大也成为了北京美食热门打卡地,无论是长期居住还是来京旅游,去吃一次胡大都是值得发朋友圈的事件,究其原因不只是为了要吃上一口著名的“麻小儿”,还有那一张等了5个小时的号码牌。
这是2018年全国主产省份小龙虾养殖产量情况统计,可以看出湖北省断层第一,几乎占据了全国总产量的半壁江山。
今年因为疫情缘故,作为小龙虾主力产地的湖北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全国其他省份也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三四月份小龙虾销量与往年相比下降了不少,但随着疫情过后餐饮业陆续恢复,再加上夏天是夜宵旺季,小龙虾马上又要凯旋归来了。
吃货们早就做过总结:不曾深夜撸串不足以谈人生;不曾同席剥虾不足以话相逢。烧烤,是平淡生活中的热辣慰藉;龙虾,则是老街巷弄里的市井温情。
夜宵的精髓其实不在于“吃”,而在于“聊”。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造就了小龙虾夜宵界“扛把子”的地位。
首先,小龙虾的做法和口味多种多样,吃了麻辣的还可以再要一盘十三香,吃了十三香的再要一盘蒜蓉的也无妨,无论喜不喜欢吃辣,总能找到一种口味适合你。
在周围都聊得热火朝天的环境中,哪怕只是随便聊聊喜欢吃什么口味,不知不觉场子就已经热起来了。
其次,小龙虾能够在夜宵界红红火火也是因为人家上相!红彤彤的一大盘,撒上一点蒜蓉和香菜作为点缀,恰到好处地刺激着人们的食欲,这卓绝的视觉效果早已奠定了它的网红地位。
夜深人静时发上一张到自己的朋友圈,拉到的除了仇恨,还有羡慕嫉妒的目光,敢问哪个看到的人不偷偷咽下口水。
图源:CFP
还有,小龙虾非常禁吃。剥虾就先要剥上一会儿,费劲剥好后,吃到的肉只有那么一丢丢,1000g小龙虾的可食部分大概也就只有150g左右。
所以吃小龙虾很难吃饱,就算侃大山侃上两个小时,但边吃边聊的热闹氛围依旧不减。
最后,也是小龙虾受欢迎最核心的一点,即它的社交属性。剥虾一定会占用双手,脱离手机回归到生活当下的此时此刻,即便满手是油,听起来也颇有诗意。
吃小龙虾和磕瓜子很像,那种剥壳吃肉的脆爽感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替代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在剥虾侃天中被拉近了。即使不那么相熟的人,只要一起剥过虾聊过天,那感情势必得到升华。
疫情过后,很多人直呼想念武汉的豆皮和热干面,除此之外,呼声很高的就属小龙虾了。线上成了主力战场,在一场“为鄂助力”的直播中,潜江市老新镇党委书记何波坐在塘口前开吃,短短两个多小时卖出10万多只小龙虾;在各大主播的直播间,小龙虾也成为了屡秒屡空的热销产品。
就连簋街的胡大也恢复了往日的等位常态,为了小龙虾,大家纷纷又拿起了爱的号码牌。晚上11点,店外排队的人不在少数,据说营业时间也恢复到了凌晨4点。
从胡大的排位已经隐约可见往年夜宵大军那股“排到天亮也要吃上”的势头了,如今夏天来了,小龙虾回归的日子还会远吗?
来源 | 南都周刊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