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科技评论第54期:不“All in”,不如不做

【卷首语】不“All in”,不如不做

据称,“All in”的说法源自于“Staking all of one’s chips”,即在扑克牌游戏中,某一玩家押上全部筹码“孤注一掷”的行为。随着在生活口语中的不断演进和转化,“All in”的含义也发生了积极的改变,从“一次性在赌桌上全押”,变成了如今商业竞争中“瞄准某一领域,全力投入资源,放手一搏”的代名词。

与“All in”相反的词组在中文里很容易就能找出不少,比如说畏手畏脚,这是一个出自2500年前《左传?文公十七年》形容“胆子小,疑虑重重,做事情前也怕,后也怕”的贬义词,有趣的是,商业上诸多失败案例多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比如在数码影像时代到来前错失良机的柯达,以及在搜索战中败给谷歌的微软。

如今美国国防部成为了云计算时代“All in(Cloud)”的典范:在一项新的合同中,其预计将花费数十亿美元把(非涉密)军方数据全部迁移至云端,并由此创造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政府云计算服务合同。不仅如此,整个美国联邦政府都在大力投入云转型:按照《联邦政府云战略》的规划,原有IT支出(包括硬件、软件、移动设备以及技术人才等方向的总体开销)中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超过200亿美元用于采购第三方云计算服务。

不止是上云需要“All in”,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样需要“All in”,换句话说,不“All in”,不如不做。在企业实践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来自于内部组织的思想阻力,数据层、业务层的技术难度,运营和使用过程中的不满声音,都是极为强大的,不“All in”,很容易就会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既浪费了宝贵的企业资金、人力资源和时间精力,更就此脱节于未来的数字经济,丧失了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企业竞争力。

反之,“All in”数字化转型,企业所能获得的收益既有远期的竞争力,也有眼前的高收益:全球太阳能发电行业的领军者天合光能借助ET工业大脑,实现了生产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提升了高品质电池片A品率7%,创造了高达数千万的利润,进一步拉开了与行业竞争对手的优势。

当然,“All in”不是“闭着眼睛瞎猜”,最好的办法是寻找恰当的“‘All in’Partner”,即找到“可以帮助企业沉淀所有数字资产,从而赋能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加快组织转型和业务数字化”的合作伙伴,并给予充分的信任,坚持走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道阻且长,却必将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整个进程。

否则,不如不做。切记,“‘All in’ or ‘Big trouble’”。

【本期全文】

1、2018年前三个月全球超15亿敏感文件被曝光

云栖科技评论第54期:不“All in”,不如不做_第1张图片

【新闻摘要】

据网络安全公司Digital Shadows 4月初披露,仅在2018年前三个月,全球就有超过15亿个敏感文件被公开在互联网上,数据容量总计高达12,000TB,其中包括专利申请、工资单、纳税申报单、患者名单、版权申请和源代码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文件并不是被黑客违法曝光的,而是由配置错误的云存储、文件交换协议和文件共享服务导致的。不过在这项研究报告中,云系统泄露只占泄密数据总量的7%。相反,占泄密数据总量最多的还是一些历史较悠久,但仍被广泛使用的技术,比如SMB(33%)、rsync(28%)和FTP(26%)。

【小云评论】时至今日,仍然有CIO因担忧公共云的安全,禁止所在企业使用云服务,但Digital Shadows的报告显然与此相悖:历史悠久并不能确保技术的安全可靠,相反,云服务能够提供数倍甚至数十倍于过去技术的安全性保障。事实上,CIO们关心的问题已经不应该是云是否安全,而是“我在安全地使用云吗?”:几乎在所有的云安全案例中,均是用户——而非云提供商——未能有效采取拥有保护企业组织数据的控制措施或提前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分析公司Gartner预测,到2022年,“至少95%的云安全故障都是由用户失误造成的。”

2、2018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科技品牌榜公布

云栖科技评论第54期:不“All in”,不如不做_第2张图片

【新闻摘要】

英国时间4月4日,英国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2018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科技品牌榜”,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等三个品牌进入榜单十强,其中,阿里巴巴蝉联该榜中国品牌第一,与前一年度相比,品牌价值增加了58%。IBM则成为榜单前十中唯一品牌价值下跌的公司,跌幅高达10%,在榜单中的排名也从第7下滑到第10名。

【小云评论】从2015年起,中国就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发支出国,约占全球近2万亿美元研发总支出的20%以上。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公司,作为“衡量国家高科技产业落地的标尺”,正伴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产业革命,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量子计算等技术领域,助力中国追赶全球前沿科技趋势,缩短中美技术差距。但“道阻且长”仍将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在Brand Finance公布的这份榜单上,前五名分别是亚马逊、苹果、谷歌、Facebook和微软,全部是美国科技巨头,并且它们的品牌价值同样保持着两位数的年增长。

3、美国监管部门将在3个月内发布Fintech章程

云栖科技评论第54期:不“All in”,不如不做_第3张图片

【新闻摘要】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货币审计长办公室(OCC)将在未来3个月内发布的章程中,加入其对于网贷公司和FinTech公司的看法立场,该机构负责人Joseph Otting曾表示,虽然目前OCC的立场尚未有定论,但是如果将金融科技(Fintech)行业的企业纳入监管,那么这些企业将受到与银行相同的规章制度的约束,而有关这一政策的决定最迟将在未来90天内做出。

【小云评论】金融领域的监管普遍存在三个阶段:成长初期的稳定阶段、发展期的开放阶段和高速裂变期的监管体系重构阶段。作为一项创新技术,金融科技仍然处在建立初期和成长阶段,适用于金融科技的金融监管体系,正在确保稳定的基础上逐渐成型。在这一阶段,金融科技提供方应当推动其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与产业界、监管部门和公众构成充分互信,特别是区块链技术尤其应当如此:例如,在天猫的奢侈品品牌专属定制平台“Luxury Pavilion”上,在阿里云的区块链解决方案支持下,消费者可以 “一键溯源”,了解昂贵奢侈品从源头、加工,到出厂、上架、销售所经历的所有历程。

4、IDC:全球公有云增长迅猛 收入将近翻一番

云栖科技评论第54期:不“All in”,不如不做_第4张图片

【新闻摘要】

据分析公司IDC 3月底公布的《IDC全球季度云IT基础设施追踪报告》显示,2017年第四季度全球来自云计算IT基础设施(服务器、存储、以太网交换机等产品)的供应商收入同比增加27.3%,金额达到128亿美元;公共云基础设施的收入同比增长34%,私有云则仅为15.7%;公共云和私有云部署的合并部署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年增长率,2017年全年营收达到434亿美元,同比增长21.7%。据IDC统计,过去两年全球公共云基础设施的收入几乎翻了一番,达到85亿美元,且增速超过私有云部署一倍还多。

【小云评论】云计算IT基础设施供应商收入是云计算发展状况的直接体现。从IDC的报告中不难发现,虽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混合云仍然是企业云计算部署的主流选择,但是公共云的部署量和使用量增速已经远远将私有云甩在了后面,即使是企业已经部署了混合云,转向公共云占比更高甚至100%公共云的IT架构同样是备选项之一。此外,云计算IT基础设施在全球IT基础设施支出总额中的占比很可能在2020年之前就能够与传统IT基础设施平分秋色:目前,云计算IT基础设施占比42.2%,2017年同比增长高达39.3%。

5、微软未来4年将在物联网领域投资50亿美元

云栖科技评论第54期:不“All in”,不如不做_第5张图片

【新闻摘要】

据国外媒体VentureBeat报道,微软4月初宣布将在未来4年内,向物联网(IoT)相关的各种项目投资50亿美元,以此作为该公司向商业客户提供使用更便捷、部署更方便的联网硬件的努力举措之一。微软执行副总裁Jason Zander表示,对微软而言,这样的努力和投资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到目前为止,微软已经在物联网相关的项目方面花费了15亿美元。按照计划,微软50亿美元的新投资将主要用在研发和合作伙伴支持等方面。

【小云评论】谷歌在多伦多规划未来之城、阿里巴巴将物联网提升为集团主赛道、微软宣布向物联网领域投资50亿美元……。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将物联网作为新的主赛道与发力点并非简单的追赶热点,正如阿里云总裁胡晓明所言:IoT是神经网络、AI是大脑、(云)计算是心脏,它们是“万物互联”的三驾马车。就云计算而言,IoT既是计算力的消耗者,也是云计算的重要入口,以IoT为代表的边缘计算扩展了云的边界,让计算离终端更近。同样,IoT也是AI能力的释放者,在通过AI能力提供更好服务、普惠AI能力的同时,AI也让IoT设备完成了“从硬件盒子到智能设备”的蜕变。

6、化学界“AlphaGo”问世:加速合成人类所需的化合物

云栖科技评论第54期:不“All in”,不如不做_第6张图片

【新闻摘要】

Marwin H. S. Segler及其团队通过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来学习所有已知的大约1240万个单步有机化学反应,使它能够预测在任何单一步骤中可以使用的化学反应。AI工具重复应用这些神经网络来规划多步骤合成,解构所需的分子,直到最终得到可用的试剂。他们近期在《自然》杂志上所刊登的论文证明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率进行逆向合成反应,这一过程缩短之后,未来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发现新药或者其他新的医疗技术的速度将有望达到全新水平。

【小云评论】这一次AI融入化学(反应)过程,是药物合成领域,乃至化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它意味着,AI将在化学、物理、生物等基础研究领域扎根,重新定义(而不仅仅是优化)这些领域科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形成“AI+科学”的全新形态,极大的促进甚至取得前所未有的科研成果,就像三十年前,“计算+科学”(比如计算化学)相对理论研究方法(理论化学)和实验科学方法(实验化学)所取得的成就那样。不仅如此,Segler团队的创举,体现了知识发现的“化学能力”,展现了AI如何“充分融入所赋能领域,并转化为该领域自身技术”的独特魅力,比如说,在工业界,AI已经成为PT,即Production Technology(生产技术)。

7、IBM Q Network宣布第一批入选的8家初创公司

云栖科技评论第54期:不“All in”,不如不做_第7张图片

【新闻摘要】

IBM 4月5日在美国加州举行了首次IBM Q Summit,邀请了量子计算领域数十名初创公司创始人、风险投资人、工业界高层参加,讨论未来五年量子计算的发展和“量子就绪”究竟意味着什么,量子开发者在不久的将来的角色和未来量子开发的具体意义。在峰会上,IBM宣布其主导的量子计算全球协作网络IBM Q Network正式吸纳第一批共计8家初创公司成为正式成员,此前该组织的成员包括摩根大通、戴姆勒、三星、巴克莱银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牛津大学等企业及科研机构。

【小云评论】IBM Q Network的初始成员包括多家著名财富500强公司、顶尖学术机构、美国国家实验室,地域范围除美国外,涵盖德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多国,现在又加入了8家初创公司,并包含硬件、软件、服务、前沿研究等多个领域,可以说,IBM已经藉此建立了一个“行业多元,地域广泛,形态多样”的互补性极强的量子计算生态环境。在这背后,是IBM等美国科技企业对前沿技术领域竞争(包括中美之间的科技赛跑)的深层次认知:技术能力的高下只是一时胜负,开放、广泛的生态环境才是长期竞争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核心。

8、SpaceX总裁称人类殖民火星只是星际旅行第一步

云栖科技评论第54期:不“All in”,不如不做_第8张图片

【新闻摘要】

SpaceX公司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格温?肖特维尔在4月11日举行的会议上表示,她坚信SpaceX公司宣称的将人类带入火星的目标仅仅是人类迈向其他星系转移的第一步的想法,并预测“SpaceX的火箭将在未来十年开始把人们带入火星”。同时,如果地球遭到破坏,这项任务就被视为维持人类生命的一种方式:“这使得人类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降低”。格温?肖特维尔同时表示,十年内SpaceX的客运火箭能够在30分钟内将人类带到世界各地,成本与飞机商务舱相当或略低。

【小云评论】特斯拉2017全年销量101,312辆、猎鹰重型运载火箭实现回收、全球高带宽互联网卫星网络星链计划已经发射两颗卫星,埃隆?马斯克的一个又一个疯狂想法都已付诸实践,他本人也完成了从“硅谷疯子”到“真实版钢铁侠”的蜕变,火星殖民和星际旅行的想法也因此看起来并非高不可攀——真正的想象力根植于人类的大脑,并通过前沿科技的实践不断触达人类想象力边界,这正是埃隆?马斯克的成功之处,他结合前沿科技发展趋势,充分相信和释放了想象力,而更多的人,则在“这不可能”和“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中,错失了成就伟大的机会。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社会,无论是在科技还是产业领域,这都是形成差距的根本原因之一。

9、恒大集团与中科院签署合作协议 十年投入1000亿

云栖科技评论第54期:不“All in”,不如不做_第9张图片

【新闻摘要】

4月9日,恒大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在北京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恒大将在未来十年投入1000亿元与中科院共同建造三大科研基地,分别为科学技术研究基地、科研孵化基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称:“此举是恒大发展史上非常重大的里程碑,布局高科技产业,是恒大打造百年老店的重大战略决策,未来这三大科研基地将涉及生命科学、航空航天、集成电路、量子科技、新能源、人工智能、机器人、现代科技农业等重点领域。”

【小云评论】房地产商搞前沿科技,这不是天方夜谭。除了恒大集团,碧桂园在科技领域投下巨资,并通过科技创新基金、科技小镇等项目展开战略布局,“房地产 + 前沿科技”的组合未来将越来越多。就房地产行业来说,智慧住宅、智慧社区乃至数字城市是可见的发展趋势,传统房地厂商迫切需要来自前沿科技领域的产品升级与产业赋能。其次,科技领域显然更具发展潜力,2030年产业物联网创造14.2万亿美元新产值、人工智能将使全球产值增长12%等报道屡见不鲜,房地产商利用手中的雄厚资金进行布局并不奇怪。但除了与中科院在科研领域合作之外,恒大还需要一个能够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将科研成果付诸产业实践的合作伙伴。

10、美国国防部预计公布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政府云服务合同

云栖科技评论第54期:不“All in”,不如不做_第10张图片

【新闻摘要】

据华尔街日报4月13日报道,美国国防部将在未来几天针对一份合同公布一份修改后的要求清单,该合同将把军方数据迁移至云端,总价数十亿美元,预计这将是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政府云计算服务合同。这份合同涉及两年的基础合约以及8年以上的更新维护,招标项目书的最终版本将在5月初面世,并将在9月揭晓合同中标情况。业界普遍预期,亚马逊AWS将会成为唯一的赢家。

【小云评论】美国国防部的云服务商选择标准,是美国政府及公共服务部门的风向标,同时也体现了政务云合作伙伴选择的三点通用标准:首先,选择单一或尽可能少量的云服务商,如果同时由多名供应商提供服务,整体复杂程度将呈指数级上升,用户将不得不对不同应用之间的差异进行管理,增加了风险和难度;其次,云服务商应当选择一家对云有深刻理解,以云业务为核心业务驱动力的合作伙伴,要共同对云“All in”,而不是‘见利做云’;最后,云服务商应当满足高水平的安全服务水平协议,具有良好的安全风险管控机制。

你可能感兴趣的:(云栖科技评论第54期:不“All in”,不如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