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瓦尔·赫拉利,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76年生人,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
赫拉利是一个同性恋,2002年,在牛津念书期间,他认识了 Itzik Yahav,二人后来在多伦多完婚。同时他也是一个反对工业化的人,至今都没有一部智能手机。
《未来简史》是赫拉利简史系列的第二部,出版于2017年。第一部《人类简史》出版于2014年,出版后曾引起巨大轰动,风靡全球,目前已在20多个国家授予版权。2018年,《今日简史》交稿面世,是为收官之作。
从2014到2018,赫拉利出书的频率越来越快,但同时,这也意味着其文学质量下降的可能性。至少在我个人看来,的确如此。过于冗杂的案例说明、让人捉摸不透的行文逻辑...《未来简史》远远没有达到我对它的期望。
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预言未来10年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更何况预言人类未来。即便是对尤瓦尔·赫拉利而言,也绝非易事。
《未来简史》分三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承接上一部《人类简史》,讲人类在出现的7万年里,是如何统治地球的;第二部分讲人类为世界带来的不同于其他物种的意义;第三部分讲人类未来的发展、人类与数据的关系。全书关于人与世界的一个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 :“人文主义”。
在第一部分中,赫拉利探讨了灵魂、心灵、意识、算法四个概念。
动物有没有灵魂?有没有心灵?有没有主观意识?还是说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行为都是算法的驱动?作者通过实验小白鼠、黑猩猩、会算数的马等大量例证,得出了“人类统治地球的原因是,与无数陌生个体进行灵活的合作,而不是什么永恒的灵魂或者独有的意识”的结论。
第二部分作者讲述了人类独一无二的想象力为世界赋予的意义。
作者给算法下了个定义:“算法指进行计算、解决问题、做出决定的一系列有条理的步骤。”
农业革命几千年来人类的合作网络始终无法大幅扩张,直到5000年前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和货币,验证了虚构实体的存在,让人能够以算法的方式组织整个社会。
想象力衍生出虚构故事,成为人类社会的基础和支柱,而虚构故事又衍生出了宗教和科学。
从工业革命到科学革命,人、神、动物之间的对话逐渐变成人类自己的独角戏,适时人文主义兴起。
传统观点认为是宇宙计划赋予了人的生命和意义,而人文主义崇尚人性,认为人类内在的体验至高无上,我们需要从人类内心寻找意义,进而找出宇宙的意义。
人文主义成为了一种新宗教。
人文主义细分为3种不同的类别:自由人文主义——强调个人的独特感受,是大多数人理解的人文主义;社会人文主义——强调人类社会整体性,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如何影响他人的体验;进化人文主义——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但存在着高下之分,贝多芬莫扎特的体验绝对比一个酒鬼的体验有价值,这也是纳粹主义的观点。
第三部分才开始讲真正的“未来简史”。
作者设想了几个人类未来可能的进化方向,他认为人类未来会逐渐失去主宰的控制权,为算法和数据让路。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人文主义的核心“我清楚我自己的感受”逐渐被外部算法所替代而分崩离析。未来人工智能可以替代大部分人的工作,人类阶级将会产生“无用阶级”。
赫拉利构思了人类进化的两个方向: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
科技人文主义会产生超人类,社会阶层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算法系统难以了解的升级后的精英阶层,下层为未升级的普通人类阶层,而中间,则是遍布全球的算法系统。未来医学注重的是健康人类的再升级,而不是治愈病人;社会系统仍会需要人类,但不再需要个人。
数据主义认为宇宙是一个数据处理系统,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和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人类历史不过是数据处理历史的一部分,人类的贡献无非就是“记录、上传、分享”,这也是人类优于动物的原因所在。
人类未来的简史,是一部从造物主到物的简史。
附:
《未来简史》思维导图
完
2019.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