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

                                  时刻警醒:所知障

人类思维存在不可克服的结构性缺陷:

思维遮蔽性——非连续性窘境——所知障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1张图片
你过去的认知,就是你现在及未来的边界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2张图片
深刻而极具讽刺的社会论

百度的窘境:

1.  互联网TOP市值比较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3张图片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4张图片
腾讯与Facebook的较量,在今年反超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5张图片
阿里与Amazon有一定差距,但都在第一梯队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6张图片
百度与Google从来没接近过,渐行渐远

2.  百度的思维遮蔽所知障:

     2.1 缺失的第一性原理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7张图片
2.1.1 腾讯的第一性远离: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品质生活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8张图片
2.1.2阿里的第一性原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2.1.3今日头条:第一性原理:你关心的,才是头条

      2.1.4百度的第一性原理: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人找信息时代)→用科技                 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2017.05.04)

貌似还可以深究,让复杂变得更简单的背后动因是什么?对用户的价值成就是什么?

3.  百度慌乱的第二曲线: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9张图片

      3.1 移动互联网:

            3.1.1 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后由盛变衰

            3.1.2 百度地图位于第二

      3.2 O2O百度糯米 百度投资200亿,调用了精兵强将(从高级副总裁向海龙到副总裁曾良)和          最优质的资源(搜索、地图、应用市场等核心入口支持以及凤钗体系与糯米在商户端的协同)

          But:百度外卖被饿了么8亿收购

      3.3 云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10张图片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11张图片
战队中没有百度的身影

      3.4 AI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12张图片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13张图片

无人驾驶开向五环,但核心技术仍待突破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14张图片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15张图片

创始人第一性原理的提出不透彻,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4. feed流的挑战(文章最后有对feed流的浅介绍)

在第二曲线未成立,第三曲线命运未卜的紧要关头,第一曲线出现了强大的挑战者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16张图片
PC:人找 信息/商品/音视频      移动:信息/商品/音视频 找人

4.1国际:FaceBook 2013年上线

4.2 国内:微博2013年推出国内首款feed流广告产品“粉丝通”。

4.3 今日头条的feed流广告收入从2014年至今广告收入呈3-4倍上升,到2017年已达到60亿,预计2018年达到150亿

4.4 2017.02,百度公开feed流,在未来3-5年内,将feed打造成为第二个凤巢

4.5  在此之前,百度其实早已做出Feed流产品:推荐引擎+搜索引擎,但当时在2007-2008年处于PC时代,因种种原因比如PC时代的流量增长红利、PC时代的用户阅读习惯等,“发现引擎”产品未能大成。如今在移动端的流式用户体验Feed流赶上了天时地利,但最早抓住并从中获利的并不是百度,这就不可思议了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17张图片

5.创新者的窘境:思维遮蔽性

    5.1 成功的被动搜索引擎方法论,禁锢了主动推荐的新思想

    5.2 赚钱是KPI,失去了信息流的红利期(2013年-2015年)

    5.3原本在PC上躺着赚钱,在手机上花钱太难受

6.百度feed流应对之道:手机百度

    6.1 手机百度

         6.1.1 手机百度的产品形态是搜做+信息流。上方是搜索框,下方是信息流

         6.1.2 但二者本质有矛盾:搜索让你“尽快离开”,信息流让你“不要离开”

         6.1.3 历史上类似混搭的产品从未成功过

    6.2与今日头条的对战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18张图片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19张图片
今日头条张一鸣的回应

7.百度的未来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20张图片
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21张图片
AI跟百度的技术基因最接近,衷心希望百度这次能够抓住机会!  

人人都有认知边界,创始人的边界,是一个公司真正的边界

马云和马化腾是如何打破的自己的边界的呢?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22张图片
马化腾的朋友圈,“半个互联网”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23张图片
马云的朋友圈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24张图片
勇于打破自己原有的性格边界,因为这同时也是企业的基因边界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25张图片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26张图片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27张图片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28张图片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29张图片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30张图片
我所讲的,都是错的

关于feed流

1.  什么是feed流:

feed流实际上是一种数据格式,给用户持续提供更新的内容。

2.  feed流应用场景:我们刷微博、朋友圈、知乎、各大门户媒体,所看到的内容,都是一种feed流。我们获取的内容毫不夸张的说,是被这些feed流所控制了。内容分发机制能够控制用户在合适的时间看到“规定”的内容。

3. Feed流的重点:

    3.1.给用户分发(展示)哪些内容

    3.2.对分发的内容怎么进行排序

    即找对流量来源和用户的口味

4. Feed流的设计规则:(来源:https://blog.csdn.net/HappinessSourceL/article/details/77503076)

    4.1 Timeline:更新时间先后顺序

    4.2 重力排序法——兼顾热度和更新时间

          score(H,T)=logH + (T-t)/A

          H表示内容的热度,比如内容的浏览量、点赞数,也可以是经过加权(降权)处理过的一些               值,H的值越大,排名自然靠前;T表示内容的发布时间;t表示一个时间的起始值,只要比发           布的时间早就成。T-t用来衡量一个内容的的新旧程度,T-t的值越大,表示内容越新;A表示             一个系数,A越大,T-t的影响力就越小,即按照时间进行排序的影响就越小,内容更新的速度           也越慢。一般来说,A的初始值为10个小时,36000秒,后面不断迭代调整参数。

    4.3 智能排序法——在唾骂中前行

          4.3.1 系统需要知道什么是一个内容被展示的目标值。比如微博,一个内容被展示的目标值是                     转发、评论、点赞的次数。那么通过大量的样本机器学习,系统对于什么是好的内容会                     有一个预测。这对于一个内容的预测,则是智能排序的基础。

          4.3.2 系统会屏蔽一些违规的内容,比如涉及到政治、敏感事件

          4.3.4 为了用户内容质量,系统会在用户的feed中增加一些热门的内容

          4.3.5 考虑内容和用户的亲密度,系统认为内容受欢迎程度内容事件衰减等因素后,系统进                     行综合排序。

5. 举例:信息流(Feeds)最早于2006年出现在社交巨头Facebook上

     5.1 Facebook的信息流排列算法:每天要从数百万个广告中挑选出大约10个发到一位用户好友              动态中,决定哪些广告应该排在最前列,然后计算排名靠前的广告与哪些用户的相关度高。              这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既要保证广告主的利益,又要确保无损用户体验。

           5.1.1 广告与用户的相关度:评论、点赞、排名、分享、他的好友互动的内容、近期热门话题                 的内容、短时间内收到大量点赞和评论以及分享的内容,以用户最为喜欢的形式(图                          片、视频或文字)出现在用户的好友动态中。相反,标题党之类的广告很难进入排名前列。

           5.1.2 发送时间:当用户登录Facebook进入时,Facebook都会执行一次排名运算,决定此时                     此刻该在用户的好友动态中插入哪一条广告。

                    广告与用户的习惯活跃时间:掌握用户在何时、何地与某个内容进行了互动,大致掌握                     用户在网上的活跃期。

           5.1.3用户喜好优先:

                   如某一话题关注度非常高时,广告会在用户体验中产生负面影响大,则不适宜加排名                        TOP广告

                    如用户在打发时间,漫无目的地浏览内容时,则更适合推排名TOP广告

6. Feed流的变现价值:Feed广告

7. 内容平台的未来发展:

    Feed流给用户持续提供新的内容,用户通过平台看内容,广告主向平台付费,平台向内容的创作     者付费。

     而用户真正记住的,是内容的本身,并且对内容生产者产生深度依赖性。如网红的死忠粉,网红      可在多个内容平台发布内容,死忠粉热衷追逐到各个平台,为其打赏。由此可见,内容是成就用      户的最终价值,在内容为王的时代里,平台在这里的价值并没有完全的体现。

      作为内容平台,要想让用户对该平台产生强有力的依赖性,就要真正成为内容的起源地,起源地       意味着要达到自创内容+知名内容垄断的程度。

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_第3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度的认知边界——增长的逻辑(混沌笔记分享4))